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医药行业经历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变革。这一年,医药行业经历了一系列重大事件,从政策的密集出台到创新药物的突破,从资本市场的回暖到国际合作的深化,2024年的医药行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与挑战。本文梳理2024年医药行业的十大“刷屏”时刻,让我们一起回顾这些塑造未来的瞬间。
2024年7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这一方案的通过,标志着中国医药创新领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会议指出,发展创新药关系医药产业发展,关系人民健康福祉。要全链条强化政策保障,统筹用好价格管理、医保支付、商业保险、药品配备使用、投融资等政策,优化审评审批和医疗机构考核机制,合力助推创新药突破发展。要调动各方面科技创新资源,强化新药创制基础研究,夯实我国创新药发展根基。
《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最初于2024年3月流出,该方案中对于当前医药行业的痛点以及可行的应对措施都引起业界强烈的反响,被认为是利好创新药发展的重大政策风向。此番方案的通过,有望进一步激发产业创新活力,加速创新药高质量发展,促进中国创新药行业升级。
2024年11月28日,国家医保局正式发布了2024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谈判结果。本轮调整后,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内药品总数达到3159种,其中西药1765种、中成药1394种,中药饮片部分892种。
本次调整共新增91种药品,其中包括肿瘤用药、糖尿病等慢性病用药、罕见病用药、抗感染用药、中成药等多个治疗领域。这一变化将从202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为患者提供更广泛的医疗保障和更多的用药选择。
新增的91种药品中,90种为五年内新上市品种,38种是全球新药,比例和数量均创下历史新高。创新药谈判成功率超过90%,较总体成功率高16个百分点。
总体来看,2024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的调整,增加了药品种类,提高了保障水平,体现了国家对民生的重视,以及对创新药物研发和市场准入的积极支持,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支持。
2023年2月1日,默沙东公布2023年业绩,全年营收601.15亿美元,其中,王牌品种K药(Keytruda,帕博利珠单抗)迎来其历史性高光时刻,全年营收250.11亿美元,同比增长19%,荣登2023年“药王”宝座。
K药的成功得益于其广泛的适应症和强劲的增长势头,特别是在非小细胞肺癌、三阴乳腺癌等关键癌种上的持续渗透和市场优势。此外,K药在全球早期癌症患者群体中的使用,以及在全球转移性癌症患者中的持续强劲需求,也是其销售额增长的重要因素。
进入2024年,K药继续保持其在全球药品市场的领先地位。2024年上半年,K药的全球销售额达到142.17亿美元,同比增长17.8%,再次巩固了其“药王”的地位。然而,K药也面临挑战,其关键专利将于2028年到期,届时将面临生物类似药的竞争。同时,其他竞争药品,如GLP-1药物司美格鲁肽,增速惊人,对K药的“药王”位置步步逼近,使得2024年的药王争夺战更加激烈。
2024年国家医保局在药品价格治理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1月5日,国家医保局网站发布《关于促进同通用名同厂牌药品省际间价格公平诚信、透明均衡的通知》,明确到2024年3月底前,基本消除通用名、厂牌、剂型、规格均相同的药品在省际的不公平高价、歧视性高价,推动医药企业价格行为更加公平诚信。
自上述《通知》发布以来,山东、河南、海南、湖南等多个省(市)陆续开展“四同药品”价格治理工作。“四同药品”指通用名、厂牌、剂型、规格均相同的药品。
业内观点指出,本次药品挂网价格治理的出发点,与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医保目录谈判等方式相同,将成为国家医保局增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良好价格秩序的重要抓手,督促供给方纠正偏差、回归价格理性。政策的实施有助于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减少区域串货、带金销售等不良行业行为,推动医药行业健康发展。
2024年11月18日,国家卫健委、工信部、医保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改革完善基层药品联动管理机制,扩大基层药品种类的意见》在业内流传。
《意见》的核心目标在于:扩大基层用药范围,特别是慢性病常见病用药种类,主要方式是建立紧密型医联体统一用药目录。
《意见》中提出了四项关键措施:规范和优化基层药品种类,建立和完善基层药品联动配备和使用机制,改进基层药品集中供应和配送机制,以及建立和完善基层药品短缺的预警和应对机制。
《意见》的实施预示着基层药品种类将得到显著扩充,这对于缓解基层医疗机构面临的“用药难”问题至关重要。通过增强基层药品的配备和使用能力,将有助于打通城乡及县乡之间的药品流通渠道,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用药需求。
2024年12月11日全国中成药联合采购办公室在湖北医保服务平台发布了《全国中成药采购联盟集中采购相关数据信息的公示》。
第三批中成药纳入集采的共有20个中成药产品组,涉及95个产品。其中,生脉、益气复脉采购组是竞争最为激烈的产品,有97家企业参与。本次集采产品依然采用综合评审方式,入围采用综合评分方式按照价格、技术分别6:4的权重综合评估,评分考虑报价代表品降幅以及医疗机构认可度、综合排名、创新能力、药材品质、供应保障等因素综合得分,产生入围企业。
第三批全国中成药集中采购的采购周期将从正式执行中选结果之日起,一直延续至2027年12月31日。在这一采购周期内,采购协议将实行每年一签。若在采购周期内提前完成了当年的协议采购量,中选企业仍需按照中选价格供应超出部分,直至整个采购周期结束。
2024年4月8日,中国生物制药与勃林格殷格翰(BI)宣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依托各自优势和资源,共同在中国内地研发和商业化勃林格殷格翰的肿瘤药物管线。
勃林格殷格翰致力于引领创新,在肿瘤领域拥有强大的产品管线。中国生物制药商业化能力突出,对中国市场洞察深刻。
根据协议条款,此次战略合作涵盖勃林格殷格翰的多个处于临床阶段的资产,包括三个处于临床开发阶段的资产Brigimadlin,Zongertinib和DLL3/CD3双特异性T细胞衔接器,以及若干早期临床资产。
此次中国生物制药与勃林格殷格翰的合作受到广泛关注,不仅因为它标志着两家公司在肿瘤治疗领域的强强联合,而且体现了中国在全球医疗健康市场日益增强的影响力和国际化战略的深化。合作将依托双方的资源和优势,共同推进勃林格殷格翰多个临床阶段肿瘤药物在中国的研发和商业化,有望加速创新药物的上市进程,满足中国患者对先进肿瘤治疗方案的迫切需求。
为了促进国家谈判药品的快速落地,2024年以来,全国多个省份出台政策,要求定点医疗机构及时召开药事会,确保新增药品的合理使用和供应。
4月17日,北京发布《北京市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2024年)》的通知。其中提到:取消医疗机构药品数量限制。推动建立医疗机构药事会规范化流程,国谈药目录公布后一个月内召开药事会,全年药事会召开不少于4次。加强学术交流活动,鼓励临床应用研究,及时形成专家共识。
此外,上海、江苏、河北、广西、甘肃等地也要求在新版医保目录发布后1个月内召开药事会,以确保谈判药品的“应配尽配”。福建、内蒙古、吉林等地要求在目录发布后2个月内召开药事会。陕西、海南、山东、湖南、安徽、湖北、四川、浙江、广东、江西等地要求在目录发布后3个月内召开药事会。山西省要求及时召开药事会。
这些措施的实施,为医疗机构提供了明确的操作指引,畅通了国谈药品进入医院的渠道,确保药事会不再是国谈创新药进院的门槛。
GLP-1受体激动剂因其降糖、减肥和心血管获益等多重作用而备受业内关注。在这一领域,司美格鲁肽曾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但随着新的竞争者的出现,其市场地位正受到挑战。
司美格鲁肽是诺和诺德开发的一款GLP-1受体激动剂,以其在降糖和减重方面的显著效果而闻名。2023年,司美格鲁肽的全球销售额达到了约216亿美元,同比增长98.2%。司美格鲁肽的成功也推动了GLP-1赛道的火热,吸引了多家药企加入竞争。
2024年12月4日,礼来宣布其开发的GLP-1R/GIPR激动剂替尔泊肽(tirzepatide)在一项头对头比较诺和诺德的GLP-1R激动剂司美格鲁肽(商品名Wegovy)的3b期临床试验SURMOUNT-5研究中全面胜出。
随着替尔泊肽等新药的崛起,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司美格鲁肽的市场地位正受到挑战。
2024年12月9日,恒瑞医药发布公告,董事会决议拟在港股IPO,后续将提交股东会审议。
作为国内创新药的龙头企业,恒瑞医药拥有超过90个自主创新产品处于临床研发阶段,其中已有14款自研创新药获得上市。恒瑞医药此次赴港上市,将募集资金用于研发创新、产品商业化及公司运营等方面。公司表示,所得募集资金在扣除发行费用后,将重点投入创新药的研发和国际市场的拓展中。
恒瑞医药的赴港上市计划在资本市场引起广泛关注。市场分析人士指出,港股上市有利于恒瑞医药拓宽融资渠道,提升融资效率,为打开海外市场做铺垫。同时,也有观点认为,考虑到港股的长期低估值,恒瑞医药在港股上市后,可能会拉低A股股价估值,同时稀释老股东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