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众调汽车大数据
知圈 |
进“车身车门社群”,请加微13636581676,备注车身
导读:
由中国汽车工程师学会组织上千名专家制订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上正式发布。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是汽车产业的重要行业组织,也是国家制订汽车产业规划的重要智囊机构。《路线图2.0》发布之后,将给中国面向2035年新能源汽车规划研究以及与汽车相关的“十四五”科技规划研究工作提供重要支撑。换言之,看懂《路线图2.0》就是看懂了我国汽车产业未来15年的关键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根据《路线图2.0》,到2025年,我国混动新车在传统能源乘用车中的占比将达到50%以上。
届时,新能源汽车将占汽车总销量的20%左右。而中汽协统计2019年,我国汽车累计销量为2576.9万台,按照这个水平,到2025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约515万台。
在智能化上,国内PA/CA级智能网联汽车(即部分自动驾驶汽车和有条件自动驾驶汽车)将占汽车年销量的50%以上,HA级汽车(即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开始进入市场,C-V2X终端新车装备率达50%。
到2035年,节能汽车全面混动化,混动新车在传统能源乘用车中占比达到100%。新能源汽车成为国内汽车市场主流(占总销量的50%以上)。智能化上,各类网联式自动驾驶车辆广泛运行于中国广大地区,实现中国方案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能源、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深度融合。
2035年是关键节点 六大发展目标公布
由工信部指导、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组织整个汽车行业1000多名专家历时一年半修订编制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于今天上午进行了正式发布。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骏在2020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暨展览会开幕式上就《路线图2.0》的编制背景和主要内容做了介绍。
《路线图2.0》确认了全球汽车技术“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方向,并评估了技术路线图1.0自2016年发布以来的技术进展和短板弱项。
以2035年为节点,技术路线图提出了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六大目标:
1、中国汽车产业碳排放将于2028年左右先于国家碳减排承诺提前达峰,至2035年,碳排放总量较峰值下降20%以上。
2、新能源汽车将逐渐成为主流产品,汽车产业基本实现电动化转型。
3、中国方案智能网联汽车核心技术国际领先,产品大规模应用。
4、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化水平显著提升,形成协同高效、安全可控的产业链。
5、建立汽车智慧出行体系,形成汽车、交通、能源、城市深度融合生态。
6、技术创新体系基本成熟,具备引领全球的原始创新能力。
《路线图2.0》强调坚持纯电驱动发展,同时又对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车型的发展目标进行了明确。
在新能源汽车方面,
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在汽车总销量中的占比将达到20%左右,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达到10万辆左右。2030年,新能源汽车在总销量中的占比提升至40%左右。2035年,新能源汽车成为国内汽车市场主流(占总销量的50%以上),与此同时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达到约100万辆。
节能汽车方面,
2025年混动新车占传统能源乘用车的50%以上。2030年,混动新车在传统能源乘用车中的占比达75%以上。2035年,混动新车在传统能源乘用车中的占比将达到100%,这也意味着,国内节能汽车届时将实现全面混动化。换言之2035年,国内乘用车市场上节能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的年销量将各占50%。
《路线图2.0》针对国内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做出了规划。从时间节点看,《路线图2.0》提出,2025年国内PA/CA级智能网联汽车占汽车年销量50%以上,HA级汽车开始进入市场,C-V2X终端新车装备率达50%。2030年,PA/CA级智能网联汽车占汽车年销量的70%,HA级超过20%,C-V2X终端装配基本普及。最终,到2035年,各类网联式自动驾驶车辆广泛运行于中国广大地区,实现中国方案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能源、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深度融合。
PA指部分自动驾驶,包括车道内自动驾驶、换道辅助等功能,类似于目前正在快速普及的L2级自动驾驶系统和APA自动泊车等技术。CA指有条件自动驾驶,在指定的工作条件内,由车辆完成所有驾驶操作,驾驶员需要在提供提出需求时,进行适当干预,典型功能是高速公路自动驾驶、城郊公路自动驾驶等系统,类似于L3级自动驾驶。HA/FA就是L4/L5级自动驾驶系统。除此之外,《路线图2.0》也对接下来15年国内乘用车(含新能源)新车油耗、商用车油耗目标、传统能源乘用新车平均油耗水平目标提出了要求。
9大核心技术方向是研究重点
《路线图2.0》在研究过程中,延续了“总体技术路线图+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的研究框架,把原来的“1+7”研究布局深化拓展,变成了“1+9”。
其研究领域可概括为1(即产业总体)+9大技术发展方向。9大技术发展方向具体指节能汽车、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汽车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电驱动总成系统、充电基础设施、汽车轻量化、汽车智能制造与关键装备。
1、节能汽车领域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综合考虑了节能汽车进步和测试工况切换带来的影响,提出了2025、2030、2035三个阶段,乘用车含新能源汽车的新车平均油耗分别要达到百公里4.6、3.2和2.0升。传统能源乘用车不含新能源汽车的新车平均油耗分别达到百公里5.6、4.8和4.0升,对商用汽车预计在2035年载货汽车油耗较2010年水平要下降15%—20%,客车油耗较2019年平均油耗要降低20%—25%。
新能源作为我国战略型新兴产业是实现汽车强国之路的必由之路。预计到2035年新能源汽车年销售量将占汽车总销量的50%以上,其中对于纯电动汽车将占新能源汽车的95%以上,这是一个比较大胆的估计,未来将实现纯电驱动技术在家庭用车、公共用车、出租车、租赁服务用车以及短途商用车等领域的全面推广。
将燃料电池商用车作为氢能燃料电池行业的突破口,并把客车和城市物流车作为切入领域,重点在可再生能源制氢、工业富产氢丰富的地区推广大中型客车物流车并逐步推广至载重量更大长途运行的中重型卡车、牵引车和港口物流车以及部分乘用车领域。未来2030年到2035年实现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的大规模的应用,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可达到100万辆左右,同时未来也想从电堆基础材料、控制技术、储氢技术等方面实现根本的技术突破。
因为智能网联汽车涉及汽车、信息、通信、交通等多个领域,其技术架构较为复杂,为了给行业形成更加清晰的技术路线指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深化完善了“三横两纵”的技术架构,涵盖了车辆关键技术、信息交互关键技术和基础支撑关键技术的“三横”,以及车载平台和基础设施的“两纵”。对智能网联汽车预计到2025年高度自动驾驶的汽车将切入市场,到2030年预计实现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在高速公路上的广泛应用,以及在部分城市道路情况下的特别是智慧城市场景下的规模化应用,到2035年高度自动驾驶和完全自动驾驶的智能网联汽车将具备与其他交通参与物和其他车辆的混合运行,两者之间的网联协同决策和控制能力将得到较大规模的提升,各类网联式高度自动驾驶车辆能够在中国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