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我,加★关注★不迷路
正文↓
1643年,皇太极突然离世,原本最有希望继位的长子豪格已经34岁,但最终登上帝位的却是年仅6岁的顺治帝(福临)。
这一决定不仅让人大跌眼镜,更引发了无数后人的猜测。究竟豪格为何会丧失皇位继承权?而多尔衮和济尔哈朗又有何深谋远虑?那年八月,皇太极的突然离世令大清高层陷入一片混乱。由于皇太极的猝死,未及留下明确的王位继承人,朝中各方势力纷纷蠢蠢欲动。此时,最有实力争夺王位的候选人是豪格和多尔衮,其次是年仅6岁的福临和2岁的博穆博果尔。豪格作为皇太极的长子,身份显赫,继承王位似乎顺理成章,名正言顺。豪格自幼随父东征西战,立下无数战功,但在皇太极心中,他始终难以担当大任。豪格曾因三次触犯父皇,先后被贬黜、降职、罚银,这些记录在朝中广为传播,成为他难以洗刷的污点。在一次事件中,豪格因被赋予和硕亲王的封号后不慎泄露了机密,并散播了对皇太极的不满言论,因此遭到了严厉的惩罚。他被降职为贝勒,被罚款千两白银,同时被迫交出了掌握户部大权的职位。尽管在后来的锦州战役中,他凭借出色的表现重新赢得了户部的掌控权,但好景不长。都统鄂莫克图为了巴结豪格,采取强硬手段迫使一位蒙古首领的女儿成为豪格的妻子。这一举动触怒了皇太极,导致豪格再次失去户部职权,并被重罚千两白银。到了崇德四年,豪格在出征大明后凯旋归来,因此得以官复原职,并获得万两白银的赏赐。然而,在第二年,当皇太极命令他与多尔衮再次围攻锦州时,豪格的行为再次引发争议。虽然在战役初期,他多次成功击退明军,但在后期,他却擅自允许手下士兵离开战场回家探亲,这一举动为明军提供了宝贵的喘息机会。这种严重违反军纪的行为,最终导致豪格被降职为郡王,而多尔衮则幸免于同样的惩罚。多尔衮作为皇太极的弟弟,尽管年仅31岁,却以勇谋兼备著称。他自16岁起便随皇太极南征北战,所向披靡,被誉为“战神”。多尔衮在军事上有着独到的见解,常常令皇太极刮目相看。多尔衮明辨是非,赏罚分明,多次受到皇太极当众赞赏,称立、户、兵三部从此无须忧虑。他不仅手握重兵,还忠心耿耿,从未对皇太极的皇位产生过威胁。多尔衮深知,在动荡不安、连年征战的背景下,任何内乱都将对大清造成严重损害。一派是以郑亲王济尔哈朗为首的六旗亲贵,他们坚定支持豪格。另一派则是以多尔衮的弟弟为首的两旗亲贵,他们力挺多尔衮。尤其是在选举的关键时刻,两派的争论愈发激烈,各自拿出充分的理由支持自己的候选人,使得局面更加复杂和紧张。豪格见六旗亲贵支持自己,而多尔衮的两旗亲贵寥寥无几,心中暗自得意,以为皇位已唾手可得。他不由得回想起父皇皇太极当年登基时的情景,那时众臣多次跪求皇太极登基,皇太极却多次推让。于是,他谦虚地说道:“诸位,我福薄德浅,实难担当大统之重任。”言毕,他故作低调地退出了继位问题的高层会议。他迅速站了出来,主持会议,并说道:“既然豪格无意皇位,不如立九阿哥福临为帝。”接着,他提出了一个建议:“福临年幼,尚不具备处理朝政的能力,由我和济尔哈朗共同辅佐他管理政务,这样既能稳定局势,又能确保大清的未来。”谁能料到,多尔衮竟主动放弃了皇位的竞争,提出了这样一个出乎意料的建议。亲贵们对此毫无预料,惊讶之余,全票通过了这一提议,对多尔衮的谦让与大将之风深感敬佩。于是,年仅六岁的福临顺理成章地登上了帝位,成为顺治帝。而多尔衮和济尔哈朗则被任命为摄政王,掌握了朝中大权,地位仅在顺治帝之下,成为万人之上的重要人物。豪格原本自信满满,以为自己稳操胜券,却因过度高估了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地位,而最终一败涂地。他独自坐在书房内,反复思索着这一系列意料之外的变故,心中百感交集。豪格内心独白:“我究竟在哪一步走错了?为何那些曾经支持我的人,如今都站在了多尔衮一边?”多尔衮虽然没有登上皇帝的宝座,但辅佐一个6岁的孩子,大权仍然在握。他深知,自己和豪格如果二虎相争,必将带来一场灾难。而以济尔哈朗为首的亲贵们坚持让皇子继位,不论是豪格还是福临,只要是皇子就行。多尔衮的这一决策,既顺应了亲贵们的心愿,也为自己赢得了辅政的机会。多尔衮在处理政务时表现出色,深得朝臣和百姓的信任。他深知自己的权力虽然大,但必须谨慎行事,以免引起顺治帝和其他亲贵的猜疑。多尔衮内心独白:“我虽然没有继位,但只要顺治帝能治理好大清,我愿意为他保驾护航。”
· 完 ·
/ 推荐阅读 /
▼
一天,官员喝多了酒,看到年轻貌美的丫鬟,便强行宠幸了她。事后,官员拍拍屁股,跟没事人似的,谁在意一个小丫鬟的命运?
清朝一女子效仿木兰从军,结果却在军营里有了身孕,最终下场令人唏嘘
发现更多皇宫秘闻
请点击下方卡片▼【关注紫极女史】
点亮“在看”,让历史不再是个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