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重回阳光
打造健康幸福人生,重拾生命之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湖北经视  ·  只接待18-20岁,昆明一青年旅舍限定住客年 ... ·  9 小时前  
简七读财  ·  100块→550万,股神的「财富公式」 ·  2 天前  
拾榴询财  ·  新一轮户型革命来了!还有这么炸裂的房子 ·  5 天前  
青岛新闻网  ·  一地明确:生三孩奖3万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重回阳光

《了凡四训》经典八句,读懂受用一生

重回阳光  · 公众号  ·  · 2024-04-05 05:27

正文

温馨提示
温馨提示
投稿请发送邮件到:[email protected] 。我们大家共同努力,不忘初心,恢复正常,身心健康。

一、命由我作,福自己求。

人的命运是自己决定的,福分也要自己去求才能得到。福是什么?富贵、长寿、康宁、好德、善终。

日子总是这么忙碌,大家总是不由自主地被生活的洪流裹挟着向前奔走。各种无常总是突如其来地捉弄我们,老人生病了,亲人住院了,我们常常觉得力不从心,就如一片漂流在汪洋里的树叶,孤立无助,于是我们去烧香,去拜佛,去求神灵的保佑。

但是《了凡四训》告诉我们,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真正的命运其实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了凡先生自从遇上云谷禅师就 开始改恶修善 ,功名、儿子都得到了,命数被改变了。孔先生算定他五十三岁寿终,因为坚信命由我作的道理,到了后来,就不再求长寿了,虽然不求,但六十九岁时仍在为儿子天启写这部家训,说明寿命的定数也被改变了。

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尚书》早就说过,天命是难以相信的,定数不是恒长的,而是可以改变的。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凡是说祸福都是自己招感的,就是圣贤之论;凡是说命运被算定不可更改的,就是世俗之论。

而改命的方法无非四个字:改过,行善。

二、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

《了凡四训》中,袁黄提出,道德仁义可以向自己求,但是功名富贵是身外之物,怎么求得来呢?

云谷禅师回答,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所有的福都来自心念,从心去求都能得到。

心是福报的来源,换言之,心仁厚,就有福报。

一个人如果求得多,想做高官,想发财,想得长寿,可是因为心修得不好,修身的功夫不够,遇事不反躬自省,用尽办法向外求,那就命中注定多少还是多少,只能止步于凡夫之命。

三、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

脏腐的地方能生长万物,水太清了反而养不了鱼。大地能包容,人类所有的赃物都扔给大地,大地就这么默默承受,没有怨言。

正因为大地的宽厚,万物才生生不息,才会异彩纷呈。

大地的这种包容可以扩展到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单位,乃至一个国家。

一个人好洁净,就一定有很多不喜欢的东西,就会分别,对人也会挑剔,所以朋友少,人缘不好。

这种人身上有一种清高之气,这种气场就不利于一个人事业的发展。

四、《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天作孽,犹可违”,比如刮风下雨打雷,都可能形成灾害,属于“天作孽”。但是我们可以躲到屋里,把窗户关上,这就是“犹可违”。

如果人心坏了,动了恶念,做了坏事,属于“自作孽”。恶因种下了,再有能力,也无法改变了,这就是“不可活”。

这句话就告诉我们,积德行善,并没有数量的限制,只要你不作恶,只要你动了善的念头,只要你开始行善,不管多少,一定会对后世子孙产生有利的影响。

父母给了我们血肉之躯,如果不去行善不去积德,则是有定数的,是没有出路可言的。如果我们积德了,行善了,所作所为符合了天道,就可以求得更多的福报。

五、今欲获福而远祸,未论行善,先须改过。

如果一个人身上有很多毛病,而且不改,这些恶因会不断引发恶果,人就容易招祸。

可以说,无论哪家哪派,只要是修身,都必须改毛病。

只要我们认识到修身的重要性,只要我们真心想修身,改毛病是绕不过去的。所以了凡先生把“改过之法”放在了“积善之方”的前面。

有位老师的体会很深刻,他说我们之所以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改过和忏悔,本质上还是不愿面对自己的错误和过失,不愿面对自己攒下的种种毛病。

可这一关过不了,修行想取得好的结果是很难的。


最近还有老师私下跟我说,群里多位老师对自己错误的剖析让他大为触动,可以说触动了灵魂,没想到自己过去有什么错误,更不会想到自己的错误这么多。

所以,改过之法这一部分我们要慢下来。

想修身,就要知过、改过,没有捷径。


六、

命当荣显,常作落寞想;

即时当顺利,常作拂逆想。

即眼前足食,常作贫窭想;

即人相爱敬,常作恐惧想;

即家世望重,常作卑下想;

即学问颇优,常作浅陋想。


了凡先生希望自己的孩子幸福,他这样嘱咐孩子:
如果富贵荣华、飞黄腾达了,要当落寞的时候想,这样就可以时时保持谦虚,不致招来灾祸;
如果一帆风顺了,要常常想到困难和不顺;
丰衣足食了,要当作贫困艰辛的时候想;
被人尊敬爱戴了,要生起警觉害怕之心;
家道兴隆了,要当卑微下贱的时候想;
读书有学问了,要认为自己浅薄陋劣。
了凡先生给自己的儿子指出了无论多么辉煌都能保平安的根本方法:谦虚谨慎。
这四个字,非常简单,非常普通。正因为太普通了,反而引不起大家注意了。这四个字是长期修习才能达到的一个境界。
如果一个人不时时改过,不常常行善,德行就积不起来。
德行不厚,一旦飞黄腾达、荣华富贵、衣食无忧、满腹经纶,必定生贡高我慢、浅薄肆意之相。
德不配位,必定招灾招祸,人生起伏坎坷也就难免了。
所以,了凡先生在最后专门设了一节“谦德之效”,就是这个道理。
反思我们身上有没有傲慢之心?如果有,又怎么能指望孩子谦卑有礼呢?家长做到了,孩子才能做好。
七、凡天将发斯人也,未发其福,先发其慧;此慧一发,则浮者自实,肆者自敛。
了凡先生做了非常精辟的总结:上天将要使某个人发达的时候,降福之前,先要开启他的智慧。
智慧一经启发,浮躁的人自然变得沉稳,放肆的人自然有所收敛。恃才放旷、锋芒毕露则会招来灾祸。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