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这个古已有之的词汇,从未像今天这样与我们的健康和幸福联系得如此紧密。
北京
2008
年成功举办奥运会,北京张家口申办
2022
年冬奥会成功,高品质赛事不断引进,全民健身热潮涌动,还有资本市场的“掘金”热情,正助推我国体育产业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
2017
年
1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张家口考察冬奥会筹备工作时指出,体育产业是前景十分广阔的朝阳产业。近年来,国务院将体育产业列为培育中长期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新动力的重点领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极大地激发了这个朝阳产业的旺盛生命力。国家体育总局与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的数据提供了充分的证明:这两年,体育产业的总规模和增加值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十二五”期间,体育产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由
2014
年的
0.64%
增长至
0.8%
。
十二届全国政协以来,委员们特别关注体育产业的改革发展,共提交相关提案近
100
件。今年全国两会后,“加快体育产业改革发展,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提案被确定为重点提案之一。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体育总局组成调研组,由提案委员会副主任干以胜、王国卿先后带队,于
6
月
5
日至
9
日赴黑龙江、
6
月
12
日至
15
日赴河北调研,深入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张家口、承德等五个城市,实地考察了
2022
年冬奥会赛事场馆及配套设施建设、各类运动场馆、体育休闲娱乐项目、健身俱乐部、体育用品企业、体育学校等等,与相关企业、政府部门和运动员进行广泛交流。一路上,两省在推进体育产业改革方面做出的有益探索,给调研组留下了深刻印象,大家看到了这个朝阳产业的美好前景,也看到了各方参与者遭遇的困惑和难题。
“
3
亿人上冰雪”的梦想
车沿着山路缓缓而上,起伏的山脉间,不时能见到巨大黄色吊车正在施工。
“这里大部分是山地,冬季气温零下
12
度,雪期能从
9
月中下旬持续到第二年
4
月,未来高铁开通后,从北京坐到崇礼区不到一个小时。”
6
月
13
日上午,在调研组车上,河北张家口市崇礼区太舞滑雪小镇的工作人员向调研组介绍说。
没走多远,车在一片空地停了下来,呈现在委员们眼前的是一个初具规模的小镇,顺着色彩醒目的游客服务中心下坡,是一条云集了餐厅、购物店、小剧场的商业街,在服务中心对面的山间雪道旁,几台造雪机正滋滋地喷着
“白雾”。
据了解,占地
40
平方公里的小镇内规划开发近
200
条雪道,一期将建成
28
条雪道,初、中、高级雪道都有,此外还有山地自行车、攀岩等多种户外项目。太舞滑雪小镇的投资商告诉调研组,七年前,早在北京和张家口申办冬奥会之前,他就签约投资这个地方,“我选的是山地度假和滑雪度假的产业,我相信这个产业潜力很大。”
在北京联合张家口成功申办
2022
年冬奥会的背景下,习总书记提出的“
3
亿人上冰雪”的大目标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现实基础与政策支撑。面对巨大的产业蛋糕,调研组考察的黑龙江和河北两省均在进行积极谋划,蓄势待发。
在河北省的体育产业版图中,崇礼是
“华北地区最理想的滑雪地域”。河北省体育局负责人介绍说,崇礼全境以中等山峰为主,无论海拔、坡度还是雪期、风速都具有独特优势。事实上,申办冬奥会的成功给张家口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包括太舞在内,张家口市已拥有
7
个滑雪场,这里正以滑雪旅游胜地的姿态迎接八方游客。
“这块是体育休闲娱乐,这块是会展,这块要发展特色农业……”位于崇礼太子城张家口赛区规划临时展馆的模型沙盘前,展馆负责人给调研组详细介绍了
2022
年冬奥会张家口赛区的规划。借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冬奥会的两大“东风”,河北省正促进“体育
+
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今年一季度,河北举办了首届京津冀冰雪运动休闲体验季,对全省
20
多个冰雪运动场地进行了深度推介,冰雪品牌影响力也随之深入人心,以崇礼为例,去年至今的雪季已给崇礼带来了
18.9
亿元收入。
在与调研组座谈时,河北省体育局负责人还介绍了当地推进体育产业改革发展的做法,其中,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是重要一条经验,现在,不仅大型体育健身休闲设施在快速发展,一批
PPP
项目
(
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
)
也正在推介和挂牌中。
动员社会资本参与体育产业发展很重要,这是不少委员的共同观点。
“张家口的
7
个滑雪场,有
6
个由民营企业或外资企业开发经营,取得很好的成效,是体育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和重要力量。”座谈时,王国卿认为,政府应当在土地、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使好的体育产业项目进得来、落得下、站得住、转得好。
一路上,洪天慧委员对
“冰雪小镇”的模式赞不绝口。她对记者说,这个完全靠市场机制发展起来的小镇,能克服政府“包打天下”的弊端,而且,对河北省来说,这也是淘汰落后产能的机遇,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重塑的契机,使其在产业选择上更绿色,在生态环境保护上更有新作为。
参与调研的杨静之委员曾在河北省体育局任职,对这里的冰雪资源有深刻了解,在他看来,河北需要承办赛事的高大上场馆,也需要多建一些接地气的
“身边工程”和“路边工程”,这主要靠社会融资,政府的政策和规划要给市场提供更稳定的预期,给“
3
亿人上冰雪”的目标打下良好基础。
体育产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室外是炎炎夏日,室内却是一片白皑皑的雪景,从高处延伸下来的长长的滑雪赛道,把人的身影衬托得格外渺小。
“这雪道有多长?”
6
月
6
日上午,在即将开业的黑龙江省哈尔滨万达城室内滑雪场里,望着从高处延伸到脚下的长长的雪道,干以胜关切地问。
“最长的雪道有
500
米,垂直落差达到
80
米,我们整个面积有
8
万平方米。”站在一旁的万达城负责人回答说。
这个刚刚建成的全球最大室内滑雪场,是黑龙江发展冰雪体育产业的成果之一。黑龙江一直是冰雪运动的大省,为响应习总书记
“
3
亿人上冰雪”的号召,黑龙江正致力于丰富冰雪产品的供给,夯实冰雪体育人群基础,其中就包括将冰雪项目“延伸”到夏季。
在滑雪场内,雪场负责人向调研组坦诚:
“我们特别希望与中小学对接,把滑雪作为一门体育课,进行普及和教育,哪怕少赚点钱!”负责人的一番话,流露的是对进一步普及和拓展这项运动消费人群的渴望。一个体育项目的发展空间,与其群众基础息息相关,扩大一项体育消费的前提是有相当数量的运动爱好者。
拓展消费人群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支持,在黑龙江大庆市调研时,调研组看到了鲜活的例子。
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各种颜色的皮划艇正自由穿梭,不时有帆板从远处破浪而来,阳光下,迎风招展的帆像蝴蝶的翅膀。
“这里的湖是免费开放的,来的都是水上项目爱好者。”
6
月
7
日,大庆市黎明湖畔,大庆市体育局负责人向调研组介绍说,语气里透着自信。
他的信心不是没有来由,大庆是
“天然百湖之城”,水上项目是其体育产业的重要一环。现在,大庆已有了自己的皮划艇俱乐部、龙舟协会和帆船帆板协会,在传统的冰雪运动之外,亲水、玩水正成为越来越多市民新的休闲娱乐方式。
当地相关部门介绍说,
2013
年,一群户外运动爱好者发起众筹成立了帆船帆板协会,得到政府大力支持,包括免费开放湖泊,组织相关赛事等,不过三年多时间,会员就由最初的寥寥数人扩大到现在的百余人,而且在全国性帆板竞技比赛中拿了多个冠军,水平跻身国内一流。
市场化引进知名赛事,也是大庆带动群众体育消费的途径。近几年,大庆市以市场化和区域合作等方式承办了一批国际国内顶尖赛事,以赛事为龙头,延伸体育产业链条,满足多样化的体育消费需求。
“这个太好了!”刘川生委员感叹说。马儒沛委员也现场给他们点赞:“运动开展起来了,有了群众基础,产业就不愁发展不起来。”
不过,在我国,和体量庞大的体育用品制造业相比,职业俱乐部等体育服务业的比重依然偏低,从总体上看,体育产业结构不完善、自主品牌不强依然是个突出的问题。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拥有
60
多年冰上体育器材生产史,在调研组考察的“黑龙冰刀”和雪羚体育器材有限公司,都在扩大生产规模抢占市场。然而,委员们了解到,目前国内雪场、冰场器材仍然主要依靠国外品牌,特别是高档产品,民族品牌要从中分一块大蛋糕,并非易事。
刘川生对此感到忧虑:
“我们的体育产业应该在名、优、精上下功夫,要有高端品牌,要有优质服务。”
王国卿认为,要通过举办品牌赛事,带动体育教育培训、金融服务、广告宣传、赛事转播、装备制造等产业的发展,延伸体育产业链条,丰富体育产品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体育消费需求。
完善体育产业结构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容。对此,干以胜表示,当前要落实好中央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关指示精神,体育产业
“创造新供给,释放新需求,还有很大余地,关键是把质量和效益搞好”。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傅克诚则建议建立适应冰雪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规划,朝着“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目标去进行顶层设计。
人才匮乏如何破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