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十点读书会
十点读书会,遇见一群爱读书的人,做一些有趣的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单向街书店  ·  【单向历】2 月 11 日,宜柔软 ·  昨天  
十点读书  ·  动不动就生气,会害了自己 ·  3 天前  
十点读书会  ·  99元抢苹果同款手表!测血压、血脂...30 ... ·  3 天前  
十点读书会  ·  全体广东人的噩梦,快要吃吐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十点读书会

你对感情的信心,就是对整个世界的信心

十点读书会  · 公众号  · 读书  · 2017-06-09 21:39

正文

文 | 武志红、青音

十点君说:

人的这一生,总是避不开爱情与婚姻这个关口。 对爱情的看法,往往折射着你对这个世界的理解。 一个人如果对爱情充满信心,心中便会更加坚韧而又柔软,对这个世界也会更加温柔,更有信心。



一直以来让我纳闷的一件事情是,我这辈子就只有一次相亲。


那是报社的一位同事,将他妻子最好的朋友介绍给我,我们彼此有好感,但我处在情绪非常低落的状态,后来没发展起来。


本来觉得这没什么,但逐渐发现,身边的朋友在婚龄时,多有一大把相亲的机会,或家人介绍,或好友介绍,或同事张罗。


后来想,也许是因为一个报应吧。


还是在初中时,在老家村子里,就已经有三个媒人上来张罗相亲。我妈妈问我的意见,我都拒绝了,说以后都拒绝吧,我隐隐觉得,这不是我该有的婚姻的样子, 我希望,我的婚姻,能有我看的小说中那种爱情的感觉。



虽只是农民子弟,但我把能找到的书全看了,初中时还开始自己花钱买小说什么的,所以对书中描绘的爱情很有期待,而对村里那种盖房子娶媳妇生孩子再盖房子娶媳妇生孩子的简单循环,实在是有深刻的抵触。


看来是,既然你把相亲给拒绝得这么干脆,以后就再也不给你相亲机会了。

写文章时,我经常使用“中国式**”这样的说法,这让很多读者反感,有一些喜欢我文章的读者说,你能不能不用这样的词汇,不然我实在是有抵触。


但没办法,太多时候, 我觉得必须使用这种词汇,使用这种表达,才能表达出我的感觉。


譬如相亲这回事,就是带着相当的中国特色的东西。当然,它不是中国独有的,像印度和穆斯林世界,相亲也很普遍。但在欧美国家,相亲就是相当罕见的方式了,他们主要是自己去追求。


为什么会这样?台湾学者孙隆基的说法是,他对于华人青年的观察是,他们难以主动发起恋爱的诉求,而在遭遇拒绝时,会有不可承受的挫败感,还可能会爆发出巨大的破坏性愤怒,所以被动的相亲是一个比较合适的选择,既然是被动的选择,那么被拒绝时,就不是“我”的选择被拒绝,而是介绍人的选择被拒绝了,这样“我”产生的羞耻感就会弱很多。


这份羞耻感,是可以要人命的。



一位男士对我说,他大学宿舍一哥们,几年追求一女孩未果,非常落魄。看着室友的那份痛苦表现,他发誓说,他绝对不会让自己陷入到这种局面中。


结果就是,直到28岁时,他还没有谈过一次恋爱,后来是通过相亲而走向了婚姻。


类似的,我认识的一个非常美的大龄美女说,在恋爱中,她绝不会主动,必须要对方给了足够的爱的证明,她才会向前迈一步。


其实,我也是这种人,构建爱情的能力一塌糊涂,但我的好处是, 尽管伤痕累累,但我总能充满勇气地去追逐, 由此形成了很多体验与思考,还写了《为何爱会伤人》这样的关于中国式恋爱的书。

一次,写王家卫的《一代宗师》的电影影评时,我心中冒出这样一句话: 一个人对爱情的信心,就是对整个世界的信心。



然而在爱情中,我们为什么如此脆弱?


青音和我的这本书,谈的就是这个问题。从恋爱、婚姻、家庭到养育,都可以看到这份脆弱。


这像是一个恶性循环: 爱情不能坚韧,是因为我们的婚姻、家庭与养育非常有问题,导致孩子的心非常破碎,漏洞百出;破碎的心,又不能构建爱情,以至于婚姻与家庭,不能建立在一个非常的基础上,于是先天不足,必然脆弱……


譬如我们一再谈到的中国式好人,学者崔卫平也讲过,他们在事业、社会等外在的领域中,有各种好处,但在家庭内,特别是夫妻关系中,他们没办法贯注激情,也不能构建亲密。


从恋爱、爱情、婚姻、家庭到养育的各种中国式问题,我做过很多思考。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