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隐喻的特性及其在报纸与医疗健康中的应用
1.隐喻的特性
在西方修辞学相当长的历史中,隐喻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种诗意的想象力和修辞学蓬勃发展的载体。一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隐喻被视作语言特有的本质特征,而非思想或行动方面的问题(Lakoff & Johnson,1980:3)。这种观点可以追溯到古典修辞理论将隐喻归于修辞五艺(取材、布局、风格、记忆、发表)中的“风格”。但自二十世纪早期,这一观点得到了修正和扩展。美国当代修辞学家、新修辞学领军人物肯尼斯·伯克(Kenneth Burke)通过对修辞格的“最终效果”的探索(超越于古典修辞学的“即场说服效果”),发现隐喻对社会、政治以及知识体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他认为,隐喻在本质上不是语言的装饰,而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工具(Burke,1945:503)。
著名语言哲学家乔治·莱考夫(George Lakoff)和马克·约翰逊(MarkJohnson)在其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首次提出概念隐喻理论。他们认为,人类的概念体系是“由隐喻界定和建构的,人类的思维过程主要是隐喻性的。”(Lakoff & Johnson,1980:6)。按照莱考夫和约翰逊的理论框架,隐喻分为始源域和目标域两个领域,其实质就是实现从一个耳熟能详、容易理解、具象化的始源域到一个不熟悉、难理解、抽象化的目标域的映射过程。目标域的实体、属性和认知过程在始源域中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依据人类最基本的经验结构,始源域与目标域有着共同或类似的结构。始源域的某些特征通过映射,使目标域获得相应的特征。始源域和目标域中两种本不相关的事物,因为特征的投射而融合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王晓俊,2013:12)。
布斯总结了从亚里士多德到理查德·怀特利(Richard Whately)的隐喻评价标准,并提出评价隐喻的五个标准,即活跃(active),简洁(concise),适当(appropriate),适合观众(accommodated to the audience),建立修辞者的人格(building ethos for the speaker)。活跃的隐喻赋予抽象的事物以活力和生机;简洁的隐喻在于运用尽可能少的语词传递尽可能丰富的内容;适当的隐喻则要求隐喻的使用与其语境及劝服任务匹配;适合观众则是指隐喻要适应观众的喜好;建立修辞者的人格是指隐喻要建立起修辞者的可信度(Booth,1978)。
2.隐喻在报纸及医疗健康方面的应用
国外学者也对报纸新闻文本中的隐喻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梵·迪克(Teun AVan Dijk)曾提出,在世界大部分地区,由于报纸普及,新闻文本已成为研究隐喻用途的重要载体,报刊上所使用的隐喻在影响舆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VanDijk,2002:108-120)。蒂娜·凯伦梅尔(Tina Krennmayr)认为,隐喻是新闻语言的一部分,它在新闻报道中出现的频率比在小说、日常会话中更高。人们研究报纸上的隐喻,是因为它们拥有修辞或意识形态领域的力量。凯伦梅尔强调了报刊中隐喻的情境化特征,通过研究新闻文本嵌入的情境,深入的话语分析有助于凸显隐喻的功能(Krennmayr,2015)。
隐喻的使用不仅可以促进人们对健康问题的理解,还有助于医务人员讨论各种复杂和不确定的疾病问题。安纳托尔·布罗亚德(Anatole Broyard)指出,运用隐喻来解释疾病是必要的,它们至少能降低对医疗术语理解的难度(Broyard,1993)。艾洛利嘉(A. Arroliga)等学者的研究发现,医生通过使用隐喻来增加患者对复杂医疗程序的理解(Arroliga,Newman & Longworth,2002)。塔利(J.Talley)发现,科学类、文化类和公民类的隐喻被广泛应用于健康素养的推广上(Talley,2016)。
部分国外学者也研究了隐喻在医患关系中的应用。贝尔赛克等人(A. E.Beisecker)研究了家长式和消费主义的隐喻在描绘医患关系中的用途(Beisecker &
Beisecker,1993)。他们指出家长式的隐喻将医患关系视为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认为医患关系具有以下特点:医生占主导地位,控制决策过程,对患者有救治的义务;患者处于服从地位,接受医生诊断和治疗。消费主义的隐喻则将医患关系概念化为买卖关系,受过良好教育和掌握更多信息的患者要求更多地参与医疗决策,医生被认为是服务提供者,医患间的关系不是靠信任而是靠各自的责任维系。瑞萨(C. E. Reesa)和耐特(L. V. Knightb)的研究发现,战争、机器、市场等隐喻在医患关系话语中使用普遍。例如,战争隐喻投射出医患之间对于医学专业知识的认知障碍问题,从而导致医患的立场不同(Reesa,Knightb & Wilkinson,2007)。
(二)现实情境:我国的医疗改革和医患冲突
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国内有关医患纠纷的研究稳步增长。研究发现,医院和病人的冲突源于以下原因:(1)由于医疗改革市场化和国家投入资金不足,医院从非营利性转为营利性,导致医疗费用迅速上涨,从而引起患者不满和愤怒;(2)医务人员的“家长式”态度和医生的繁忙程度,使得医患沟通不充分;(3)高昂的医疗费用也增加了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期望值;(4)一些医生训练不足或疏
忽导致误诊误疗;(5)医院和调解机构没有妥善处理患者的投诉;(6)患者自身的问题和不适当的行为(常健,殷向杰,2014;段桂敏,余伟萍,李家伟,2016;高金庆,马旭之,杨威,2011;朱力,袁迎春,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