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本文原刊于《举目》官网言与思专栏2017.10.09
为什么需要花时间讨论《哈利波特》?笔者认为至少有以下5个原因:
1.根据巴拿研究(Barna Research)的调查报告,教会里的青少年近八成都看过读过,而他们当中只有4%所属的教会有过与此相关的讨论及教导。
2.作者J. K. Rowling 清楚表明,基督信仰是她写《哈利波特》的主要灵感来源之一。身为基督徒,您不好奇吗?
3.根据金氏世界记录,它是人类历史上最畅销的“系列丛书(book series)”。
4.20年来,它是校园里最受欢迎的课外读物,你的孩子可能已读或正在读它。
5.它是当代文化的旗舰作品,85/90后的年轻人都是跟哈利一起长大的,也跟哈利一起从霍格华兹魔法学校(Hogwarts)毕业,进入险恶社会。
如果,您为人父母或是学生辅导,盼望这篇文章成为一块《哈利波特》的入门砖……..
当J. K. Rowling出版《哈利波特》最后一集《死神的圣物》,不知道有多少人注意到一个故事细节:哈利波特父母的墓志铭上刻着这样一段话“尽末了所毁灭的仇敌,就是死”,出自《哥林多前书》15:26。
2007年Rowling在接受《时代杂志》访问时表示,这段经文是贯穿整部《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主题(注1)。
有些牧者把《哈利波特》视为禁书,在保守势力的长期打压下,不难想像,教会里隐藏的《哈利波特》死忠铁粉(注2),可能因着这块墓志铭,终能扬眉吐气,抬头挺胸。其实Rowling引用圣经不只《哥林多前书》这一处,在《死神的圣物》墓志铭的场景中,她还选录了另一段经文:《马太福音》6:21,“你们的财宝在哪里,你们的心也在哪里”。这点颇耐人寻味!
在网上,不少人开始分享哈利波特的救赎故事是以基督为原型,更有人一厢情愿地宣称《哈利波特》是当代最佳福音对话契机(注3)。
这引发了我无比的好奇心!
《哈利波特》刚推出时,是极度被妖魔化的,当时风起云涌,一场打击《哈利波特》的圣战,严肃地在教会界兴起。说它在年轻人中间引入巫术,教导孩童魔法,残害下一代幼小心灵,信誓旦旦说这是撒但的计谋,敌基督的作品,因此教会要联合抵制。
这样的评论恐怕欠缺周严的思考。只要是基督徒不理解而排斥的,是否都可以绘声绘影套上敌基督的标签,予以摧毁?过去这些年我们看到有人说《哈利波特》是敌基督、《达芬奇密码》是敌基督、Madonna是敌基督、Lady Gaga是敌基督、Pokémon Go是敌基督……
若是一本论及魔法的书必须在基督徒中被禁,那么托尔金的《指环王-魔戒》也有大量魔法,是否该一视同仁?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及《绿野仙踪》都有魔法。也一并烧了吧!莫札特名垂青史的歌剧《魔笛》,华格纳的《尼布龙指环》,吴承恩的《西游记》种种怪力乱神,也全该扔尽硫磺火湖了。
面对当代文化,有些教会陷入两个极端的反应: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政治正确”有时让基督徒无法独立思考,冷静判断。
当J. K. Rowling出版《哈利波持》前5集时,我并没把这部小说当回事儿!虽然当时我觉得教会的某些负面反应有些过头,但我从不认为《哈利波持》是多么了不起的作品,它不过就是抓住了时代脉动,像Dan Brown的《达芬奇密码》,像Stephenie Meyer 的《暮光之城(Twilight)》,像E. L. James的《五十度灰》,像郭敬明的《小时代》,一阵流行跟风,过不了多久就烟消云散了。
J. K. Rowling
当时,我分析《哈利波持》能造成流行风潮,是反映了以下几个时代特征:
1.反霸凌:哈利波特的角色是时下年轻孩子遭社会霸凌的心里投射,在这个平庸的“麻瓜”世界里(注4),不被认同,只因为他们与众不同,正如哈利拥有魔法,被寄养家庭视为怪胎,但“不一样又怎样”?“霍格华兹魔法学校”的奇幻世界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想像的心灵逃城。
2.种族平权:Rowling藉霍格华兹魔法学校过往的一段黑历史来阐述她对种族主义的批判。学校的四个创办人Godric Gryffindor,Helga Hufflepuff,Rowena Ravenclaw,以及 Salazar Slytherin,曾经为了是否坚持只收“纯种巫师”学生而大起争执。Salazar Slytherin认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麻瓜”或是“混血”皆不可信任,为了学校的“安全”,必须保持血统纯正!而其他三位创办人则认为不该按种族来决定招生,应该照学生的天份来认定。这个争议是第二集《哈利波特与密室》整个故事的历史背景。
过去这些年,英国脱欧,欧洲难民政策,美国白人至上主义……种族间的冲突从未间断,人类对于非我族类的害怕及不信任,未曾消失。Rowling想说的是:种族偏见从未真正带来安全或利益的维护,至终只带来更多的不信任,憎恨及毁灭。
3.动物保育正义:这一代年轻人对动物保育正义的高度关注,深深体现在这部作品中,一到四集里各种奇幻动物,Rowling不仅为牠们一一取名(注5),还赋予牠们拟人化的个性,Rowling创造了驯兽师Hagrid的角色,成为霍格华兹的动物保育启蒙导师。
Rowling就是要读者花时间去细细体会这些动物不下于人的非凡价值。在新纪元运动里,把人与兽的界线抹去,方兴末艾。Rowling新作《Fantastic Beasts(哈利波特前传)》,甚至干脆直接把这些珍禽异兽写成故事的主旋律。
牛津大学充满历质感的Christ Church是拍摄霍格华兹魔法学校的灵感来源
4.回归有机: Rowling是个崇尚自然的作家,《哈利波特》是一部非常“有机”的小说。虽然故事背景是现代,火车仍是最重要的交通工具,报纸还是最主要的消息来源,整部小说里没有手机、没有笔电、几个主角从不玩电子游戏,也没人使用电脑网路社群媒体!这非常耐人寻味。
而霍格华兹校景以牛津大学 Christ Church学院的Great Hall为模型建成。古色古香,充满深厚人文及历史质感!给人一种对中古世纪(medievalage)的向往!符合新纪元运动回归原始有机的新鲜感……
但是,我错了!《哈利波持》不只是掌握了几个当代最受关注的议题这么简单,如果那样它就只能停留在流行文化的等级。
今年是《哈利波持》出版20周年纪念,全球各地举办了大大小小的庆祝活动!连我住的小镇图书馆也有书迷分享特会。过去20年,《哈利波持》被翻译成80种语言,狂卖超过五亿套(注6),打破金氐世界记录,荣登人类历史上最畅销的“系列丛书(book series)”宝座。《哈利波持》成为美国中、小学最受欢迎的课外读物,它让青少年放下手机和电子游戏,重拾读书的乐趣;甚至一流大学(包括耶鲁,乔治城,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开设相关研究课程(注7)。
我们要问:是什么让《哈利波持》的成就远远超过那些昙花一现的流行文化现象?
我认为答案在第6集《混血王子的背叛》和第7集《死神的圣物》中,这两部惊心动魄的小说,其精彩程度超过前5集的总和。它们深入地刻化了牺牲和救赎的精髓。而这个精髓正是本文开头引用的那段墓志铭“尽末了所毁灭的仇敌,就是死”。
《哥林多前书》这段经文的前后脉络是这样的,“再后,末期到了,那时基督既将一切执政的、掌权的、有能的、都毁灭了,就把国交与父神。因为基督必要作王,等上帝把一切仇敌都放在祂的脚下。尽末了所毁灭的仇敌,就是死(《林前》15:24-26")。
使徒保罗写这段话的背景,是在一个对基督徒普遍充满激烈恨意的年代,门徒为主受逼迫,甚至殉道,然而死亡不能威胁拘禁跟随祂的人。保罗提醒我们,基督必要作王,战胜死亡的权势!最后,祂要败坏那掌死权的,就是魔鬼。
只是,《哈利波特》到底跟这段经文能扯上什么关系?(以下有雷,如果不想深入剧情的朋友请留步!)
哈利波特在魔法享有大名,人人都知道他是大魔王手下的唯一幸存者(the Boy Who Lived(注8),小说称他是“被拣选”的救赎者(the Chosen One)!
为了抵御大魔王,哈利波特的父母死了;爱他的教父天狼星Sirius Black死了;忍辱负重的Severus Snape教授死了;连德高望重法力高超的校长Albus Dumbledore也为哈利波特牺牲了;最后在霍格华兹的战役里,全校师生选择与哈利站在一起,更是死伤惨烈,他们为了那唯一的希望而战,那个希望就是哈利波特。
无奈到了最后,希望破灭了!
读者们发现他们被Rowling“摆了一道”——哈利波特必须死!这是除掉大魔王的唯一途径!
“藉着死,败坏那掌死权的”是Rowling为《哈利波持》设定的“救赎论”,它有着深刻的哲学和神学的高度,而我认为这个高度拉开了它与流行文化的距离。
Rowling小时候是圣公会的背景,她的孩子都在教会接受婴儿洗礼。现今她是the Church of Scotland(长老会)的会员。在接受《The Telegraph》访问时,Rowling并不讳言基督信仰是《哈利波特》最主要的灵感来源之一,她说整个故事和信仰的平行关系是显而易见的,一直未曾公开谈论,是不想透露剧情发展的方向(注9)。
可是,为什么哈利就必须死?这里面还有玄机。
在第7集《死神的圣物》里,我们震惊地发现哈利波特竟然是大魔王的分身!为了永远不死,大魔王使用了一种叫做“Horcruxes”(注10)的黑魔法,把自己的灵魂分裂成七个,哈利阴错阳差地成为其中一个。
无怪乎,哈利常与大魔王心意相通,他能感受到大魔王的憎恨,体验到大魔王的怒气,甚至大魔王能操纵并利用他行恶!
就这一点来看,若说哈利波特是以基督为原型,显得不伦不类。魔鬼不能操緃基督,祂是圣洁的羔羊,以无罪的代替有罪的,祂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为众人的罪做了挽回祭;而哈利波特必须牺牲,却是因为他成了大魔王的分身,他必须先死以救赎自己,脱离“Horcruxes”黑魔法的咒诅。
即便如此,《哈利波特》仍然折射出一个伟大的千古奥秘:救主“藉着死,败坏那掌死权的,就是魔鬼。”(参《来》2:14)
哈利波特的牺牲不仅救了他自己,更败坏了那掌死权的大魔王。为了爱,他勇敢地交出自己!心甘情愿地受死!最终为魔法界和“麻瓜”带来拯救与和平。这一段写得波澜壮阔!使得小说的格局得以脱离小情小爱小资小时代的框架。
注:
1. Rowling于2007年接受《时代杂志》的访问,见以下链结:http://content.time.com/time/specials/2007/personoftheyear/article/0,28804,1690753_1695388_1695436,00.html。这段《哥林多前书》15:26节的经文并没有在电影版中出现。
2. 根据Barna Research,美国教会里有3/4的青少年看过《哈利波特》,比例惊人。可是他们当中却只有4%从教会得到适当的教导和讨论。
https://www.barna.com/research/harry-potters-influence-goes-unchallenged-in-most-homes-and-churches/
3. 见《今日基督教》这篇访问畅销基督徒作家Connie Neal的文章
http://www.christianitytoday.com/ct/2002/novemberweb-only/11-18-21.0.html
4.麻瓜Muggles,《哈利波特》魔法界对人类的统称,是一个不屑的贬义词。
5.这些珍禽异兽包括了:火凤凰Fawkes,怪鸟兽Buckbeak,蜘蛛王Aragog……
6.资料来源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best-selling_books。
7.资料来源:
http://www.bestcollegesonline.com/blog/15-fascinating-college-courses-for-the-ultimate-potter-scholar/)。
8.哈利波特被称为“活下来的男孩(the Boy Who Lived)”,他在魔法界之所以享有大名,并非由于法力高超,而是因为他是唯一从大魔王手中死里逃生的幸存者!大魔王想杀害的人没有不死的,而当时哈利波还只是个手无寸铁的婴儿,他不但没死,还震伤了大魔王,让他狼狈逃走,这是奇耻大辱!哈利波特能活下来,是因为母亲的爱,母亲牺牲自己,用爱的防护罩保住了自己的孩子,爱至终超越了魔法!自此,奇迹存活下来的哈利被视为“被拣选的那一位”(the Chosen One),魔法界预言他将是唯一可以抵御大魔王的救赎者。
9. 详细讨论,请见
http://www.telegraph.co.uk/culture/books/fictionreviews/3668658/J-K-Rowling-Christianity-inspired-Harry-Potter.html
10.Horcruxes大陆译为魂器,台湾译为分灵体,在第6集《混血王子的背叛》里,Rowling透过 Horace Slughorn教授回述大魔王Voldemort(中译:伏地魔)的一段黑历史,大魔王难以除灭,是因为他曾施展一种叫“Horcruxes”的黑魔法,为了让灵魂不杤,大魔王总共制造了七个魂器,只要有一个魂器还存在,大魔王就永远不死,这是一种极其邪恶的黑魔法,为了制造魂器,黑巫师必须犯下逆天大罪,使灵魂痛苦剥开分裂。普通的黑巫师只能分裂一次,而大魔王竟然分裂了七次!真可用恶贯满盈来形容。
大魔王的七个魂器分别是:汤姆·瑞斗的日记(Tom Riddle's Diary),魔佛罗·刚特的戒指(MarvoloGaunt's Ring),萨拉札‧史莱哲林的小金匣(Salazar Slytherin's Locket),海加·赫夫帕夫的金杯(Helga Hufflepuff's Cup),罗威娜·雷文克劳的王冠(Rowena Ravenclaw's Diadem),巨蛇娜吉妮(Nagini),以及哈利波特自己。
黑暗成了我最亲密的朋友 ——一部不忍直视的电影《海边的曼彻斯特》(王星然)
信心的温度——解读电影《血战钢锯岭》(王星然)
不只是刷存在感——当humblebrag 成为显学(王星然)
这些年,我们一起看的“康熙来了”
“让我们原谅贾斯汀•比伯吧!”(王星然)
联系我们
投稿:[email protected],请务必注明“投稿给《举目》”。并附中英文姓名、笔名(若不想用真名发表)、电邮、地址及作者简介或相关照片。
转载:请先致邮[email protected]获得许可,并了解相关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