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精读
跟着我,选好书,读好书,用好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经典短篇阅读小组  ·  王阿嫂的死 ·  昨天  
上海书评  ·  与可︱目前所见唯一一通罗振玉致胡适函 ·  3 天前  
慈怀读书会  ·  五十岁,命最值钱(深刻)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精读

学了那么多东西,为何你都无法派上用场?

精读  · 公众号  · 读书  · 2017-03-11 20:46

正文


1


朋友圈里有个朋友,他每天都在转发各类课程的帖子,并附着“我要报名”之类的话语。


只要发现哪里有优质的课程,他都会报名,学习。


这样的学习精神,围观的我们只能默默地点赞。


然而,某天的同学聚会上,他突然吐槽:


学了那么多,根本啥用都没有。


一下子,我们都愣了,像他那样刻苦努力的学习,怎么会觉得没用、没效果呢?



2


回顾一下我们日常的学习模样:


制定计划

实施学习

回顾和整理


似乎这一切都自然而然地发生,并没有什么问题。但细细观察就会发现,这种学习模式下的我们只负责吸收信息,而不负责取舍信息。


《学会提问》一书作者将其定义为“海绵式思维”。


这种思维的漏洞,就在于你缺乏了与信息提供者的互动,即主动思考的过程


教育心理学家指出,真正合理的学习模式应该是“建构式”的,即知识不是简单地吸收而来,而是由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起来


这个过程可以通过“提问”展开,因此当你在学习时,不妨多向自己问问以下四个问题:


针对当前的学习材料,我已经具备了哪些相关的知识?


针对当前的学习材料,我又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


针对当前的学习材料,还有哪些未知的东西,且这些东西我通过简单的探索就可以了解?


针对当前的学习材料,还有哪些未知的东西,无法轻易地获得解答,同时又有价值成为我长期去探索的问题?


主动提问,是一切学习的基础。上述问题就像是向导,引领你构建属于你的知识。




3


好的学习者,除了主动构建的能力,作家采铜认为还应该具备潜入事物深层的能力,即解码的能力


漫画家几米曾这样自述学画的经验:


遇见“任何书里的任何图”都要拿来看,然后仔仔细细研究它们的细节,揣摩作者为什么要这么画、这么去表现。


像英文的刊物如Times、Business Week之类,里面的漫画即便不能完全理解内涵,但也会特地拿来研究里面的技法。


这样图解的修炼方式几米坚持了至少十年。


解码不等同于我们一般所说的理解。理解通常只涉及对字面意义的解读,而解码则是一个更为主动且主观的过程。简单来说,解码包含下面三个层次:


①它说了什么?给了我什么感受?(它原本就要传达的信息和知识)


②它是什么?对我有什么价值?(对内容的反思,以审视的目光对内容进行评价和定性)


③它的内部是怎么组成的?它的效果是怎么实现的?(对形式和构成的洞察,研究内容表达的手法)


可以说,第一、二层次的解码我们都相对容易做到,但能坚持去做第三层次解读的人却是不多,漫画家几米就是其中之一。


一个人是否深度学习的重要标志,就在于,他是否能对信息材料进行正确的解码。



4


最后,提到一个重要的概念,即学习成长曲线



很多人以为,自己在学习方面的时间精力投入可以换来直接的成果。事实上,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如上图,很多人都在“缓慢开始区”尝试了一小段时间,发现没什么变化,就放弃了。这也是相当一部分人群觉得自己的学习毫无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个心智成熟的人,需要懂得“推迟满足感”,只有这样才能跨过缓慢的开始区,看到自己的进步。


然后有小部分的人,继续学习进入到“加速提高区”,该阶段他们可以获得一定的成果。


最后,只有极少数人经历更长时间的积累,最终突破进入高原区。


由此可见,学习是一辈子的事,除了相应的技巧,更需要持久的恒心。


作者简介:夏穆,新媒体工作者。


↓点击直达200人共学的成长日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