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余杭发布
余杭,中华文明圣地,创新活力之区。秉承着五千多年的文化底蕴和创新基因,余杭,正以鲜明的城市品牌,昂扬的崭新姿态阔步前行。在这里,我们将为您呈现更加智慧、未来、品质、人文、温暖的余杭。让我们一起,发现精彩、创造美好!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杭州本地宝  ·  好奇!DeepSeek会推荐杭州人周末去哪玩呢? ·  7 小时前  
余杭发布  ·  明确了!这些地方禁止安装监控设备 ·  昨天  
余杭发布  ·  何以攀高?唯有创新!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余杭发布

企业家集体“表白”!余杭,究竟有何魔力?

余杭发布  · 公众号  · 杭州  · 2025-02-19 15:18

正文



昨天召开的

“攀高峰 向未来”

余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

企业家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

讲述了“我负责阳光雨露,

你负责茁壮成长”双创生态下,

孕育出的梦想与希望。


下面,小余儿带大家

通过一个个小故事

看看他们选择余杭的N个理由!

余杭招商人员飞行1万多公里

来波士顿找到了我们

“当脑机接口技术还鲜为人知时,余杭的招商人员就飞1万多公里,来美国波士顿找到了我们。”浙江强脑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韩璧丞说。


韩璧丞深切感受到余杭对前沿科技的敏锐洞察,这促使他下决心将公司总部搬迁至余杭,致力于脑机接口产业化。


在余杭的大力支持下,强脑科技目前已组建起一支涵盖脑科学、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等多领域的跨学科研发团队,拥有220余项脑机接口领域核心发明专利,技术应用领域涵盖残疾人康复、神经调控、助眠舒压、高等教育等多个方向,产业化进程走在了全球前列。


2023年杭州亚残运会开幕式上,左上臂缺失的中国游泳队队员徐佳玲,用来自强脑科技的智能仿生手高擎火炬,点燃主火炬,惊艳又温暖。

▲强脑科技BrainCo智能仿生手展示


“尴尬”时刻雪中送炭

研发产品服务70多万人

瑞普晨创(贝达药业)创始人兼董事长丁列明讲述了一个“老故事”。


丁列明2006年来余杭创业,2011年成功研发中国第一个小分子靶向药凯美纳。虽然产品打破了进口靶向药的垄断,但企业“钱袋子”却瘪了下去。


“尴尬”时刻,余杭雪中送炭帮企业渡过资金难关,使团队得以完成凯美纳关键III期临床研究。如今,凯美纳已服务70多万晚期肺癌病人,累计销售170多亿元。


用时四个月

开辟出一条文博数字化新赛道

2020年7月,在一次区政府组织的企业活动中,一场“不够生动”的参观讲解,触发了灵伴科技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祝铭明的灵感:用AR技术对特定场景进行“数字重建”。


“从提出设想,完成原型设计,到试点应用,再到产品上线,仅用4个月时间。”祝铭明动情地说,“新产品急需应用场景时,余杭第一时间帮我们在良渚博物院开展首次试点,由此意外开辟出一条文博数字化新赛道。”


正是这种无微不至的关怀,助力灵伴科技在智能眼镜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款“余杭智造”已广泛应用于教育、医疗、工业、能源和文博等多个场景。

▲灵伴科技智能AR眼镜


从七人团队到上市公司

余杭用行动诠释 “创新生态最优区”

2015年,思看科技创始人王江峰带领7人小团队,怀揣创业梦想,在余杭这方热土扬起理想风帆。十年后,思看科技成功登陆科创板,成长为全球领先的三维视觉数字化品牌。


王江峰感慨:“余杭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创新生态最优区’,这里不仅有‘阳光雨露’,更有茁壮成长的沃土。”

企业家的感慨,道出了30万经营主体的共同心声:在余杭,政府服务像春雨般精准滴灌,又像阳光般无感直达,激励他们在这里扎根、成长、壮大,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创业传奇。

数据也可以一窥余杭“双创”图景。2024年,全区政务“一网通办”办件数533.39万件,“一网通办”率98.83%;“余省心”平台上线政策618条,兑付企业14.23万家次;全区经营主体已突破30万家,人才总量超过45万。


“攀高峰 向未来”余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出台的《余杭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意见》,释放出余杭持续打造最优营商环境的强烈信号,也将再一次证明,选择余杭,就是选择与未来双向奔赴!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