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心理与行为科学系副教授张萌的《心理学及应用》课程,以及他在课堂上分享的一些解决情感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课程涵盖了如何应对焦虑、缓解情绪、管理状态、提升创造力、建立自信等方面的内容。文章还提到了张萌的教学理念和实用技巧,以及他对同学们个性化关注和好评的情况。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张萌的《心理学及应用》课程介绍及干货内容
张萌在课堂上分享了一系列应对情感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包括缓解焦虑、调整状态、管理情绪等。课程旨在帮助同学们运用心理学的知识舒缓情绪、应对困难。
关键观点2: 张萌的教学理念和实用技巧
张萌始终秉持着让每堂课都带有收获感的教学理念,将专业的心理学知识以简单易懂、轻松愉悦的方式输出。他还分享了许多实用技巧,如利用弗兰克林效应增加好感度、利用吊桥效应应对情感问题等。
关键观点3: 张萌的课堂氛围和学生反馈
张萌的课堂氛围轻松愉悦,同学们能够深入理论学习,并运用心理学知识剖析自身的人格特质与行为模式。许多同学表示通过课程实现了自我成长,找到了自我价值,解开了长久以来的心理难题。
正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或许都会遇到一些情感上的突发事件,陷入烦恼;或是在某些时刻陷入焦虑、内耗的困扰。此时,该如何运用心理学的知识舒缓情绪、应对困难呢?答案就在心理与行为科学系副教授张萌的《心理学及应用》课程中。
在课堂中,张萌密集地输出“满满干货”,提供专业知识和生活小技巧,帮助大家缓解焦虑。
如何归因于客观事件以及如何解读挫折,直接影响我们的抗压能力。很多时候,我们容易低估自己,认为是自身能力不足,进而陷入自暴自弃的恶性循环。
因此,我们需要改变大脑的归因模式,在遇到挫折时,将对自己的怀疑转移到外部因素上。有意识地培养这种习惯,能够帮助我们变得更加乐观,重拾希望,在应对挑战时更有力量。
愉悦的情绪有助于激发创造力。我们可以通过调整自己的状态来促进这一点,例如奖励自己喝杯奶茶或享受美食,或是试着面带微笑,运用面部肌肉来提高情绪的积极性。这些小小的举动能够帮助我们调整心态,提升创造力。
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策略将演讲前的紧张转化为积极能量。首先,通过自我暗示“我很兴奋!”来改变对紧张情绪的认知,从而将焦虑转化为兴奋感。其次,运动可以帮助释放压力激素,缓解紧张感。同时,深呼吸能够激活副交感神经系统,降低心率,帮助放松。最后,寻求亲友的情感支持,借助他们的陪伴和鼓励,帮助释放放松激素,进一步缓解紧张情绪,轻松面对演讲挑战。
首先,要避免陷入负面情感体验,不要沉溺于“我好胖”这样的自我贬低思维中。其次,我们可以通过建立新的条件反射,逐步替代旧有行为习惯。例如,当无法控制食欲时,选择用健康的食物来替代零食。此外,探索生活中的其他美好事物,也有助于转移注意力。
焦虑往往来源于缺乏自信,尤其是对自己社交能力的评价较低。然而,研究表明,我们常常低估了别人对我们的喜爱。
因此,我们首先需要培养对自己社交技能的自信。其次,可以尝试想象最坏的结果,并仔细分析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很多时候,我们只是放大了最坏结果带来的影响,一旦理性地认识到这一点,就能有效缓解焦虑。
根据增减效应,我们的大脑对变化更为敏感。利用弗兰克林效应,请对方帮个小忙,可以促使他们将给予帮助这一事件归因于对我们的好感,增加亲近感。根据互惠原则,我们在行为上表现出对对方的认同和好感,也能反之让对方产生微妙的好感。
一门好课源自好的理念。“我要保证大家在每堂课都是带着收获感结束的。”从教至今,张萌始终秉持着这样的理念,将专业的心理学知识以简单易懂、轻松愉悦的方式持续输出。
在课堂上,同学们深入理论学习,巧妙运用心理学知识剖析自身的人格特质与行为模式,逐步接纳自我。正如张萌所言:“如果你不能够理解自己,就很难实现‘爱自己’,也就很难得到真正心灵上的平静和幸福。”
在“认识自己”专题课程结束后,一位同学分享道:“每次上课,我都能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下学到很多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她逐渐学会接纳自己,正视自己的负面情绪和缺点,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她变得更加从容,也更加自信。
同时,心理课上还蕴含着丰富多样的实用技巧,它们与同学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助力每位同学成为生活中的“情绪魔法师”:可以利用“吊桥效应”,给喜欢的人带一杯咖啡或奶茶,增加对方对我们的好感;面对deadline的压迫,最关键的是要勇敢迈出“开始”的步伐,而后继续完成任务就会变得没那么困难;在极度焦虑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触摸上臂,刺激内啡肽分泌,帮助自己平静情绪……
“快入股可爱的张萌老师,绝对不亏!”同学们表示,课堂上学到的实用技巧不仅能帮助他们更好地捕捉生活中的“小确幸”,还能让他们更自如地处理人际关系或情感问题。
引人入胜的课堂内容来自于张萌课前的精心准备。在备课时,她有意识地避免使用大量数据和晦涩的专业名词、抽象理论,而是通过许多“接地气”的故事和案例,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易于接受的内容。她还通过社交媒体了解同学们的兴趣所在,根据大家的反馈优化教学方式,实时更新课堂中使用的案例,将大家关心的问题融入课堂。
比如,张萌敏锐地察觉到“容貌焦虑”正在大学生群体中引发广泛讨论和困扰——同学们常常为自己的容貌或身体形态感到过度忧虑,甚至陷入自我否定的泥潭。于是在讲授“动机”这一主题时,她巧妙地将“容貌焦虑”融入课堂讨论,通过引导同学们深入探讨美的多样性,让大家从心理层面接纳并欣赏自己的独特之处,树立更加积极和健康的自我认知。
既有充实丰富的理论,又有生动实用的案例,这门课让同学们“满载而归”,并收获了大家的一致好评。许多同学表示,他们通过课程实现了自我成长,找到了自我价值。还有些同学通过课堂学习与课后谈话,解开了长久以来困扰自己的心理难题,更加清晰地认识了自我,学会接纳自己、热爱生活,将心理学的智慧传递给了更多的人。
生活总有困惑,情绪难免起伏
但正如这堂课所言
理解是接纳的起点
接纳则是改变的关键
无论是面对学业压力、感情难题
还是未知的未来
课程中的每一个理论
每一份“干货”
每一个技巧
都是解开问题的钥匙
希望大家能将课上所学
灵活地融入到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
去拥抱并迎接每一个崭新的明天!
文字记者:浙江大学融媒体中心学生记者团 童钶槿 丛祎
摄影记者:浙江大学融媒体中心学生记者团 罗熠坤 李佳乐今日编辑:浙江大学融媒体中心学生记者团 童钶槿|杨哲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