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北京房价窜天真相是什么?今年2月北京二手房交易结构中,全款支付人群占比为24.9%。单价低于12万元/平方米,都不能算是学区房。按照现在的北京房价,两个北京土著结婚,相当于两家上市公司合并。面对如此上涨的房价,很多人不禁慌了,年轻人应该怎么办?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的建议是,举全家之力能把首付付了,月供也能承受,能早买就早买,别犹豫。那么房子会永生吗?它会永远不败,成为中国人财富的终极寄托物吗?谁来终结房子的财富神话?
一、北京房价的真相:谁在推涨北京房价?
今年春天,房价继续疯涨,政府的调控措施再次集中轰炸。而这一轮限购限贷的城市中,甚至不乏去年连楼市红利汤都没喝着的三四线城市。楼市的天,变得忒快。
北京是这一轮涨价潮的扛旗者,而针对帝都的这一场全国瞩目的舆论关注中,引出了一个又一个挑战经济学规律和社会常识的问题:“既然清华北大毕业的都买不起房子了,那买学区房的意义在哪里”……
李迅雷指出,房地产持续火爆、热钱始终不愿离开楼市的最大因素就在于,市场看到了政府的底牌:房地产税暂难出台;再严厉的政策还得有度,即不要刺破泡沫。
还有一个段子在社交平台上流传:
按照现在的北京房价,两个北京土著结婚,相当于两家上市公司合并。
以此类推,那么外地人在北京买房,相当于IPO。要是其中一套房划片为上学区,相当于定增了。一个外地男跟一个本地女结婚就相当于借壳上市。一个本地男跟一个外地女结婚就相当于重大资产重组。
这还真不是夸张,北京的房价确实是上市公司级别的。去年那一波楼市热潮中,有媒体测算,三分之一的A股上市公司全年净利润不够在北上广买一套房;而更有不少上市公司通过卖出几套京沪房产就轻松扭亏为盈或者成功保壳。
而在新一轮的楼市热潮中,北京的二手房价争分夺秒地跳涨,还在为库存大费脑筋的三四线城市销售火爆。
北京的高房价一直是话题焦点,近日更是占领全民话题首位。有媒体报道,在北京买房,卖家报价728万,从7点半砍价到夜里11点半,745万成交…
中国证券报报道称,春节过后,北京不少学区房迎来一轮猛涨,一些知名学区房上涨10%以上。有中介人士甚至表示,单价低于12万元/平方米,都不能算是学区房。
21世纪经济报道指出,两年前,当北京五道口区域的学区房价格达到8-9万元/平方米时,人们戏谑将该区域称为“宇宙中心”。如今这个片区的房价达到11万元,但外界似乎已经习以为常。根据链家app的数据,今年2月,北京朝阳区二手房的参考均价为69665元/平方米,仅次于西城、东城和海淀。后三者以北京乃至全国最优质的学区而闻名,其学区房价格高企,拉动了整体区域的价格,西城区的二手房参考均价甚至超过了10万元/平方米。
而根据中国房地产业协会最近发布的房价行情显示,北京房价连续17个月环比上涨。
谁在风口浪尖还争相高位接盘?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指出,北京的入学程序是每年5月登记,6月现场报名。所以每年的春节后,特别是3-4月,可以说是学区房的最后冲刺阶段。每年的这个档口都会有急迫的业主会失去理性,买一个令人咂舌的价格。中国人一般情况下都非常理性,但在子女这事上,基本都属于疯狂状态。从最早的华清嘉园到学区房过道、到今年的金融街20万+,其实都发生在这个当口。
业内人士介绍,受金猴年和放开二胎政策的影响,2016年北京地区新生儿出生数量超过30万人,不少家长未雨绸缪,在孩子出生时就参与到抢房大军,使得学区房更加紧俏。
张大伟认为,如今的二手房市场成交火热,也是换房需求回潮下的结果。当前北京二手房市场中,有50%-60%为换房需求。因为已有一套房产作为筹码,这部分购房者的支付能力相当强劲。
据21世纪经济报道,伟业我爱我家的一份报告显示,今年2月北京二手房交易结构中,全款支付人群占比为24.9%。在房价高企的北京楼市,这一比例着实不低。此外,为缩短交易时间,有55.5%的购房者选择使用商业贷款。使用公积金贷款的购房者占比仅为14.9%。
张大伟认为,在严格的限购限贷政策下,北京市场纯粹的投资需求近乎绝迹,首次置业和改善性需求占据市场主体。除非出台强力调控政策,否则这部分需求很难被抑制。
面对如此上涨的房价,很多人不禁慌了,年轻人应该怎么办?这个问题在中心大城市最突出,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的建议是,举全家之力能把首付付了,月供也能承受,能早买就早买,别犹豫。至于学区房,有力量就买,如果买不起,千万别跟自己较真。别让你的全家被“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那个比喻给绑架了。
二、环球时报总编:举全家之力付首付,房子能早买就早买!
要结婚的年轻人苦恼买不起房子,生了孩子,甚至准备生孩子的人现在开始发愁学区房,围绕这些议论可以说在互联网上经久不衰,要多热闹有多热闹。学历没有学区房值钱了,所谓预备中产阶级,也就是985、211大学的学生还没毕业就陷入了群体性绝望。这些话搁过去就跟脑筋急转弯似的,但如今在互联网上他们很俏。我是过来人,想跟年轻人说几句有关房子的真心话。
第一,房子确实很重要。我第一次有自己的房子是31岁,才30几平米,很旧的房子,但当时幸福死了。现在都是买房,我认为只要有能力,我是指能把全家的钱凑起来够首付,月供也能承受,就别犹豫,能早买就早买,我是说自己住的房子,不是指投资。自住房没啥亏了赚了的,买了心理就踏实了。
第二学区房的事。老胡很理解,也是有力量咱就买。但是呢最好学区的房子,咱如果买不起千万别较真。全国要说北京、上海的好学区最多了,但是一共才几个?大家一起来拼那一点优质资源太累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当然好,但是说实话,这个比喻它的误导成分太大了。它如今成了一个集体过不去的牛角尖。
北京几个最好小学校出来的人,有优秀的,但也有成批成批平庸的。国家机关还有大公司,咱们说,哪一家的员工队伍不是来自五湖四海?我认识的那些北京人,后来小有成绩的那些人,他们有的是名校出来的,但更多人他们连名小学、名中学的大门朝哪儿开他都不知道。
第三,新一代进入中心大城市打拼的人都挺不容易的,全世界都是。在美国,从小地方往纽约移民,同样挺难的。在第三世界国家,大城市周围有大批贫民窟,里面住的可不都是这个捡废品、收破烂的,他们很多都是白领。中国过去拿户籍堵人口流动,现在不那样了,但中心大城市的高房价成了新的障碍。我想说如果你选择,坚决选择移民,从一个小地方去大的中心城市打拼,就需要有勇气,不惧竞争,这个舆论可以批评、抱怨,但是你个人少抱怨,多努力,因为抱怨帮不了你的忙,能够为你创造更多机会的,还是你要努力。
最后我想说,年轻人别气馁!《环球时报》很多年轻人,还是在北京安下了家的,他们当初也很发愁。如果在二三线城市,大概情况不会比北京更糟糕,天无绝人之路,你不允许自己被一个问题憋死,就绝不会有一个问题让你真的过不去。谢谢。(完)
那么房子会永生吗?它会永远不败,成为中国人财富的终极寄托物吗?
三、谁来终结房子
当然不会。事实上,经过20来年“大干快上”之后,中国大大小小两千多个城市(算上县城),目前房产仍然有投资价值的肯定不超过10%。2016年末,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7.35%,每年新增城镇化率速度是1.25个百分点。如果把70%的城镇化率作为上限,中国楼市的“白银时代”大约还有10年。
这10年里,国家启动了“中心城市建设”,也就是计划建设10到15个“国家中心城市”。这些入选的城市,跟大约十五六个未入选的省会城市,将形成15个大城市圈、15个小城市圈。这30个城市圈,将形成巨大的抽水机,把人口和钱装入其中。不能“入圈”的城市,楼市、财富将被“收割”。
10年之后,疯狂的、史无前例的中国城镇化将进入尾声。到那时,楼市将进入“黑铁时代”。
如果说,未来10年是“高铁+地铁”搅局中国楼市,建立15个大城市圈和15个小城市圈的时代,那么房地产的“黑铁时代”(2027年以后),科技的进一步变革可能会带来房地产价值新的重估。
想想看,如果“无人驾驶+智能交通”普及,交通拥堵将大大减轻;如果个人飞行器成熟、普及,大家远距离上班就更不是问题;如果VR(虚拟现实)技术成熟、普及,远程办公、上学、医疗都成为可能。到那时,学位房还重要吗?地铁房还重要吗?城市还有明显的中心吗?
不要以为你在北上深有两三套学位房就可以高枕无忧,就可以永远收割年轻人、迟来者。他们正在通过创业、研发等方式,掀翻现有的财富格局,这就是和平时代的财富战争!
所以,至少有三种方式可以终结房子的财富神话:
城镇化达到顶点(大城市没有那么多增量人口了);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完美转型(不需要货币超发了);
科技进步(新一代交通+VR,将摧毁城市中心的价值)。
来源:金融行业网综合整理自Wind资讯、中国证券报、新浪财经、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基金报、大伟看楼市、环球时报 胡锡进、天天说钱(liuxb0929)刘晓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