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一体化推进教育科技人才改革,学校将主要从哪些方面把握改革路径?
黄泰岩: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为高等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清晰地指明了方向。近年来学校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的成效,也给予我们坚定信心和磅礴力量。
教育方面,以育人质量增强改革成效。近年来,为响应国家战略规划与时代发展需求,武汉大学着力用人工智能这把“金钥匙”,开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未来之门”,面向全校学生打造数智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智能化、个性化的学习系统,培养面向未来的复合型数智人才。
面向2035,我们将从三个方面着手,探索人才自主培养新路径:一是推进人才自主培养机制改革。聚焦科技发展与国家战略需求,深化专业调整和学位授权点设置,建设新兴专业、交叉融合专业,提升本研贯通、大中衔接一体培养质量。二是健全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深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三级特区”,构建点面结合、逐级进阶的科研训练体系,提升本科生创新能力。三是完善高质量研究生教育体系。调整优化研究生规模结构,深化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推进博士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科技方面,以创新能力提升改革动能。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连续三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牵头建立基于北斗的高性能卫星导航位置服务系统,发射6颗“珞珈”系列科学实验卫星;获批国内偏微分方程研究领域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文化遗产智能计算实验室入选首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试点单位,国际法研究所入选首批国家级涉外法治研究基地,国家级项目立项和优秀成果奖数量稳居全国前列……通过大力推进有组织科研创新,学校在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方面交出了精彩答卷。
面向2035,我们将在两个方面继续发力。一是以国家战略为指引,以平台建设和队伍建设为核心,加强有组织科研创新。不断提升服务“四个面向”的科研能力,加大重大科技项目的组织、策划和培育力度,聚焦优势领域,稳步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与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加大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创新体系效能,形成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二是塑造哲学社会科学新优势,担当新的文化使命。发挥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优势学科的引领带动作用,自觉担当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宣传研究阐释根本任务;打造以国家高端智库为引领,以部校、省校、校地共建智库为骨干的珞珈智库方阵。
人才方面,以队伍建设激发改革活力。新增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人文社科资深教授7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33人,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从392人次增至869人次,高层次人才占教师队伍的比重从10.5%增至23.3%……珞珈人才方阵屡结硕果,同时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等教师典型持续涌现。
面向2035,我们将优化人才引育留用新生态,持续壮大珞珈人才方阵。一是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健全破“五唯”分类评价机制,完善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二是构筑高水平人才高地,选拔和培育一批战略科学家、大先生、一流科技和文化领军人才、创新团队。三是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引导教师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