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能建
创世界品牌,铸世纪丰碑。中国能建秉承“世界能源,中国能建”的组织使命,同在一方热土,与您共建美好家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保利  ·  号外!保利海外项目重磅上新! ·  昨天  
中国能建  ·  中国能建举办“四新杯”职工羽毛球比赛 ·  昨天  
中国能建  ·  中国能建召开在陕企业调研会 ·  6 天前  
中国能建  ·  宋海良调研中电工程西班牙易安与盖飒公司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能建

初心能见|永不磨灭的大扒杆精神

中国能建  · 公众号  · 国企  · 2017-06-20 07:33

正文

柯毓柱

原中国能建浙江火电经理


当谈起浙江火电一路发展起来的故事,柯毓柱如数家珍,侃侃而谈。

浙江火电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漫长发展历程中,记录着中国火电发展的轨迹;年近八旬的柯毓柱从风华正茂到两鬓斑白,见证着浙江火电曲折的成长历程。

尤其说到当年在艰苦环境下和工友们研发制作的“德立克”大扒杆时,自豪的笑容溢于言表。这笑容背后凝聚着的是当年无数的汗水与泪水,到如今都已付诸谈笑间。




柯毓柱,男,1938年出生于浙江省桐庐县。1955年在湖州发电厂参加工作,1958年调入浙江省电力安装公司火电工程处热机四班。1978分家后,曾担任浙江省火电工程处主任,浙江省火电建设公司经理、党委书记等职。1994年调到浙江省电力工业局,先后担任过政工处处长、纪检组长等职。




1958年,

我成为了浙江火电

第一批职工。



1958年,当时国家正处于“大跃进”时期,浙江省电力建设如火如荼地开展着,浙江省电力安装公司(浙江火电旧称)在这一年底成立,刚刚20岁、风华正茂的柯毓柱成为该公司第一批员工。


几十年来,柯毓柱一直随着这支队伍辗转各地,曾担任浙江火电第一任经理、党委书记等职务,见证了浙江火电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



艰难岁月


经历了大跃进,也经历了三年国家经济困难时期,1962年,浙江火电职工人数从1206降到104。

“那时为了生存,不论什么单位,甚至饭店、浴室,只要有我们能干的活,我们都干。”





造电厂没有吊机,

那只能是干瞪眼。



1969年,浙江火电承接了安吉县梅溪电厂的施工任务,2台2.5万千瓦机组,是当时浙江省最大的火电工程。


面临这样一个大工程,浙江火电全体职工既欢欣鼓舞,又有忧虑。

当时有人戏称,“浙江火电全部的家当加起来还装不满一辆东风牌货车”。

最大的困难就是吊装机具,靠原有的几根土扒杆是肯定不行的。



经领导和技术人员研究,他们决定自己动手,制造一台最大起重量为60吨,名为“德立克”的洋扒杆。


凭当时的加工能力,制造一台仅钢材就需七八十吨的扒杆并非易事。

柯毓柱当时在锅炉班,负责68米长的动杆的设计制作。

工作室就是他们住的集体宿舍,工作台就是三张床,还有一张没有抽斗的简易小木桌,所需要的参考资料都是自己掏钱买。


动杆的整体拼装由柯毓柱负责。

每一节有近2吨重,一根大的角钢有几百公斤。拼装平台是一块搁在两根枕木上的长4米,宽2米,厚20多毫米的钢板。起重工具是一副自制的三脚扒杆,一只链条葫芦和几根杠棒及绳子。

那时,所有力气活都是自己干。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柯毓柱的团队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难题,用蚂蚁啃骨头的力法,终于把大扒杆造出来了。

这不仅为梅溪电厂的施工创造了条件,也为后来半山电厂二期扩建2台5万千瓦机组的安装铺平了道路。


大扒杆的制造及其发挥的作用,现已载入了中国电力工业的史册。

“肯吃苦、有智慧、讲忠诚”“大扒杆精神”也由此清晰、持久地得以传承和发展。




“大扒杆精神”

薪火相承



梅溪电厂的安装建设,是浙江火电走出低谷,踏上振兴之路的起点。


飞速发展


1970年以前,浙江火电施工队伍先后在全省各地安装200千瓦到1.2万千瓦汽轮发电机组、柴油发电机组52台,小水电机组7台,总装机容量16.06万千瓦。

“1978年我们开始造12.5万机组,88年造60万机组,89年造中国第一座核电,2006年造全国第一台百万千瓦火电,2009年造世界第一台AP1000三代核电……公司兴旺发达靠的就是这股精气神。”



大扒杆早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参与制造和使用过大扒杆的人,大多已过着闲适的退休生活,有几位已经告别人世。

但大扒杆所体现的火电精神,不会因人员的更替,吊装设备的越来越先进,而失去存在的意义。浙江火电的发展实践也已经表明,这种精神得到了薪火相承,代代相传。


猜你喜欢

往期精选

最美项目部|沿着九江,遇见诗意的你

初心能见|一名电力老兵感慨:时间都去哪了?

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拿下尼泊尔25亿美元水电项目!

此书一出,电力工程勘察设计路线更清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