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夫子的道理并不难懂。毕竟脑袋比帽子重要,也比面子重要。不过如果把这个故事换成亲密关系的版本,恐怕很多人就不会那么容易判断了。
比如在亲密关系中,有一个经典的命题:「现代家庭的很多问题,就因为男人不懂女人、不知道怎么表达爱。」
我在很多场合听到过这样的话,主要是女性说的。
这句话有没有道理呢?它确实也道出了亲密关系的一些实情。在婚姻里,是会有很多男人说:「都老夫老妻了还有什么好表达的。」「我这么忙,哪有闲心想这些!」这让他们的妻子也是满腹怨言。
可是如果某个妻子来问我说:「我老公根本不懂表达关心和爱该怎么办?」
我通常会这么说:「不要试图改变他。给他一定的空间。他不是不爱你,也许是他表达爱的方式跟你不同。」
如果她再问:「那我需要的温暖和关心得不到满足怎么办?」我就会说:「婚姻本来就不能满足人所有的需要。实在不行,你可以找闺蜜,或者情人嘛。」
这样的回答是不是挺气人的?别急,我不只气妻子,有时候也会气丈夫的。如果是丈夫来问我:
「我老婆总是要求爱啊、倾听啊、理解啊,总是抱怨我不懂她,这让我很烦。有时候我宁可对着手机,也不想看她生气的脸。我该怎么办?」
这时候我就会说:「她所有的抱怨都只想离你更近一点。如果你不想让家里冷冰冰的,那你就得改。试着去理解妻子,听听她真的在说什么,实在听不懂就问问她。不然她就可能听了某个咨询师不靠谱的建议,真的去找能听懂她的情人了。」
为什么面对同样的状况,我给丈夫和妻子的回答会不一样呢?我真正想说的东西,也是藏在「为什么这么说」背后的。我只是想提醒他们,在亲密关系里,并没有什么对错,只有两个人配合得不好不好。而当你发现配合不好的时候,抱怨对方通常都不会有什么帮助。你能改变的,只有你自己。
关系最让人难理解的地方,是它没有什么绝对的真理。或者更确切地说,关系自有它自己的真理。关系的真理不是三八二十四。有时候,「谁说」和「怎么说」远比「说什么」重要。
就像刚才的例子,对抱怨的妻子说:「你的丈夫只是需要一些空间。」和对抱怨的丈夫说:「你要学着理解你妻子!」实在算不上什么聪明话。如果旁边的丈夫妻子在场,说不定就会说:「你看,我早就跟你这么说过,你就是不听!非得找个咨询师来告诉你!」
可有时候还真需要一个咨询师呢。因为很多时候,当丈夫对抱怨自己的妻子说「我需要一些空间」时,妻子只会听到:
「你根本不理会我的需要!」。
而当妻子对丈夫说:「你要多理解我!」时,丈夫也只会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