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半月谈
“中华第一刊”《半月谈》的官微,每天帮你分析时政大事,品读社会人生。您的时事政策顾问,学习生活益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瞭望智库  ·  全程戴手铐脚镣,他们被这样驱逐...... ·  16 小时前  
半月谈  ·  品读 | 平凡生活中的温暖瞬间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半月谈

【提醒】23省份2016年平均工资出炉,你拖后腿了没?

半月谈  · 公众号  · 政治  · 2017-07-05 16:38

正文


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了2016年全国城镇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数据后,各省份2016年城镇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也陆续出炉。


据《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不完全统计, 截至6月28日,全国有北京、浙江、广东、江苏等23省份陆续公布了2016年地区平均工资情况。北京在已公布省份中平均工资最高,其中非私营单位年均工资达到了历史最高,为119928元,比2015年的111390元增加了8538元,增长7.7%。


但在这23个省份中,包括北京在内,全国仅有4个省份的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的平均工资赶超了全国水平。河南垫底,城镇非私营单位平均工资为49505元,不足北京的一半。


同时,也仅有5个省份的城镇私营单位人员平均工资超过了全国水平,吉林垫底,平均工资仅为30184元,不仅不到北京的一半,与全国平均数42833元还相差了12649元。


多数省份非私营单位平均月薪达到5000元


国家统计局最近公布的2016年全国平均工资数据显示: 2016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67569元,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42833元。



从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来看,23省份中 仅有北京、浙江、广东和江苏等4省份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 从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来看,23省份中也仅有北京、浙江、广东、重庆和江苏这5个省份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


上述统计显示,无论是城镇非私营单位还是城镇私营单位,多数省份的平均工资未能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此外,《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统计发现,2016年城镇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超过6万元的省份有北京、浙江、广东、江苏、青海、贵州、宁夏、重庆、四川、福建、海南、内蒙古、云南等13个,占比59%,超过了一半。换算为月工资,这 13个省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的月平均工资达到了5000元。


而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仅有北京、浙江、广东、重庆、江苏、海南等6省市超过了4万元,占比23%。换算为月工资,这6个省市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的月平均工资超过3333元。


东部省份工资水平最高,西部紧随其后


分区域来看,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由高到低依次是:东部、西部、中部和东北地区,分别为77013元、62453元、55299元和54872元,同比名义增长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东部9.1%、西部9.0%、中部8.8%和东北地区7.5%。最高和最低区域的平均工资之比为1.40,比上年扩大0.01。


城镇私营单位方面,去年平均工资由高到低的顺序同样是东部、西部、中部和东北地区,分别为47347元、39047元、35000元和33184元,同比名义增长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东部9.0%、西部7.0%、中部6.8%和东北地区3.1%。最高和最低区域的平均工资之比为1.43,比上年扩大0.08。


上述数据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2016年平均工资较高的,大多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


不过,从已公布平均工资数据的省份排名看,东、西部几乎是平分秋色。


先看 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位居前十位的省份分别是:北京、浙江、广东、江苏、青海、贵州、宁夏、重庆、四川、山东。 其中,有5省份集中在东部,5省份集中在西部,中部没有省份入席,总体呈现“东西平分”的格局。


城镇私营单位亦是如此。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位居前十位的分别是:北京、广东、重庆、江苏、浙江、海南、安徽、贵州、宁夏、四川。其中,东部省份有5个,西部4个,中部1个。前十名基本上是被东、西部省份占据。


东部经济发达,平均工资高很容易理解;但是,人们印象中经济不发达的西部地区,平均工资水平何以超过中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张世贤 对记者说, 西部地区平均工资增长得快,有三个原因:


首先,和劳动力的供求有一定关系。 “近年来,西部地区的劳动力向东部转移、流动得比较多,导致西部地区自身劳动力的供给相对短缺,因此,基本工资自然会高一些。”


其次跟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有关。 “西部的产业发展偏重于矿业和原材料工业,大企业比较多,工资相对规范,由此导致西部地区统计出来的工资相对高一些。”


第三是跟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有关。 “近年来,中央财政对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逐年加大,大大改善了地区之间人均财力水平的状况,使得西部人均财力接近东部。”


关于中央财政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原财政部长谢旭人曾做过一个比喻,“在转移支付以前,如果东部地区是作为100计算的话,中部地区只有35,西部地区只有40左右,转移支付以后,东部人均财力水平如果是100的话,西部已经达到了97,中部达到76到77,分配的均衡度大大提高。”


中部排名尴尬,河南非私营单位平均工资垫底


城镇非私营单位平均工资前十位中,没有中部省份;城镇私营单位前十位中,中部仅安徽一个省份入席,排名第7位。


这意味着,目前公布数据的23个省份中,中部地区省份城镇就业人员的平均工资较低,其中,河南垫底。


河南非私营单位年平均工资水平在23个省份中是最低的,仅为49505元;虽然与2015年的45403元相比,增加了 4102元,同比名义增长9.0%,增速比2015年加快1.4个百分点,但相比全国其他省份依然落后。


与排名第一的北京相比,河南的差距可不小。 北京非私营单位年平均工资是河南的2.42倍,私营单位年平均工资是河南的1.97倍。比不了北京,即便跟全国平均数67569元相比,还差了18064元,仅为全国平均数的73%。


河南为什么会全国垫底? 张世贤认为:“首先,河南是全国劳动力供给第一大省,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工资上涨自然慢一些。其次,河南近几年虽然工业化水平提高比较快,但是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化水平还比较低,大量在城市、城镇就业的人,农民工的比例较大,这样就拉低了河南整体的工资水平。”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