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健康时尚百科
漫画讲健康,这里没有鸡汤、谣言、广告、偏方,只有科学的健康生活妙招。健康时尚百科,您独有的养生专家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丁香医生  ·  吃饭,七八分饱就好 ·  21 小时前  
丁香医生  ·  额头、下巴总是长一粒粒的,要怎么办? ·  昨天  
丁香医生  ·  毛戈平的价格,终于打下来了! ·  昨天  
丁香医生  ·  有些不开心可能是抑郁,别再独自硬撑了 ·  昨天  
丁香医生  ·  连续久坐,一定别超过这个时间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健康时尚百科

蘸这个吃火锅,女子几天后死亡!丈夫此前还靠它赚钱养家!

健康时尚百科  · 公众号  · 养生  · 2017-01-16 20:09

正文


卤肉、卤猪蹄、卤牛肉、卤鸡爪……这些熟食在街头小店、路边摊、大超市都很受欢迎,但是,也许你不知道,这些熟食有可能给我们的健康带来很大的风 险……




(建议WIFI环境下观看)


女子误食添加剂丧命



不久前,王先生和妻子在家里吃火锅,吃完饭后王先生去哄孩子睡觉,当他再回到客厅,发现自己的妻子全身瘫软,面色十分难看。




这时候,饭桌上的一袋白色粉末,显得分外扎眼。这袋白色粉末是食品添加剂亚硝酸钠。王先生立刻明白:妻子可能是中毒了!



吃个火锅而已,为什么要用亚硝酸钠?



原来,王先生家之前是做熟肉生意的,他们曾经用亚硝酸钠卤过肉,用亚硝酸钠卤肉,肉能更快煮烂,王先生猜测,妻子在吃火锅时候,可能觉得肉不烂,于是误食了亚硝酸钠。



王先生说,自己虽然使用过亚硝酸钠加工卤肉,但是对亚硝酸钠的毒性却了解得不多。




让人没想到的是,几天后,王先生的妻子抢救无效,不幸去世。





调查:熟食里致命添加剂随处可见



虽然妻子因误食亚硝酸钠身亡只是王先生的推测,但在河南开封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医生说,他们经常会接诊亚硝酸钠中毒的病人。其中,吃了含有亚硝酸钠的食品中毒事件,占了绝大多数。



在开封的一家熟食店里,当记者问起是否有添加剂时,老板极力否认自己使用了亚硝酸钠,并保证自己的熟食绝对健康安全。在记者的质疑下,最后,老板承认了自己使用的有亚硝酸钠。



在另外一家出售熟牛肉的摊位,老板悄悄地透露:他家的牛肉中也添加了亚硝酸钠。当记者问及使用剂量的时候,老板立即产生了警觉。



在郑州一个熟食批发店里,记者还遇到了价格非常便宜的卤牛肉。在记者的追问下,老板透露说,这些是假牛肉,是由淘汰的猪肉做成的,想让猪肉变成牛肉,各种添加剂当然会使用得更多,当然,其中也包括亚硝酸钠。




随后,记者走访的十几家销售熟食店,大部分老板都承认使用了亚硝酸钠,但却没有一个人能说出国家规定使用剂量。很多老板都是按照自己的理解添加的,非常随意。




而这些店里之所以都使用亚硝酸钠,就是因为卖卤肉,最看重的就是品相好看,想要达到色香味俱全,添加亚硝酸钠自然是少不了。





疑问:这些致命添加剂是从哪来的?




熟食中添加亚硝酸钠之所以如此普遍,和添加剂出售缺少管制有一定关系。而王先生购买的亚硝酸钠,就是在开封的一家化工店里买的。




按照王先生的介绍,记者来到了开封市铁北街,这里有多家化工店。其中有一家专门销售食品添加剂的商店,记者发现,这里就有亚硝酸钠出售,卖东西的老板还提醒记者,这个东西放多了,对身体不好。




在另外一家化工产品商店,老板知道记者要卤肉,就推销起了一种工业防腐添加剂——福尔马林,这是工业甲醛,是国家明令禁止使用在食品中的添加剂!





随后,记者又来到另外一家化学品商店,这里的添加剂一应俱全,有能上色的胭脂红,有增加香味的牛肉精、牛肉膏。




虽然化工店里的老板对使用剂量不清楚,但是他们却都明白这些添加剂是有危害的。




在郑州信基调味品市场,这个老板提起亚硝酸钠就变得非常紧张。他坦言,虽然亚硝酸钠是可以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但是国家对使用量控制的非常严,可是很多生产食品的工厂和商贩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根本不顾及那么多。






检测:熟食送检结果让人震惊



很多商贩在煮肉过程中加入亚硝酸钠,就是想要达到肉质从色泽到口感都诱人的效果,加入亚硝酸钠后,效果究竟有多好呢?



随后,记者做了一个实验。两块肉刚煮了一分钟后,效果就区分出来了。




记者来到郑州市金水区经三路上的某超市,这里的熟食生意非常好,店员信誓旦旦地保证他们的熟食绝对安全。


记者从这里购买了一份牙签肉和一份卤制酱牛肉。加上记者在开封郑州其它地方购买的十二份熟食样品,都送到了实验室进行检测。




十二个样品中都出现了显色反应,15分钟后,有三瓶样品的颜色变成了深紫色。



检查结果让人震惊! 在郑州市经三路某超市购买的牙签肉检测出亚硝酸钠含量严重超标,是国家标准的两倍,卤牛肉的亚硝酸钠含量也超标。




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记者第二天再次购买了样品进行了复检,这次的结果更令人惊讶。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