专栏名称: 京师心理大学堂
京师心理大学堂,北师大心理学部出品,奉行“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心理学科普平台”的项目定位,努力将北师大心理学百年积淀奉献于社会,凝聚师生力量传播科学知识,让心理学走进千家万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历史与秩序  ·  赵昱鲲·积极心理学45讲 ·  13 小时前  
精读君  ·  先贬后褒好,还是先褒后贬好? ·  3 天前  
精读君  ·  先贬后褒好,还是先褒后贬好? ·  3 天前  
新东方家庭教育  ·  为什么一流父母培养会“讨坏“的孩子,而不是好 ... ·  4 天前  
新东方家庭教育  ·  为什么一流父母培养会“讨坏“的孩子,而不是好 ... ·  4 天前  
壹心理  ·  懂事,是对一个小孩最残忍的教育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京师心理大学堂

无聊的工作我不做!这居然是有科学依据的!

京师心理大学堂  · 公众号  · 心理学  · 2024-12-07 20:30

正文

(本文转载自“人事与组织心理”)



作者 | 祈福乌龟


你是否偶尔感觉你的工作内容是繁琐且无意义的?



无聊感(Boredom)是一种在所有年龄段和职业的员工中不断波动的情绪。虽然并非所有的工作都无聊,但是所有的员工都会感到无聊!



2017年一项研究收集了超过 100 万份的情绪报告,调查结果表明无聊感在工作环境中比其他任何环境都更为常见。员工在工作中平均感到无聊的时间超过10小时/周。



(图源网络,侵删)



那么,无聊感会对员工的工作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研究假设


无聊情绪不仅会给员工带来消极的感受,而且会对其当下的工作产生影响。



请想象这样一个场景,你的上司要求你把100个文件夹里的表格合并成一个表格,再分别打印出来。假设你是一个不会敲代码的小白,那完成任务就需要不断打开文件夹、打开表格、复制粘贴……工作非常无聊且繁琐,你会逐渐烦躁起来。为了防止走神粘错表格,你必须花费更大的精力来维持注意力。一个小时之后你完成了这项无聊的工作,感觉今天已经筋疲力尽。



研究者认为,在工作时,无聊会提醒人们他们的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从而促使他们去寻找替代性活动。但是在工作环境中,员工往往会为了获取高的绩效或者令领导满意的表现而尝试抑制这种对无聊的反应,从而需要集中更多的注意力来完成无聊的工作。这对员工当下的工作状态会产生很大影响。



(图源网络,侵删)



无聊情绪不仅会对当下的工作产生影响,还会对未来的工作效率和注意力产生影响。



研究者假设:当我们开始面临一项无聊的工作,但是却没有办法摆脱,就不得不强力维持注意力在这项工作上。然而抑制无聊是一种无效的手段,因为没有办法解决我们想要“寻求替代活动”的需求。继续从事这项无聊的工作需要忽略这种信号,会增加残留的走神现象的产生。对于随后出现的任务,员工需要重新调动心智,但是由于先前抵制无聊花费了大量的认知资源,员工也会对这些活动缺乏方向性的渴望,因此降低了随后持续注意力的能力。  



研究结果


为了验证上述假设,实验者采用实验法、档案法以及间隔日取样的方法来验证走神与当下工作效率和未来工作效率的关系。


结果表明:无聊的影响往往会超越其最初的体验,导致在未来仍然残留走神现象,从而导致生产力下降。仔细考虑日常工作任务的性质和顺序及其对情绪和注意力的预期影响十分重要。如果员工认为接下来必须执行的工作非常有意义时,这些走神的现象就会减少。未来的工作越有意义,就越有助于防止无聊的有害影响蔓延到未来的表现中。



(图源网络,侵删)



因此,当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感觉到无聊的时候,需要仔细思考日常任务工作的性质和顺序,而不是一味地“正面”与无聊作斗争。做你认为有意义的工作,不仅可以改善当下的无聊感,也可以防止无聊的影响蔓延到未来的事件中。



(图源网络,侵删)



作者说

北京师范大学人事与组织心理实验室,致力于将I/O领域内科学的研究成果以有趣的方式呈现给大家。

向上滑动阅览参考文献:

[1] Chin, A., Markey, A., Bhargava, S., Kassam, K. S., & Loewenstein, G. (2017). Bored in the USA: Experience Sampling and Boredom in Everyday Life. Emotion (Washington, D.C.), 17(2), 359–368. https://doi.org/10.1037/emo0000232

[2] Westgate, E. C., & Wilson, T. D. (2018). Boring thoughts and bored minds: The MAC model of boredom and cognitive engagement. Psychological Review, 125(5), 689–713. https://doi.org/10.1037/rev0000097

[3] Belinda, C., Melwani, S., & Kapadia, C. (2024). Breaking boredom: Interrupting the residual effect of state boredom on future productivity.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109(6), 829–849. https://doi.org/10.1037/apl0001161




作者 | 祈福乌龟

美编 | N

来源 | 人事与组织心理

(本文由京师心理大学堂转载,欢迎转发至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人事与组织心理后台,征得作者同意后方可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