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人物
他们的故事,折射你的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津云  ·  谷爱凌宣布退出! ·  昨天  
津云  ·  谷爱凌宣布退出! ·  昨天  
南方人物周刊  ·  香港姨夫带我行太平山 | 记者过年 ·  2 天前  
人物  ·  大S 下凡 ·  2 天前  
人物  ·  去不起三亚的中产,春节去哪儿了? ·  3 天前  
每日人物  ·  县城新年新气象,肯悦咖啡热闹开篇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人物

纪念王国维:最是人间留不住

人物  · 公众号  · 人物  · 2017-06-02 22:37

正文


王国维

有境界自成高格

1927年6月2日,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学者,清华国学院的四大导师之一王国维先生,抱石自沉于颐和园昆明湖,一颗学界巨星就此陨落。 

1927年6月1日,王国维参加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第二班毕业生师生叙别会,午后访陈寅恪。6月2日上午,独自来到颐和园内的鱼藻轩前,自沉于昆明湖。在其内衣口袋内发现遗书:“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



他的人生三种境界,点醒了多少人: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人间词话》


他的“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理论,将千古诗文分析个透彻。他说作诗无外乎“以我观物”、“以物观物”: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人间词话》

他不只对国学有深刻的认识,对于读书也有自己体会:


读书的三重境界,符合古学的小学,大学的通义。 

古人治学讲究“厚积薄发”,所以第一阶段,重点在于“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看,要博览;其次的阶段就是要思考,论语中讲“学而不思则罔”。看了那么多东西,就会互相比较,和自己的经历比较,就有所得,就外显“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然而,最终的成就要返璞归真,也是大学中说的“在明明德,在止于至善”、也是老子中的“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学习的最后是体悟自然的规律,顺应于这个规律“随心所欲不逾矩”。 

初能望文生义,死记硬背,可小成。 

进能变通运用,能说会道,有一得。 

终能深入浅出,知行合一,方大就。

——《读书的三重境界》

重温经典诗词

蝶恋花

阅尽天涯离别苦, 

不道归来,零落花如许。

花底相看无一语, 绿窗春与天俱莫。

待把相思灯下诉,

一缕新欢,旧恨千千缕。

最是人间留不住, 朱颜辞镜花辞树。

 逝者如斯夫,一切尘埃落定的时候,瞪大眼睛仔细一看,花已不是花,草已不是草,残红遍地,枯粳满目,这世界连底色都变得彻彻底底。所以这词不宜多读,只因越读越入骨。

 


满庭芳

水抱孤城,云开远戍,垂柳点点栖鸦。

晚潮初落,残日漾平沙。

白鸟悠悠自去,汀洲外、无限蒹葭。

西风起,飞花如雪,冉冉去帆斜。

天涯。

还忆旧,香尘随马,明月窥车。

渐秋风镜里,暗换年华。

纵使长条无恙,重来处、攀折堪嗟。

人何许,朱楼一角,寂寞倚残霞。


 那沾染着落花芬香的尘土,被走马扬起缓缓随行,初升的明月偷偷地窥探着车中的佳丽。可是,经历过几番秋风秋雨,偶然揽镜自照,不禁暗惊大好的年华已换。即使是长长的柳条依旧,但重来攀折,已令人无限叹嗟了。尽是无我之境语,但处处映衬有我之影。

 


采桑子

高城鼓动兰釭灺,睡也还醒,

醉也还醒,忽听孤鸿三两声。

人生只似风前絮,欢也飘零,

悲也飘零,都作连江点点萍。


 人的一生只不过如风中的飘絮,沉沉浮浮,进进退退,闻达或是无名,得志抑或失落,又有什么区别呢?到头来还不是如柳絮浮萍一般消逝在历史的烟河之中吗?

先生是把这个世界看开了,看透了,所以才自沉于昆明湖畔,让粼粼湖水伴随他恪守最后的宁静。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津云  ·  谷爱凌宣布退出!
昨天
津云  ·  谷爱凌宣布退出!
昨天
南方人物周刊  ·  香港姨夫带我行太平山 | 记者过年
2 天前
人物  ·  大S 下凡
2 天前
掌上北京  ·  京城乍暖还寒,来顿火锅贴膘解馋
7 年前
大呲花  ·  20年后人人都可以飞上天!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