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清华同衡规划播报
专业视角的规划资讯传播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黑马程序员  ·  喜报!应届生均薪破万,最高薪资24000元! ·  昨天  
黑马程序员  ·  喜报!应届生均薪破万,最高薪资24000元! ·  昨天  
软件定义世界(SDX)  ·  指标数据体系建设分享 ·  2 天前  
大数据与机器学习文摘  ·  OpenAI ... ·  3 天前  
91运营网  ·  91运营网vip会员早鸟票抢座ing!! ·  3 天前  
艺恩数据  ·  艺恩数据祝您开工大吉!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清华同衡规划播报

观点 | 西成高铁全面开通,中国腹地或将崛起6万亿级“超级城市群”

清华同衡规划播报  · 公众号  ·  · 2017-12-12 17:29

正文

12月6日,西安至成都高速铁路全线开通,这是我国首条穿越秦岭并实现4G信号全覆盖的山区高铁。有观点认为,这条铁路的开通,也许将会形成以西安、重庆、成都为中心西部城市群,并最终成长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强力新引擎。


内容来源:瞭望智库(zhczyj)、重庆马路社、悦西安、西部城市、华商报

注:本文略有删改,但不改变文章原意


01

上午吃泡馍晚上涮火锅


西成高铁全长658公里,出西安,向南经安康、汉中,至四川省过广元、绵阳,终达成都。


西成高铁运营时速250公里,初期运行时间约为4小时,年底调整后为3个多小时。 全程票价二等座263元,一等座397元,上午吃泡馍晚上涮火锅完全不是问题。


西成高铁不但快,而且还 解决了乘客旅途上的4G信号问题 。有乘客表示,在西成高铁上看高清直播非常流畅,毫无卡顿。


这种体验完全颠覆了我们过去的体验。


有观点认为,这条铁路的开通,不单单连接了火锅与肉夹馍、兵马俑与大熊猫、把好吃的好耍的连成线。 更重要的是,它 连接了西安、成都、重庆,这三座西部地区最具发展活力的城市,并以此为中心形成一个“西部城市群” ,为西部的强势崛起装上了一个助推器!


西成高铁开通后,西安和成都这两座城市将实现郊区化,直接推动两地发展。


此外,今年9月29日通车的 兰渝铁路与西成高铁在广元交汇 ,从重庆到西安,可以直接借道广元北上,通行时间也大幅缩短至5小时。


川陕渝的交通瓶颈被打通。


于是,很多人认为,这条铁路的开通,也许将会形成以西安、重庆、成都为中心的“西部城市群”,并成长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强力新引擎。


其实,在2007年左右,就有人提出过与“西部城市群”类似的“西三角经济圈”: 以重庆、成都和西安为核心,建设联接西南西北版块的经济合作区域,成长为中国西部经济重心和经济高地


当时,“西三角经济圈”总面积22万平方公里,人口1.18亿,包含47座城市,GDP总额1.5万亿元,占整个西部的33%。


设想很精彩,当时的三地政府也曾积极推动,但由于种种原因,进展并不顺利。


02

最具发展活力的“西部城市群”


10年后的当下,西安、重庆、成都三地的合作基础和背景都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产业发展上各有优势,可以“各显神通”。


以西安为核心的关中经济圈


能源和矿产资源也很丰富,全国14个亿吨级煤炭基地中,陕西就有3个;

核心西安是整个西部地区省会中,在校研究生数量最多的城市,比成都和重庆都要高,科研实力位居全国前10;

在高新技术、装备制造业和航空航天业等方面优势明显;

在发展农副产品和旅游方面也有一定潜力。


与川渝经济圈牵手后,西安可以打通南下的交通,这样一来,陕北的能源、关中的制造业可通过重庆万州打通水路进入出海道。


除此之外,重庆、四川人口大约1.1亿(2009年数据显示),为陕西提供了庞大的市场。


成都经济圈


电子、航天、商业、轻纺发达;

创意产业、服务性行业、娱乐等行业比较发达;

人口接近1亿,市场庞大,而且倾向于消费型经济;


汽车和电子信息产业,都被西安和成都作为重点发展的产业。


西安电子信息多年来持续上升,目前稳定在一个较高水平,成都电子信息则呈现出总量大,质量高,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的特点,两地可以优势互补。


西安和成都过去还都是兵器工业基地,两者有望在航天军工领域实现产业互补。


与陕西联合后,如果再解决“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交通瓶颈,就可以获得北上的出口,进一步打开市场。


重庆经济圈


在体制创新、改革与试验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工业基础雄厚,制造业相对较发达,主要发展大机械、大化工;

科技转化能力强,在IT、信息产业方面也有长足发展。


由于天然的地理优势,重庆与成都两地在交通上早已实现便捷连通,已经发展成为西部人口稠密、产业集中、城镇密度高的区域。


西安加入后,重庆可以拓展经济纵深,进一步实现产业升级,并通过万州连接西安,使得重庆与欧亚大陆桥连接起来。


此外,川渝地区缺油少煤,可以获得陕西强大的能源支持。


并且, 与10年前相比,西安、成都、重庆的发展迎来了诸多利好 ,发展节节攀高。


2009年,西安、成都、重庆的GDP分别为2190亿元、3901亿元、5096亿元,在全国城市GDP排名中分别位居第36位、第14位和第7位。


到了2016年,三城市的GDP分别达到了6480亿元、11721亿元和17010亿元,在全国的排名分别跃升到了第26位、第9位和第6位。


现在,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区域经济一体化也已渐成主流。


12月6日,西成高铁的开通又进一步突破了地理上的限制,建立起了一个快速联系的通道,相互之间来往只需要3—5小时,改变了两个城市的城际关系。


除了经济数据很亮眼之外,三城都狠狠地抓住了符合自己特点的发展机遇,给未来增添了更多精彩想象。


03

西安誓当“中国孟菲斯”


一个城市就像一个公司,要想发展,就得打造自己的专属品牌,这样才能有足够的吸引力。


多年来, 西安也在打造自己的品牌——“中国孟菲斯” 孟菲斯是美国中部的一座小城,一度非常衰败。后来,由于国际物流巨头联邦快递的入驻,这座城市不但起死回生,而且“野蛮生长”——连续十几年居于全球货运吞吐量机场的首位,依托航空物流业的发展,带动地方经济重新起飞。

孟菲斯机场成群的联邦货运班机(图源:重庆商报)


同样作为中西部城市的西安,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 对于这样的城市,机场和港口是发展基础设施最顶级的两大王牌,谁掌握了这两大王牌,谁就能在全球经济体系中占据“沿街商铺”的黄金地段。


西安没有海港,所以航空承载了这座城市“弯道超车”的梦想。 目前,西安的咸阳机场已经是全国八大机场之一,从西安起飞,2小时内可覆盖全国70%的领土和85%的经济资源。


但是,这还远远不够。


上个月,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规划获得国家民航局同意,扩建后的西咸机场航站楼总建筑面积将达到惊人的115万平方米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东航站楼(T5航站楼)规划效果图(图源:西部网)


届时,将与扩建后的广州白云机场航站楼规模(115万平方米)相同,妥妥位居中西部第一。

2021年预计大陆机场规模排名(图源:悦西安)


当然,只 有机场可不行,西安引来一批行业大佬建设物流总部:


京东把整个无人机总部和研发中心都搬了过来;

圆通投资了航空公司和科技公司;

中通建起了西北电商物流产业园;

海航物流更是直接把物流总部搬来西安,成立海航现代物流集团,首批划转近40家公司,总资产超过1800亿元;

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称要在西安打造“一城二港三中心”;

今年8月在西安召开的首届世界西商大会上,阿里巴巴集团宣布将在西安市建立阿里巴巴西部总部......


对于这些企业来说,在西安大手笔布局是十分明智的。


西安是中国地理的几何中心(另一说是兰州),在此建物流总部,可以较好地兼顾国内与国际两个市场: 既可相对均衡的到达周边省份与地区,也能最大限度的占据靠近“一带一路”国际市场的有利区位


这个区位条件,是成渝等西部城市无法比拟的。


除了打造自己的专属品牌,西安在其他方面也是全力出击。


第一,“小题大做”。


2016年12月24日,上任不久的西安市委书记王永康来到西安市城墙景区暗访环境卫生清洁工作, 却在城墙上王永康俯身捡起了27个烟头——古城 西安的环境卫生需要被重点关注。 随后,“烟头革命”和“厕所革命”轰轰烈烈展开,并拓展到治污、治霾。


第二,“留住孔雀”。


西安高校云集,科教资源在全国排位靠前。但尴尬的是,西安留不住人才,大量人才毕业后纷纷前往东南沿海就业。


为用好百万科技人员,留住百万大学生,西安出台了“史上最宽松”户籍新政、“人才新政23条”和“招才引智20项”等新举措,拿出38亿元引进海内外人才,5个月共迁入落户11.6万人,增长了369%,西安的人才净流入率已跻身全国前四。


通过这种方式,西安与众多东南沿海的一线城市打响了“人才争夺战”。


第三,“虎口夺食”。


来自东部沿海地区的王永康一就任西安市委书记,就要求全市上下将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以“虎口夺食”的精神“大招商、招大商”,盯紧央资、外资、民资、内资、融资等“五资”,用实体经济的发展加速西安的大发展。


“虎口夺食”,抢夺的就是上面提到的京东、海航等企业,“虎口”当然就是指东南沿海城市、中部的郑州、武汉等,当然,也包括成都和重庆。


西安的城市发展跟成都、重庆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但是,明确的定位和一系列大动作,足以显示西安不可小觑的雄心和强大的后发优势。


04

成都、重庆“敢让西部变枢纽”


一直以来,无论是产业、商业还是科技、文化等方面,成都和重庆都发展的很不错。


尤其是重庆,多次领跑全国各省市GDP增长率,今年前三季度,重庆经济总量领先天津860亿元,跃升为中国经济第五城。

人口过亿,城市密集的成都、重庆(图源:悦西安)


成都、重庆的大踏步发展,也意味着两城对周边区域的影响力、辐射带动力更加明显。


在传统观念中,中国的物流模式,是内陆地区把各种各样的原材料和成品运到中国沿海,再从中国沿海运到全世界。 在这样的格局里,西部永远是中国的腹地,无法变成枢纽,即便拥有“长江黄金水道”,也只是有了一根通往东部沿海的单向导管。


实际上,笔者认为,成都和重庆这几年最大的贡献在于,刷新了西部的定位—— 西部不再单单是腹地,更是枢纽


转折点发生在2011年3月19日,中国首列中欧班列-渝新欧, 从重庆出发,经过西安、兰州、新疆阿拉山口后,横跨欧亚大陆,抵达德国杜伊斯堡

渝新欧国际铁路走势图(图源:新华社)


随后, 成都、武汉、西安、郑州 等多个城市开始效仿,中欧班列在中国各大重要城市遍地开花。


与“一带一路”相契合的中欧班列,在改变中国传统的物流及外贸格局的同时,也使得中国西部从腹地一跃成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重地。 其中, 重庆和成都开行的中欧班列次数,位居前两位


此外,今年8月29日, 重庆还联合贵州、广西、甘肃共同推动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的建设 9月25日,渝黔桂新南向铁海联运通道实现常态化运营。 货物从重庆至东盟主要港口的运输时间为7—10天,比传统江海联运模式到东盟缩短了10到15天。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