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我们可以做很多事,也可以无所事事。著名摄影家陈锦,只安静的做了一件事——拍摄家乡的市井人生。
陈锦,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纪实摄影委员会委员,四川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代表作《茶铺》、《相》、《市井》。
《市井》作品一出,受到了各界广泛关注,一时间,各种荣誉和奖项接踵而来,中央电视台、日本NHK专门跑到成都采访他。他的照片荣获中国摄影界最高奖项:国际民俗摄影人类贡献一等奖。而这一切是陈锦拍摄之初没有想到的。
摄影师肖全看到陈锦的照片,非常惊喜地说:”我才只看了几张照片就来电了!成都因为有一个陈锦这样有眼光有觉知的摄影师,历史从容地在我们面前划过,他的图片锁住了……”
有一群平时喜欢玩鸟的老茶客,这群人都有着较为严格的生活规律:早起带着鸟儿去河畔、公园等清幽场所溜达晨练,至午时回家吃饭,然后小睡一会儿,约下午两点左右再提着鸟笼子陆续相聚于“兰园”。此刻的茶铺是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候,约二十张茶桌座无虚席,鸟语人声杂伴相存,弥漫出一派快乐祥和的环境气氛。
时间拉回1983年深秋,那时陈锦在故宫博物院仔细拜读了《清明上河图》,被那些栩栩如生的生活场景所震撼,于是谋生了为自己的家乡成都拍摄“肖像照”的想法,而这一拍就是30年,10万张照片。
每天凌晨四五点,天微亮,陈锦就开始行走在大街小巷,见证着一个个日常的城镇时光。他赶场、喝茶、听戏,过着最平凡人样子的生活。
狭窄的街道,街上的老人,满街乱窜的孩子,菜市场卖猪肉的老汉,剃头匠,以“修补”为业的手艺人……每一幕都是时代的结晶,都是原汁原味的市井中国,也都是陈锦所珍惜的宝藏。
陈锦最喜欢拍茶馆,因为这里最自由,也是成都文化的代表。为了拍摄到最真实的茶客状态,陈锦自己也成了茶客,成天泡在茶馆里,买碗茶,和喝茶的人聊天摆龙门阵,听评书、看川戏,很是悠哉。
也正因如此,没有人觉得陈锦是一个拍摄者,只是把他当成一个普通的朋友,因此他能捕捉到茶客与鸟儿逗趣,悠闲读报看书,发呆、养神、打瞌睡,享受按摩、掏耳朵这样人的随意和自在的状态。
茶馆里会发生很多有趣的事情,曾经有一位当年的老茶客,去世时,子孙抬着他的灵柩到他生前常常去的茶馆告别,这一别就是永恒了。
茶馆在茶客心中的地位比我们想象中的高很多。
说起四川说起成都,当然离不开川剧,陈锦舍弃了高大上的剧团表演,而是去乡村小镇拍摄在人民生活中的小戏班子。
受历史上自然经济的影响,一年中演出市场也有“旺”“淡”之分:温暖适宜的气候,传统节假日期间,乡村农闲时,人们有功夫有心情看戏,属 “旺”季,届时戏班组成也多,演员的收入尚可;遇严寒酷暑,或农事吃紧,演出市场进入了“淡”季,戏班经营入不敷出,许多戏班只好打烊,演员们要么回家“赋闲”,以待下一个“旺”季的来临,要么另谋生路。
他为了拍摄戏班子里的日常生活,跑到戏班子里面和大家同吃同住,一天一天的生活,慢慢和很多演员变成了朋友。当然,他镜头下的戏台生活也最接近本来的样子。
小戏班子往往以城镇边缘,尤其是广大农村作为自己的活动空间,沿着各场镇迁徙。那时大人和小孩都爱看戏,热闹无比,一有唱戏了,整条街的人都跑过去看。而现在这样的戏班子越来越少,因为没有观众了。
一不小心那个时代已经过去,很多东西也在逐渐消失,图片和影像成为缅怀的最好方式。
陈锦说,“人的一生做不了几件真正的大事情,但是只要能做哪怕一件、两件你认为值得的事,对自己的人生来说,也是一种慰藉。”
陈锦一路都很淡然,他的作品既有“街头巷尾”的世俗景观,也有发人深省的艺术表达,雅俗共赏才是最好的艺术。
亲笔签名版
陈锦老师的摄影作品集《市井中国》亲笔签名版已登录米拍图书,爱书的你赶紧把这份乡愁带回家吧!
陈锦老师正在为米拍图书现场签名
▲扫描二维码购买亲笔签名版《市井中国》
现场签售
同时,陈锦老师《市井中国》新书见面会将于本周日(4.23日)下午13:30在文轩成都购书中心举行,现场将汇集多位著名摄影家,一起畅谈摄影的那些事,我想爱摄影的你应该不会错过。
摄影不止是技法,更是世界观。
周日见。
------------------------
推荐一个专业的摄影图书公众号:米拍图书
这里有你想要的所有摄影类书籍
如果没有,那就后台回复告诉馆长
馆长会帮你寻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