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罗天昊国与城
交流国家、城市与区域竞争战略,社会与经济改革事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企业专利观察  ·  说明书修改超范围,专利局认定专利继续维持有效 ·  2 天前  
企业专利观察  ·  说明书修改超范围,专利局认定专利继续维持有效 ·  2 天前  
中国国家地理  ·  夕阳,白鹤,和鹳雀楼 ·  2 天前  
知识产权那点事  ·  字节跳动低调入局音乐授权,又一个千亿市场? ·  4 天前  
连云港市场监管  ·  连云港在全省率先出台《数据知识产权保护指南》 ... ·  3 天前  
连云港市场监管  ·  连云港在全省率先出台《数据知识产权保护指南》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罗天昊国与城

四十年,四十城

罗天昊国与城  · 公众号  ·  · 2018-12-27 22:49

正文

罗天昊 著有《大国诸城》 致力于国家与城市战略

公众号 ID Luotianhao99 (罗天昊国与城)

中国最有改革精神的四十座城市


朔风起,算天下账,得失之间,激浊扬清。

全球大国崛起,无不是以强大的城邦崛起为先导。伦敦、利物浦、曼彻斯特等特大工业城市的兴起,是英国兴盛的标志;而纽约,芝加哥,底特律以及后来洛杉矶的兴起,则是美国从草创到崛起为世界强国的标志。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样,中国的崛起亦是以城市崛起为标志。北上广深,以沿海四杰为代表的先锋,引领中国改革早期城市的飞跃;武郑成渝,以大陆七雄为代表的内陆腹地城市亦相继雄起。前浪新秀,生生不息。

改革开放四十年,已如舟至中流,抬头仰望,洋洋江海,但是,却也暗流汹涌,安抵彼岸,还是中流翻船,关系中国未来国运。四十年来,中国国力逐步强盛,各种矛盾亦集中爆发,远未达致天下大治之境,深化改革,成为未来潮流。

谁能在新的时代,引领时代风潮?

为此,罗天昊国与城特推出《四十年,四十城》专辑,总结过去成败之鉴,探究未来发展之道。

入选城市:

深圳 北京 广州 上海 武汉 重庆 苏州 杭州 成都 佛山

天津 厦门 宁波 青岛 南京 东莞 郑州 无锡 长沙 大连

湛江 合肥 温州 南昌 西安 沈阳 乌鲁木齐 泉州 石家庄 兰州

珠海 南宁 昆明 贵阳 太原 拉萨 银川 呼和浩特 三亚 西宁

以改革为最主要的衡量标准,不以城市强弱论高下,甚至不以一时成败论英雄。

1 )三点说明

一, 改革是城市崛起的首位因素

在本次的四十城中,沿海城市多达 20 座,充分体现了中国城市率先从沿海崛起的特点,沿海开中国改革风气之先。四十年中,几乎每十年确立一个优先改革区作为模板,从深圳、浦东到滨海,都处于沿海。尤其是深圳,完成是改革开放催生的一个新兴城市。在这里,中国的诸多改革,均完成了试验和推广。创造了无数的国内先例。

若以省论,广东有六座城市,浙江和江苏 3 座,福建 2 座。

在改革锐气方面,出现了一个独特的现象,政治地位太高或者政治地位不足的城市,改革都受到影响,直辖市的改革举步维艰,既得利益难以打破。一般地级市则因为独立发展权有限,改革独立性不高。最有利的是计划单列市,得权力与市场双重便利。以深圳、宁波最有社会活力。

二,顺应时势,至关重要

时势二字,至关重要。

洞察时势,做对关键性的选择题,考验城市的智慧。

同为特区的珠海,与深圳相去甚远。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把握时势。深圳在改革初期大搞工业的时候,珠海却想跨越式发展,延误了工业化的黄金时期,等到横琴开发终于在 2008 年成为国家战略时,珠三角已普遍崛起。横琴如果早 20 30 年开发,结果将大不一样。

中国特色,国家的政治经济周期影响城市命运。

滨海改革,踌躇犹豫,力度不大,等到需要新发力的时候,国家政治经济周期改变,推出雄安新区,事实上废黜了滨海作为新一代改革龙头的地位,直接影响了天津在中国改革版图中的地位。

能否把握未来大势,将直接决定着各个城市在中国第二轮区域竞争中的地位。

未来大势是什么?

就区域而言,在沿海四杰之后,内陆七雄崛起,已成趋势。

就产业而言,实现产业升级,将是中国城市最重要的经济使命。

就社会改革而言,振兴民权,奉行共享发展理念,为民意必然。

三,中国城市的全面改革时代

二十年内,仅以经济总量而论,中国超越美国,重新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将是大概率事件。大国的崛起,绝非仅仅是器物文明,而应该借鉴现代国家优秀制度,吸收现代世界主流文明,服膺现代社会主流价值。实现广泛,深刻,多元的繁荣。中国的改革,不应是跛足的经济改革,而应是广泛深刻的全方位改革。

入选的四十城中,很多并非大众印象中的经济发达城市,但是却在某些领域实现了改革突破。比如拉萨,数十年来朔造了一座幸福之城,信仰之城。比如西宁,各种强势宗教的共存,殊为难得。

罗天昊认为,未来的中国城市,除了经济发达,应该是宜居之城,民享之城,智慧之城,生态之城。善治之城,文化之城。

无需十年,中国城市的改革版图,还将巨变。

2 改革四十城概述

深圳

中国最早的特区,改革开放的先锋和旗帜。

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产物,从一个偏远落后的渔村,崛起为一个繁荣富庶的大都市,成为中国最现代化的城市。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深圳。 相对京沪,深圳是天外飞石,无愧中国改革时代第一城。

深圳是一座富有开拓性的城市。改革闯将。 中国早期一系列经济社会改革的突破,基本都在深圳完成。率先利用外资,率先实现股份制改革。 率先喊出“时间就是金钱”。

深圳是中国最著名的移民城市, 净流入人口占比重高峰期超过 70% ,包容开放,容易打破利益格局,各种改革容易推动。

深圳也是中国最年轻的城市。富有创新活力。 深圳的专利申请冠绝全国, 2008 年即成为全球设计之都,领先于京沪。

深圳的公共资源并不丰富,没有一所 985 高校,且本土大学生密度低。但深圳善于吸引和利用全国资源。人才鼎盛。

深圳是中国市场经济最鲜艳的花朵, 崛起了华为、腾讯等一大批本土企业。吸引了众多的投资,成为全球知名企业入驻最多的城市之一。

近年来,深圳社会活力逐步有所丧失,值得警惕。

一是深圳逐步“内地化”,改革成本日益高涨。尤其是狂飙突进的高房价,对于深圳未来造成巨大戕害,部分产业和人才迁移。此外,深圳的人均年龄已下降,既得利益逐步形成。对于新兴力量产生排挤效应。进取精神有所萎缩。

市场之城,改革之城,活力之城,才是深圳魅力所在,是深圳的“元根”。

北京

北京入选改革之城 令人意外。

一直以来, 北京集中了中国最多最重要的公共资源, 尤其是央企的一半以上总部在北京,随着雄安的崛起,将一切最优质公共资源集中于首都的模式将得到改变。 若中国进一步市场化,二十年内北京将逐步被珠三角、长三角和中部的中心城市赶超, 经济排位将从第二降低到第五名外。

作为全球第二大国的首都,北京天然具备国际性城市的霸气与自信。

但是,毋庸讳言, 北京作为一个城市在改革领域是相当滞后的。在部分领域,北京不仅不是改革先锋,反而是改革的壁垒。 如户籍管制,车牌管制等,成为中国管制型城市典范。

北京的奇特之处在于,作为一个城市是封闭,但是,作为一国之都,却是开放的, 中国改革的政策策源地,在北京。

罗天昊认为,改革的先锋在南海,中枢却在中南海。

唯一的例外,是 92 年邓公南巡,其一系列敲山震虎、投石问路的韬略,都借重南方城市。纵使如此, 最后的政策出笼,也只能是在北京。

入选的北京,严格意义上说,不是城市意义上的北京,而是政治意义上的首都, 北京作为一个城市改革并不突出,甚至某些领域的管制很僵化, 但是, 一切改革的策源,一切政策的最终拍板和推行,都在首都。

这是北京的独特之处, 锋矛与钝盾交织。

上海

直辖市,中国经济第一大市,九十年代开放典型。

上海经济总量和人口国内双第一。商业繁荣,本外币存款超过 10 万亿。科教实力发达,产业完备。尤其是外资和国企强势。

虽然浦东被认为是深圳之后的第二代开放基地,但是, 上海更像是一个精美的管理者,而非开拓者。 上海的改革,并没有出现颠覆性的成果。上海自贸区设立几年,遇到矛盾绕道走,国家不得不到处撒自贸区的帽子, 顶用的一个就够了,否则只能大批发,各地都试试。

直辖市的地位,利弊各半, 利在获得资源,弊在政治地位过高,稳定压倒改革,导致改革锐气不足,胆略不足。 当下上海人口老化,活力减退,值得警惕。

上海难以成长出本土巨头,民营经济活力不足, 是收割者而非播种者。

上海最大威胁,是开放性还不够。作为海派城市代表, 上海需要恢复百年前的开放度,而不是三十年前的开放度。

广州

国家中心城市,珠三角中心,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与先锋。

广州为华南交通枢纽,链接广东省内和南方的战略中心,这种地位无法取代。

两千年的广州,四十年的深圳。

这是一座长久繁荣的不落之城。无数城市起伏沉落,广州却一直挺立在一线城市中。

不仅是数十年来的改革前沿,也是百年来中国开放的前沿。积淀深厚。

广州工业,消费繁荣,文化鼎盛。是岭南文化的集大成者。也是未来粤港澳战略的中心与主导者之一。一带一路战略的海洋出口。

武汉

国家中心城市 长江经济带中游核心 湖北省会 中国“大陆七雄”之首。

作为一个海陆兼备的大陆性大国,中国的经济地理中心,战略地位极度重要。

因为国家在改革初期推行先沿海后内地的战略,武汉在八九十年代暂时被淹没,该到了重新估量地位的时候。

尤其是陆路交通,武汉具有压倒性的优势地位。武汉雄踞中国高铁时代之巅, 千公里直达城市,覆盖中国经济总量的 80% 以上

武汉近年经济发展速度惊人,已成为中国十大城市之一,可以预见,未来更长久的时间内,武汉的经济地位将进一步提升, 最终将定格为中国前三至前五的位置。成为中国的三大中心城市之一(陆地中心)。

武汉高校在校生多年来全球第一,是 中国重要的科教中心 。同时,武汉最近几年推动双百战略,抢人大战得先机。近年来,武汉的净流入人口占比已超过 20% ,还需要继续保持开放态势, 争取建成除北京和深圳之外,中国第三大人口熔炉。

武汉是承接长三角和珠三角产业转移的交汇地,是中国大陆市场的中心。阮成发和唐良智主政的过去十年, 武汉的工业倍增计划十分成功, 未来武汉仍应坚持以制造业为主导产业,同时发展服务业的策略,至少十年后,才能以服务业为主导,不可过早, 跨越发展阶段不祥。 制造业的升级,比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更重要。武汉应成为中国大众制造的一张王牌。中国大陆产业转移的战略腹地。中国产业升级的主战场。

中国的芝加哥,十年可期。

罗天昊认为,作为中国“大陆七雄”之首,武汉需要与重庆、郑州、长沙等内陆豪 强争夺内陆开放高地, 以改革决胜未来。

重庆

国家中心城市,中西部唯一直辖市,中国“大陆七雄”之一。

重庆是西部之头,中部之尾,在中国的地理版图中非常特殊。 横跨长江经济带和西部两个国家战略区。 是长江经济带的上游核心城市,以及西部战略的起点。 战略腹地广阔。潜力巨大, 与武汉一起,成为中国未来两座天选之城。

重庆与成都相抗衡,是西南地区现代制造业基地之一,并拥有国家级两江新区。

直辖以来,重庆的改革力度很大, 重庆的地票制度,内陆城市的“一头在内,一头在外”的产业模式,民众藏富的发展模式,均堪称国内楷模。偏居西部,却能够抢得“内陆开放高地” 的先机。


苏州

长三角经济重镇,中国外向型经济的代表。

苏州经济总量超越南京,为江苏第一,在长三角仅次于上海, 苏州的经济特点,为民营经济,制造业为主体,多外商和港台投资,是中国外向型经济的典型。

但苏州超越于东莞,苏州经济 总量庞大,国内前十,且产业结构完备 ,尤其制造业逐步向高端转型,在电子信息, IT 等领域居国内领先地位。是中国制造业的王牌之一。

鉴于苏州为地级市,其战略地位,却逊色于上海与南京、杭州。本外地存款与 GDP 币值下,能赚钱却财富外流。 科教文化实力亦不足。

此外,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将导致 外资迁移 ,未来将严重挑战苏州可持续发展。

杭州

长三角三大中心之一,浙江省会。

长于江浙,成于上海。是均瑶等众多长三角企业巨头的选择。 上海只是收割之城,杭州却既能汇聚企业巨头,也能诞生和成长企业巨头。 最著名的是阿里巴巴。同时,杭州遍草丛生, 给与中小企业成长的机会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杭州作为民营经济最发达省份的省会,对于民营经济的包容和培养能力,无出其右。其营商环境,制度环境,在国内难有其匹。

杭州 文化产业占比全国第一 ,足见其文化的现代与新锐,作为人口净流入大市,杭州已成博大之城。

近年,杭州逐步向一线城市进发,也成为 G20 峰会的举办城市。

泰山虽高,不可辞杯土, 杭州不可因为城市产业逐步走向高端,就削弱包容与开放精神

成都

国家中心城市。西南地区核心。中国“大陆七雄”之一。

成都为西部三大国家中心城市之一,是西部交通枢纽,商业中心。消费发达。成都集中了数十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在 产业领域,成都也是西部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先进制造业中心。是中国经济十强之一。

成都为千年天府之国,积淀深厚。经过数十年的变革,更成就了今日的 生活之都,包容之城。 人口流入为西南地区第一。科教发达,也是汉藏文化融合之城。

佛山

佛山是一个被忽视的城市。

佛山以中国的制造业工厂而被人所知,但是,制造业多数归属“传统产业”,在全国多年来被忽视,近年中国实体经济遭遇危机,佛山却逆势上扬,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佛山在全国的独特性,才浮出水面。

一个普通地级市,人均 GDP 则超过 10 万元,锋头甚至盖过中国第一经济重镇上海。

世人皆言北上广,厚重少文是佛山。这座寡言的城市,隐藏着惊人的潜力。

佛山没有山西那样丰富的资源,没有深圳那样的特区优势,也不是北京和上海这样获得权力体系垂青的直辖市,但是,三十余年的静水深流,佛山已悄然成就浩大,正是由于没有什么先天的优越条件,佛山的崛起,对于中国多数城市的发展之路,更具借鉴意义。

佛山模式的核心在于四点:坚固厚实的实体经济、强盛丰茂的本土经济、富有活力的民营经济。内生式发展。佛山是中国内生增长型城市的典范。

在佛山,诞生了一大批驰名全国的产业小镇,以及美的、格兰仕等全国知名民营巨头。

佛山 作为非改革特区,实现了很多改革突破。 包括集体经济改革,大部制改革,社团自由登记等。实现了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统一,堪称 中国改革之胆。

天津

国家中心城市,北方最大沿海开放城市。拥有国家级滨海新区。

天津是中国近代工业发祥地之一,也是当今中国工业重镇。基本建成经济繁荣、产业完备的城市。但是, 天津国企强大,民营企业缺弱小,轻重工业比例失衡,过于依赖外来央企而忽视了本土产业成长。

直辖市对于天津是柄双刃剑 ,既可为其赢得众多国家战略垂青,获得更多国家资源的倾斜。但是也制约了其改革的活力。在户籍改革,社会经济体制改革领域,顾虑重重,且近年事故频发,未能进一步发挥作用。

天津本是国家钟情的第三代改革核心,但 改革力度不够,不足以构成一个时代。雄安新区的设立,变相褫夺了滨海“新一代改革发动机”的地位。

罗天昊认为,放开手脚, 成为北方开放之城,是天津最佳出路。

厦门

中国最早的四大特区之一,五大计划单列市之一。沿海著名开放城市。

深圳是广东的特区之花,厦门是福建的特区之花。经过数十年发展,厦门成为沿海繁华富庶之地。民营经济发达的同时,一度出现过走私猖獗之弊。今日的厦门,已经成为服务业重镇,国际港口航运城市,以及电子、机械和化工产业聚集地。

厦门存在的意义,还在于对岸。

厦门的开放大势已成,当下, 净流入人口接近常住人口一半,超过北京上海, 是福建最开放的城市,厦门近年贫富差距拉大, 房价过高,警惕对于开放精神与城市活力的戕害。

宁波

长三角副中心城市,全球性港口城市。

杭州湾大桥通车,将宁波从交通末梢,变为交通枢纽。

宁波是东部沿海开放与繁荣的象征, 民营经济活跃,产业经济发达。 其服装,家电产业,享誉国内。同时,宁波是中国制造业试点城市,中国沿海高端制造业的重地之一。

宁波最难得之处是,在上海,南京,杭州和苏州等珠三角强势中心城市之侧,能够独立发展, 盛开三朵璀璨之花:民营经济之花,实体经济之花。民间富裕之花。

青岛

山东头牌,半岛之花,著名港口城市。

青岛的经济实力,远胜山东省会济南。 得益于计划单列市的双重优势,在经济和社会改革领域,负担小,可以更灵活,而在政治地位上,又属于副省级城市。能够获得的资源与支持,不逊色于省会。

青岛的最大亮点,是实施了名牌战略,海尔与海信,双星与青啤。均曾驰名国内。

山东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在于胶东半岛,青岛则是半岛龙头。

除经济发达之外,青岛在 城市文明,环境治理,宜居旅游方面,亦走在全国前列。 八大关、崂山天下闻名, 青岛的下水道系统,当下领先全国。

南京

长三角三大中心之一,长江经济带节点城市,江苏省省会

身在上海的卧榻之侧,南京利弊各半。利在借助上海的资源,弊在上海的强势,削弱了南京的辐射能力。尤其是,由于 离上海太近,南京迟迟无法成为国家中心城市。

同为省会,南京的民营经济相对杭州逊色不少, 经济活力不足。

不过,总体而言,经过数十年发展, 南京是一个发展比较均衡的城市,经济发达,逼近全国前十;商业繁荣,与上海杭州抗衡;科教实力强劲,南京大学驰名国内,产业结构完备。 尤其是电子产业,制造业发达。

南京是中国重要的时尚之都。 江南遗韵,两岸三地共追怀。

东莞

广东四小虎。世界工厂,中国 开放之城。人间之城。

东莞是外向型经济的经典,创造了三来一补模式,吸引了港台和国外巨头。

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全球以及国内新的产业转移趋势,东莞的未来在于 尽早培育本土产业,并且实现产业升级, 成为中国制造业第二方阵的中坚,并且大规模产业北上,扩展内陆腹地市场。深圳是柄双刃剑,华为等转移到东莞,充实东莞产业,但需谨慎推高成本。

东莞是中国的 青年之城,包容之城,净流入人口占常住人口自的比重,冠绝全国,这是改革四十年东莞最宝贵的财富。 讨饭都不会冻死的人间之城。

郑州

国家中心城市之一,河南省会,中国陆路交通枢纽。“内陆七雄”之一。

郑州居天下之中,是中国铁路运输的霸主。陆路交通唯武汉可抗衡,连北京都不是对手。 这是郑州的巨大优势。其商业成本低,大批世界五百强和国内巨头,越来越多来郑州投资和设立管理部门。人口也开始大规模流入。

郑州是一座未来之城, 随着内需振兴,大陆市场的统一,郑州前途不可限量。

郑州的科教实力,与城市地位不符,作为人口大省省会的郑州, 目前尚无一座 985 高校。 人才问题是郑州未来发展的当务之急。

郑州需要 与武汉、重庆、长沙等争夺内陆改革高地 ,改革定雌雄。

无锡

本土经济,实体经济,民营经济, 无锡发展模式与珠三角的佛山接近。却与同在长三角的苏州迥异,无锡是苏南模式的典范。

经过数十年的努力,无锡成为经济发达,产业兴旺,市民富庶的制造业王国。

跨越式发展,导致无锡在新兴产业领域的急功近利,一度遭遇挫折,不过无锡积淀深厚,产业完备,未来仍将是中国制造业王牌之一。 实现产业升级,成为中国高端制造业中心之一,是无锡未来的理智选择。

长沙

“大陆七雄”之一,湖南省会。

长沙是中国高铁时代的受益者,航空亦将成为全国重镇之一。

长沙是 珠三角北上核心通道 ,长沙的崛起,也得益于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并且得地利之便率先仿效沿海改革。

长沙的生死战略线在南北轴心。 北向扩张被武汉阻断,南向是唯一出路。彻底融入泛珠三角战略,是长沙首选。

长沙装备制造业发达,三一,中联双雄争霸,其它如汽车等产业也逐步崛起。未来是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重地,以及中国中部内陆产业重地。

两型社会只是序幕,作为中部重要城市,长沙需要与,与武汉、南昌、长沙,郑州等中部诸雄进行体制改革竞争,争取建成内陆开放高地。

大连

东北改革之花,渤海湾明珠。 东北最发达富庶的城市 。东北最大港口。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 大连成为东北最开放,最时髦的大都市 ,以民间视角而言,服装节享誉国内,足球城市名扬天下;以经济视角而言,大连是东北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与日韩乃至欧美有广泛商业来往,是东北乃至中国最早的经济开放城市之一。以官方角度而言,大连是中国计划单列市,最早的开放城市之一,夏季达沃斯所在地。

在暮气沉沉的东北,大连能够 建立开放、时尚的城市形象,殊为难得。

湛江

中国的好望角,扼北部湾战略中心。湛江的价值在未来。

湛江的重要性一直被忽略。一方面是因为湛江作为南海舰队基地,限制了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因为粤港澳的强势。

罗天昊认为,湛江的重要性随着东南亚的崛起和北部湾战略推进日益显现。

虽然北部湾出海口不少,但湛江拥有最广阔战略腹地,直接连接广东,并经由广东连接中国泛珠三角。 一旦中国完成产业升级,拥有辐射东南亚的能力,湛江将是北部湾战略的核心。

合肥

中国的“内陆七雄”之一,安徽省会、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

在改革早期,合肥并非特别出色,价值在当下与未来。

中国未来最大的增长极为长江经济带,合肥是长三角产业西进的核心要道,合并巢湖横向扩张只是表象, 更深远的改变在未来,进行产业升级,打造科技新势力,建成内陆改革开放高地之一, 与武汉、南昌、长沙,郑州等中部诸雄进行体制改革竞争,才是决定合肥未来的根本。

温州

浙江区域中心, 中国民营经济的发祥地。

温州的小商品市场驰名全国,是小狗经济的代表。 民营经济、实体制造经济,创造了举世闻名的温州模式。

温州 商业文明发达, 温州商人行走全国,被成为中国的犹太人。

开创精神, 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温州对中国最大的贡献。

南昌

江西省会。中国的“内陆七雄”之一。

南昌的价值在于未来。

南昌处于 长三角西进与珠三角北上的交汇点。是中国内陆承接沿海大规模产业转移的主战场。近来成为中国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 在物流交通和工业方面的潜力巨大。且是中国半导体产业的翘楚。新兴产业可期。

南昌 缺乏大规模的千亿产业,也缺乏产业巨头。未来需要增加首位度,产业聚焦。

罗天昊认为,南昌地处江西,为保护上海等长江下游城市,做出了巨大牺牲。生态环境保护相对好, 可持续发展性强。

在软件方面,南昌与其它中部省会城市一样,需要加入到内陆开放高地的群雄争霸之中。

西安

国家中心城市之一,中国第一古都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起点,西北枢纽。

丝绸之路经济带前沿虽在新疆和甘宁,发动机却在西安,只有 西安实现产业升级,形成与中亚国家的产业落差,。否则,中亚国家高端产品市场属于欧美和俄罗斯。

在古都城市中, 西安的文化产业发达,实现了古今融合,新兴文化产业和传统文化产业的融合。

西安为西北科教第一城, 大学生在校生人数和密度全国领先,产业体系完备,高技术制造业占比达 24.8% ,是全国两倍。 在航空航天以及电子产业领域优势明显。

西安是大西北的人口熔炉,未来要建成国际性城市, 首先需要建成国内开放城市,净流入人口占常住人口比例,至少需突破 30% 以上,还需翻四倍。

沈阳

东北的中心,中国不可或缺的战略要地。或将是第十个国家中心城市。

一时沉浮,并非终局。

东北曾是中国经济的长子,如今虽临时衰落,但是,东北根基雄厚。东北总面积近 100 平方公里,人口 1 亿。是中国一个非常特殊的区域。

东北的消费能力强大,消费占 GDP 的比重,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潜力巨大。

罗天昊认为,东北复兴,就是沈阳大放异彩的时候。

乌鲁木齐

新疆首府,欧亚大陆中心。

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前哨。是西域最发达的城市。经济改革卓有成效。

乌鲁木齐的重要性,不仅在于经济,更在于政治与军事。

乌鲁木齐为南北疆战略核心,中亚要冲,决定中国未来百年的安定还是战乱。

乌木木齐净流入人口占四分之一,在北方省会(首府)中位居第一。博大开放。

罗天昊认为,新疆的民族和文化、宗教的治理与改革,对中国影响极度深远。

泉州

福建经济第一大市,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中国民营经济之花。沿海开放重地。

泉州作为普通地级市,经济总量却超过省会福州,也超过特区厦门,中国的唯一。

泉州的安踏、九牧王等品牌驰名全国,晋江、石狮等重镇位列中国百强县。

泉州通过民营经济,实体经济致富。是中国隐藏的改革之花。

不靠特权,靠市场,不靠官办企业,靠民营企业,不靠投机,依靠实业, 泉州模式需要国家极度重视并大力推广。

石家庄

京津冀第三极,河北省会。

身再京津之侧,石家庄是中国最无力的省会城市。

但石家庄也是一座被低估的城市。其实 石家庄产业完备,装备制造,纺织,制药产业国内驰名,消费发达,零售总额与 GDP 比重超过 50% ,远远高于京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