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Alice
来源 | "医学界"微信号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代明在第九届中国医院院长大会做医改主题演讲时,列出了一张表格:
樊代明院士介绍:“我这里有一张北京市部分护理项目的表格,大家可以看见,只有膀胱冲洗是赚钱的,赚了三分钱。我有一次问菜市场给牛洗膀胱的人洗一下多少钱,他说15元。真是气死宝宝了。”
网友们纷纷留言评论:
@猴哥老胡
:做骨穿的时候护士老师说骨穿包被要求不能计价,开环磷酰胺注射液的时候发现价格比盐水还便宜,想一想这些药品和耗材定价也是蛮有意思的
@岐黄缘
:简直胡扯,肌肉注射费和静脉注射费里怎么出来了成本??全是利润好不好!!
@DrWU-AllHailSCI
:不知道这个是哪年制定的物价,现在什么年代了!
@lilylilylily
:可是大家经常说看病贵,住院贵,到底贵在哪呀
@你们就叫我吴彦祖吧
:狗拍个X线是比我贵的
其实,我国医疗服务收费,尤其是护理项目收费标准与市场规律违背,这个问题一直存在。
项目价格无法体现护理人员价值
广东省某医院十六项护理项目价格与实际成本差值对比
以上这份表格,我们可以发现,这十六项护理收费价格与护理成本已成倒挂状态。
健康宣传、心理护理、监测生命体征三项项目需要专业的医护人员指导完成,然而项目价格一栏中没有收费价格,是免费的,医护人员的护理劳动在货币上完全体现不出来。
医疗上常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可见护理对一个病患的康复而言是多么重要,然而,医护的服务价格得不到肯定,甚至长期背离市场价值,其客观上也造成了一种护理技术不值钱,护士地位不高,人员流动大,护理队伍不稳定的现状,长期下来,也会影响护理质量的保证和提高。
护理人员工资与付出比例畸形
有一份关于护理收费的数据:一所拥有911张普通床位,45张ICU床位的医院,床位使用率高达95%,年度护理费收入为295万元,医院毛收入为6亿8千万,护理费用仅占0.43%,日均床日费用为986元,日均护理费为8.5元,占0.97%。
与之成鲜明对比的是全院在编护理人员626人,占全院职工人数的31.25%!
全院护理费的收入只占医院总收入的百分之一不到,而护理人员、人力成本却占了医院人数、医院成本的31.25%,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呼之欲出:护理项目收费与实际成本相差甚远。
患者、患者家属不认同护理费用
由于我国现行医疗服务收费方式是按医疗服务项目收费,医疗服务费用主要由个人支付,医疗服务项目及其所涵盖的服务内容成为项目定价及价格管理的基础,但实际上,护理工作主要是以捆绑式收费为主,服务内容不具体,很难确保每项工作到位,一旦遇有费用纠纷时,护理人员常处于被动局面。
举个例子。
一名患者因美尼尔氏综合征凌晨入院,接诊医生当时开了输液医嘱,并开出了急诊留观费15元,临下夜班,接诊医生为其开具第二次输液用药,并交代药水下午输,与此同时,开出了第二次的急诊留观费。
诊疗的费用单据出来后,患者和家属对药物、治疗费等费用都没有异议,却唯独对第二次急诊留观费(床位费)有意见,他们认为,从昨夜到现在,就是把第二次的药物液体输完,也不到24小时,又让交这15元的急诊留观费(床位费),真亏!
虽然护士反复与其解释,15元的急诊留观费不止包括床位费,还包括诊察、护理费,但患者家属坚持认为这是乱收费,要求退费,最终,为了让患者家属不误会医院多收费、乱收费,影响医院形象,护士只能为其退款。
结语
虽然北京医改后,床位、护理、一般治疗、手术、中医等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项目价格都得到了一定的上调,但我国医疗服务收费,特别是护理项目收费中医护的劳动价值,在很多地区仍普遍得不到承认,收费说明、定义模糊,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医疗服务项目定价如何体现医护人员的劳动价值,如何让普通百姓认识到护理服务的价值,这些问题,仍然亟待解决。
参考资料
doi:10.7664/CHE20130206
doi:10.3969/j.issn.1006-6411-C.2003.11.007
doi:10.3760/cma.j.issn.1674-2907.2006.12.012
doi:10.3870/j.issn.1001-4152.2015.23.043
《这个患者的第二次急诊留观费究竟该不该收?》
版权申明 |
本文原创 欢迎转发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