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三联生活周刊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三联生活周刊  ·  这次,孩子终于和我一起抢着读历史了 ·  14 小时前  
三联生活周刊  ·  中国年轻人,为何陷入“高尿酸危机”? ·  18 小时前  
新周刊  ·  什么样的城市,女性敢暗夜独行? ·  4 天前  
新周刊  ·  首次在中国闭店,茑屋这几年在忙什么? ·  6 天前  
三联生活周刊  ·  现在学计算机的年轻人,已经找不到工作了?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三联生活周刊

每一个普通人,都值得做生活的发明者

三联生活周刊  · 公众号  · 杂志  · 2024-10-30 13:25

正文

图源:视觉中国


2024年11月,第二届三联人文城市季即将于成都开启,以“发明生活”为年度主题,召唤一种永远年轻的勇气、好奇和创意,去发现、去创造,去重新“发明”生活。我们邀请你一起,来帮帮我们的城市,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想想新办法,打开新思路。




今天的城市,我们的生活似乎正被各种各样预设的样板裹挟:热度以天计的精致网红打卡点、复制粘贴的街头景观、早已知道沿途风景并且路线被定死的Citywalk。


我们的日常还会频繁遭遇售卖一样商品的各种商场,犹如孪生的地铁站们、火车站们、机场们。它们有个响亮统一的名字:“非地方”(Non-Place)。


 “非地方”是过客的空间,是短暂停留、功能至上而不是人能寄托情感的地方。在候机大厅,人们彼此陌生,相聚又擦肩,只为等待和过渡,却鲜少真切交集。


图源:视觉中国


“网红地”是新的“非地方”。它存在的目的只为人能打卡、发图。没人在乎它,只盼新颜换旧人,它能早点被更流行的网红点替代。一座城市本该最有趣、最丰富的生活成为标准工业制品。


当人们身处城市空间,只为赶着完成既定“打卡”任务,城市生活的温度被消磨。生活样式取代了真实感受,变成了社交媒体上的视觉符号,日常被我们疏离,真实也就渐渐模糊。


疏离感延展到线上。社交平台上,原本为了表达情感的动态、表情、照片,逐渐工具化,成为自我营销的精装商品。餐饮、购物、出行,乃至普通人每天最大的娱乐——刷视频,通通被锁在算法中。名为“互联”的算法依照欲望提供服务,但欲望是捷径,捷径里发明不了新的连结。


走地鸡团队教你在大城市不花钱过周末

图源:The Gratis走地鸡


真实生活意味着去感受,而非攫取;去创造,而非占有。摆脱“模版”,避开“样式”,重新注意那些被忽视的小角落,收获未经修饰的真诚体验,这可能是“发明生活”的开始。


真正的生活,是对当下的自我投入,而不是对一种预设生活模式的简单复制。这是德塞图在他的经典著作《日常生活实践》中做出的论断。德塞图探讨了如何在日常中对抗模式化的生活,每个人可以通过“微反叛”的方式,跳脱既定的生活路径。


跳海成为年轻人的客厅

图源:跳海酒馆


哪怕只是避开拥挤的网红打卡地、走一条没人探索的城市小道,都是发明生活的一种方式。这也让人想到胡塞尔所说的“生活世界”,那是一种未经系统化、原汁原味的世界,会给我们独一无二、属于自己的生活体验。


我们每一个人不应该是生活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生活的创造者。德赛图说,“面对景观的逻辑,我们可以重新找回生活的艺术。”


发明生活,就是这样一种艺术。


所谓发明,不一定是什么宏大的事物。越是小而真实的事物,越能带来惊喜。


社会学家列斐伏尔提到,日常生活曾经是被各个学科所遗忘的领域,学者们认为庸碌的日常只是时间的消磨。


然而,这实际上是因为我们的生活本身受到了各方的压榨,浮出水面被看到的,只是“日常”应有价值的冰山一角。日常生活本身就是一种独特的价值,冰山之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和细节,等待我们去挖掘。


众建筑设计的艺术互动装置“社交厂”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摄影:张超


发明生活不需要天才的灵光,只要你细心注视,生活可以给你隐藏的惊喜。发现生活中的“隐藏盲盒”,这也是今年在成都举办的三联人文城市季,我们一直在做的许多件小事之一。


过去一年里,有超过50万年轻人涌入成都。如今在这座人口2000万级的大城市中,14-35岁青年人口有近690万、占常住人口比例的近1/3。数百万年轻人在天府之国的土地上碰撞激荡,诞生了让人激动的未来产业,也引领着国内消费潮流的创新。


更重要的是,这座城市有一个宽广包容的胸怀,愿意去接纳所有的高低与不同,让每个人在此都能找到奔跑的赛道,也能收获生活的美妙。从成都出发,我们可以发现更多的生活可能性。


比如,在快节奏的都市里,是否可以找到“不用排队的女厕所”或者“配有全员女性教练,能安静欣赏自己的女子健身房”?它们虽然不起眼,但可以感知到一座城市对女性需求的理解。


成都东郊记忆的年轻人。过去一年里,有超过50万年轻人涌入成都。如今在这座人口2000万级的大城市中,14-35岁青年人口有近690万、占常住人口比例的近1/3。

来源:视觉中国

再比如那些方便步行的城市街道、步行10分钟就能到达的登机口、可以坐下吃早餐的地铁站,主动去发现城市中的温情设计,可以让人“在路上”的时候,也能收获一抹松弛感。


当然,发现的再进一步就是参与塑造生活。列斐伏尔主张只有重新塑造日常生活,才能达成真正的个人解放。


这种转变不能指望别人,需要我们自己重新定义自身日常行为和体验,从单纯的“生存”走向“生活”,从被动的城市使用者,变为真正的城市合作者。



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机器人在打乒乓球。年轻人们在天府之国的土地上碰撞激荡,诞生了让人激动的未来产业,也引领着国内消费潮流的创新。

来源:视觉中国(中新社)


改变空间配置是恢复日常生活自发性的重要方式。在生活细节中,我们其实能找到很多有待提升、有待创造的空间。


比如是否可以改造出一个一直能晒到太阳的社区健身区?在社区里保留一片可以种菜的绿地,让它不仅是植物生长的角落,也成为居民互动共居的一个窗口?创造一个允许小贩平等进入的菜市场、一个能摆摊的街区?搭建一座让野生动物自由穿行的“动物回家桥”?或者让一个社区夜晚灯光亮度下降20%,既不打扰夜行动物,也让星辰重现。


成都Cy PARK中的人群。成都从不缺少激荡的创新灵感与新奇的线下试验,年轻人总能在这里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场景,无缝融入。

来源:此地CyPARK

发明生活并不是要创造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学会在日常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体验,创造新的乐趣。也许,从今天开始,你也可以试着用简单的改变打破生活的固定模式,“发明”属于你自己的生活方式。


比如,改变通勤路径,去发现城市中被忽略的角落;或是在公园散步时,留意植物的形状和颜色变化;习惯了外卖的话可以去一趟菜市场,找找摊位上、小贩那儿最新鲜的食材。


甚至,“发明”什么的可能也无所谓,重要的是,有一个主动开放的心态,别忽视周围的日常,别忽视你的生活。





2024年11月,第二届三联人文城市季即将于成都开启,以“发明生活”为年度主题,召唤一种永远年轻的勇气、好奇和创意,去发现、去创造,去重新“发明”生活。我们邀请你一起,来帮帮我们的城市,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想想新办法,打开新思路。


人文城市应该是以人为尺度,如光谱一样可感知、可测度的。在本届城市季,三联人文城市团队尝试根据人在城市空间中的行为与需求,由小及大,由近及远,建立主观评价出发、客观事实验证的人文城市评价体系。


我们邀请到各领域的50位共创人,发掘100个真实具体的城市案例,并提炼100个符合人文特质的词条,组成一本人文城市光谱词典“城市的100个怎么办”。以此出发,发起展览+演出+马拉松圆桌共同组成的“光谱计划”。


11月,我们将围绕年度主题“发明生活”,在成都陆续开启展览、演出、圆桌等系列活动。






三联人文城市是三联生活传媒旗下的城市整合传播品牌。以一年一度的三联人文城市奖、人文城市季、人文风土季为主线,创立了“小城之春”“你好陌生人”“光谱计划”等IP。在中国城市从空间转向人文的节点上,通过展览、论坛、演出、工作坊、报道、出版等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关注城市生活,激发公众参与,重塑城市人文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