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女子大学毕业生
1913年,美国教会美北长老会、美以美会、监理会、美北浸礼会和基督会决定在长江流域联合创办一所女子大学,劳伦斯·德本康夫人成为第一任校长。1914年,学校正式定名为“金陵女子大学”,中国第一所女子大学诞生。学校是诞生了,但是在当时的中国,女子受教育的都不多,何况是读大学。因此,金陵女子大学有大学的名义,却无大学的学生。
1915 年9月17日,金陵女子大学正式开学,招到学生11名,而学校教职员就有6名。的确,11人,在现在的中国,这样的人数连开个补习班都不够。但我们要设身处地地想,在男尊女卑的时代,还有家庭肯让女儿上大学,那可是莫大的进步啊。而且,各位可别以为学生人数少,这大学就不像样。金陵女子大学租下了南京李鸿章的故居来做校址,有100 多间厢房可作学生宿舍、教室、礼堂及办公室,配有球场、菜地和花园。对于那11名在读的学生来说,在这种地方上学跟度假有什么区别。
科科,还是有区别的。度假很快乐,上学要考试的。 金陵女子大学的教学管理非常严格,入学有招生考试,在学注重平时成绩。主修文科的必须选读一门理科,主修理科的必须选读一门文科。考试60分为及格线,但是60分得不到“积点”,学生必须得到一定的“积点”才有毕业证。换言之,学生每门每次考试都得60分的话,她是不可能毕业的,只能做一名及格的肄业生。1919年,金陵大学的首批学生毕业,共有5人。咦,不是有11名学生吗?还有6人呢?
不好意思,没能毕业,继续上学。
别看刚开始入读人数少,但劳伦斯·德本康校长认为金陵女子大学是所有前途的大学,不能总是在租赁的场所办学。虽然李鸿章故居不错,但毕竟不是自己的地方。但是,要有自己的地方是需要钱的,就这十来个人的学校哪来的钱呢?不怕,美国有。1919年,德本康夫人回美国筹集资金。1921年,美国各教会为金陵女子大学提供60万美元经费。德本康夫人在宁海路一带购置160亩土地,创建一个真正属于金陵女子大学的校园。 校舍由美国建筑师墨菲和中国建筑师吕彦直共同设计,1923年建成会议楼、科学馆、文学馆及三幢学生宿舍,还有一个以人工湖为中心的花园。哇,谁不想在这样的校园里读书啊。想是可以的,真要读就得费思量了。
旧照
因为,金陵女子大学的入读费是中国大学里最贵的。1919年的学费是每年二百块(圣约翰大学160,清华40),注意,这学费只包学,其他是不包的。比如读书总得有书吧,所以另收课本费二十块。来校总得穿衣吧,所以另收校服费十块。在实验室上课的话,二十四块实验费是跑不掉的。去图书馆看书呢,嘿嘿,免费;但别那么快开心,借阅卡要十块。那得什么样的家庭才能负担得起一个女儿的大学历程啊,所以,金陵女子大学一直招生不多,办学36年,毕业生只有999人。
金陵女子大学的口语课旧照
虽说金陵女子大学收费很贵,但物有所值。学校请来的教师都是重量级的学者,有中文系主任陈中凡、社会学系主任龙冠海、地理系主任刘恩兰、化学系主任吴懋仪、体育系主任张汇兰,美国教师当然也有,名字我就不说了,说了也不认识。金陵女子大学的强大师资和严格招生,使得学校的毕业生个个卓越。1921年毕业的学生严彩韵,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继续深造,门门功课成绩为 A 。美国纽约州大学委员会表示:“在金陵女子大学获得学士学位的毕业生可以不经考试直接进入美国大学的研究院深造,攻读硕士学位。”(《金陵百屋房——金陵女子大学》孙海英著)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要求金陵女子大学向中国政府备案。1928年,德本康夫人辞去校长职务,学校的第一届毕业生吴贻芳担任校长。
吴贻芳校长
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12月,南京陷落。金陵女子大学(当时名为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由教务长明妮·魏特琳(或译沃特林,中文名华群)负责留守,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将难民营设在学校内。从12月13日到17日,金陵女大难民所收纳了8000多位难民,学校所有的大厅和走廊都住满了人,魏特琳为了保护他们耗尽了心血。她制作了一面巨大的美国国旗铺在校园当中的草坪上,向日本军队声明此处是美国区域。魏特琳在写给金陵女大校方的报告中说:“我们怎么也忘不了在校门口目送妻子、女儿进入收容所的那些丈夫、父亲的面容。” 1938年初,金陵女子大学共容纳了1万3千名难民,魏特琳被难民称为“观音菩萨”。1938 年7月30日,国民政府秘密地授予魏特琳外国人最高荣誉——“采玉勋章”。但长期劳累和过度的精神压力,导致魏特琳患上严重的忧郁症。1940年10月20日,魏特琳写信告诉她的朋友:“不管我多么努力不再去想别的事,但是,我的精神似乎正在一步一步地走向崩溃。”1941年5月14日,魏特琳自杀身亡,她遗愿在墓碑上用中文刻上了“金陵永生”四个字,以示她对南京、对金陵女子大学的眷恋。
1951年,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和金陵大学合并为金陵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时,金陵大学被撤销,原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校址成为新建立的南京师范学院(1984年改名南京师范大学)校址。
南师校训:正德厚生,笃学敏行(小编的母校)
上一期:民国时我们曾有“东方哈佛”
在“时拾史事”公众号连载了近一年,被很多人追看过的《宋朝短信》已经出版啦。购买请戳宋朝有人@你:这就是霸道员外的日常,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