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赛门喵Simon
学英语,看到更大的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每日英语  ·  《英语周报》祝全国读者元宵节快乐 ·  2 天前  
英文悦读  ·  《哪吒2》海外预告片有哪些翻译亮点? ·  2 天前  
英文悦读  ·  为什么要说who ... ·  1 周前  
BetterRead  ·  应对AI挑战最简单的方法 ·  2 天前  
清晨朗读会  ·  渊源直播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赛门喵Simon

谁说英语没性格

赛门喵Simon  · 公众号  · 英语  · 2018-06-02 13:52

正文


最近重读陈用仪的《英语常用词疑难用法手册》一书的附录2《英语动词的体貌》,常读常新。不过缺点是这篇文章写的太晦涩难读了,每次非要强迫自己一百万次才能勉强读完。同时, 最近看了很多「二时二体」方面的内容,把心得写在下面,大家批评指正。


和汉语不同,英语的动词要变形,通过变形展现不同的信息,包括时间、语体、语态和语气。时间是一个宏观的概念,你可以闭上眼睛想象一个无穷无尽的时间轴,从遥远的过去延伸到无尽的未来,这个时间轴被「现在」分成了三个区域,即「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区域。你不妨把时间想成一个巨幅地图,当你面对地图,只能看到一个地理轮廓,城市则是一个个点。你只能知道城市的位置,但你无从知晓城市的细节。时间轴就好比宏观的地图,谓语动词就像城市,像图钉一样钉在时间轴的不同区域。



宏观上的时间轴


(注:现代语法理论的「二时二体」认为英语只存在「过去」和「现在」两个时间,「未来」是情态动词「will + 动词原形」形成的,严格意义上是一种虚拟。我深以为然,但为了方便解释,暂且按照三段来理解。)


我们在学校学习的「时态」的概念并不完整。这也是很多人学不好时态、觉得时态难的原因。「时态」除了具有上述宏观的意义外,还应该包括动作的细节。像在上一个例子中,我们知道城市在地图上宏观的位置,如果走进一点,只看单独的城市,才可以搞清楚城市内部丰富的构造。谓语动词好比城市,它的内部细节是通过「语体」来体现的。


「语体」叫做aspect,从词源上来讲,翻译成「态」更合适。「语体」脱离了宏观的时间轴,在微观(或是在一个更短的「时间流」)上展现了动作的状态。你可以这样来理解,「时间」是站在时间轴外面看动作,动作是一个点,你只知道它在时间轴的位置但不明白细节;「语体」是你站在城市里观察细节,在事件的内部观察动作的状态,和时间轴无关。对于英语来说,分为四个体(其它印欧语不同):


  1. 进行体(be doing) 。最好理解的体。事情正在发生,但这里需要注意,进行体同时暗示动作一定会在某个时刻结束(切记)。譬如「I am running」我正在跑步,但我早晚一定会停下来。


  2. 完成体(have done) 。事情在某个时间点已经完成,虽然已经完成,但会对接下来的事情产生影响。


  3. 完成进行体(have been doing) 。是上面两种状态的结合,在某个时间点前,事情在持续发生,但到了某个时间点,该完成的已经完成了。同时也会对接下来的事情产生某种影响。譬如「I have been working here for 20 years」work已经持续了20年,当然还有可能继续持续下去,但是20年的部分已经完成。


  4. 一般体(base form,即无标记) 。既不是进行的,也没完成,而只是是发生了。一般体仅仅是在陈述事情本身。


4个体就是4个不同颜色的积木,你可以把不同的积木放在时间轴的不同位置。



时态是「时间」和「语体」的结合

4体 X 3时 = 12种时态


当然,英语还抽象出了一种时态,叫「过去将来」,因此一共应该有16种时态。道理上都想通,因此本文按照12种时态展开。


由此,时态可以拆成「时间」和「语态」。你可以忘记时间轴,只观察事情本身的状态,也可以跳脱出来,看事情在时间轴所处的位置。「时间」和「语体」在形式和意义上结合统一,就形成了12种时态。


上面时态的「时间」和「语体」都需要动词变形,即通过外在的形式变化达成意思上的变化。实际上,事情还未结束,除去变形之外,动词还具有「内在体」(inherent aspect)。你可以理解为每一个动词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这和变不变形没有任何关系。


针对这一点,陈用仪专门指出汉语将「verb」翻译成「动词」本身就具有误导性,因为「动词」这个称呼给人一种事件(event)的印象,类似于run,jump等,但实际上,英语的verb的表达范围要远远超出此范畴,它既可以表示动作,也可以表示毫无变化的状态或者关系。「动词」的称呼有误导性,是因为它显化了verb「动、事件、变化」的特性,但忽视了其「静、状态、无变化」的特点。


大致上,动词分为静态和动态。如果你翻字典,找到一个动词,它就属于其中某一类,这时它没有变形,因此属于静态和动态是一个客观事实,是动词本身的特性。动态动词(dynamic)表示事件或动作,意味着在某个时刻总会结束。比如eat,walk等;静态动词表示一种状态,是一种持续存在,没有变化也无法预料是否会结束。比如know,love,want等。


令人稍显糊涂的是,静态和动态的边界偶尔会变得模糊。譬如描述「习惯」或者「常态」的时候,如「I runs」表示重复性的事件(run),但在意义上却是持续存在,没有变化,也无法预料是否会结束或者何时结束(当然死之后肯定会结束,但在可见的时间范围内不可预料)。在表示「习惯」时,常用动态动词,但其意义却是静态的。


(语言学家Zeno Vendler将动词进一步细分为四大类,感兴趣的可以移步陈用仪的《英语常用词疑难用法手册》)


正确的英语要求内在和形式的统一,即动词的内在(静态和动态)和外在(时间和语体)必须匹配和统一,否则就会出现错误。举一个例子来说明:


内在和语体的不协调


譬如love是一种持续的状态,不会结束或者不可预料是否结束,显然是静态的。静态动词就没有进行体,我们不能说「I am loving you」,因为进行体表示正在进行,但一定会结束,这和静态动词是矛盾的。因此静态动词常常都没有进行体,比如「I am understanding you」,「I am knowing the answer」,「I am wanting you」都是错误的用法。


如果一定要给静态词用进行体,就需要加时间状语限定时间范围。譬如「I am loving every single minute of the class」,将状态限定在时间范围内。


有人肯定会用麦当劳的广告词「I am loving it」来反驳。首先广告文案本就会为了效果而玩文字游戏,不属于语法规则的范畴之内。就像最近王菊大火,网友的文案令人目不暇接,譬如「菊外人」等等,这些都是刻意为之,但都是错误的。


同样地,当表示「习惯」或者「常态」时,动词也没有进行体。譬如「I am working every day」我每天都工作,表示的是习惯,是持续无变化的状态,这和进行体又矛盾了。此时要么改为「I work every day」,要么添加时间状语限定时间范围「I am working every during the lunch time」,将状态限定在中午的时间范围内。


参考资料:

1.陈用仪《英语常用词疑难用法手册》

2.https://rmitenglishworldwide.com/blog/sentence-structure-focus-verbs

3.http://www.whitesmoke.com/tense-aspect-mood

4. 英语的时与体的概念(如过去时、完成体等)-语法理论-英语答疑网


上一篇文章: 我统计了1980-2017共38年13+万字的考研英语真题,统计出了这份高频单词卡(附下载)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BetterRead  ·  应对AI挑战最简单的方法
2 天前
清晨朗读会  ·  渊源直播
3 天前
冲蒌老伍  ·  做鸡都可以甘威,真犀利
8 年前
水库论坛shuiku  ·  花爷之网友问答精选二 #X011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