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知乎日报
提供最好的资讯评论,兼顾专业与趣味。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Quora文选英语  ·  老外说How big of ...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知乎日报

以科学为方法,「2024 知乎科学季」如约而至

知乎日报  · 公众号  · 问答  · 2024-10-10 22:44

正文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

1857 年的夏天,在欧洲的一块农田,有一个「怪人」开始了一件被周围人看来毫无意义的举动——种豌豆。在此后长达八年的时间里,他一共研究了 28000 株豌豆,并对每一株豌豆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观察。植株是高还是矮?花朵是腋生还是顶生?颜色是黄还是绿?他对不同代的豌豆性状和数目进行观察、计数和分析,付出了极大的耐心和严谨的态度。

在生命科学史上,包括达尔文在内,许多热衷于植物杂交试验的专家们,面对得到的一堆堆杂交数据,理不出任何头绪。八个寒暑的辛勤劳作,这个「没事找事的怪人」发现了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人们分别称他的发现为遗传学第一定律(基因分离定律)和第二定律(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他就是「现代遗传学之父」——格雷戈尔·孟德尔。


由知乎携手科普中国联合举办的「2024 知乎科学季」,伴随一年一度的「诺奖巡礼」,如约而至。

正式介绍今年的科学季之前,我们想为孟德尔先生停留片刻,向认真、严谨的科学精神致敬。

在生物学史上,孟德尔是第一个运用数学方法来研究生物学问题的人,他以耐心而全面的数据收集方法为后人树立了榜样。他是一个业余科学家,没有通过教师资格考试,生物学课程不及格,动物学考试甚至答不上最简单的问题,考官说他完全没有科学头脑,他却是人类遗传学的奠基人。


我们正身处瞬息万变的时代。

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关于未来的想象,令一部分人欣喜。旧秩序、旧格局被打破,迷茫、恐慌、不确定,也正暗流涌动。衰老、疾病、死亡,依然是人类无法逃避的自然规律。气候变化、资源短缺、AI 降临,人类命运将通向何方?

在急速变化的世界,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渴望离真理更近一步。

可是,人类如何才能抵达真理?

如果孟德尔作答,他可能会告诉我们:从认真观察一颗豌豆开始。

两百多年前,孟德尔把豌豆作为研究对象,以科学为方法,揭开了遗传的奥秘。

两百多年后,AI 全面拥抱人们的生活。刚刚揭晓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将殊荣授予机器学习领域,标志着 AI 在多领域的突破正深刻影响我们的未来。同时,我们也看到,高度智能化融入我们的生活,大数据与算法深度参与社会决策,越来越多的结论和答案被「随意」呈现,专注力缺失、感知力下降、真与假难辨……

机遇与挑战背后,我们越发感受到,那份来自科学的思考、科学的判断、科学的方法,也许比科学结论本身更为珍贵。正如天文学家卡尔·萨根所说:科学不仅仅是知识的集合,它是一种思考的方式。


今年科学季的主题是 ——「以科学为方法」。

我们相信,科学不仅仅是对现象的解释,更是一种方法,一种探索世界的态度。

我们分明看到,两百多年前的那道代表严谨、理性、执着的科学之光,正穿过欧亚大陆,跨过人类文明的时区,凝望着这个好奇心喷薄的时代,并依然为人类提供解法,带给我们行动的力量。

借着这束光,2024 知乎科学季的火焰正在燃烧。


⭐9 月 26 日-10 月 16 日,「诺贝尔奖巡礼」圆桌火热进行中。2024 年诺贝尔奖陆续揭晓,今年的奖项会花落谁家呢?你又有哪些期待?已揭晓的奖项中,如何通俗地理解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情况?物理学奖为什么会颁给 AI 领域?文学奖今年会颁给亚洲人吗?


🎖️10 月 10 日-10 月 15 日,18 位科学、科技领域的大咖,将「以科学为方法」,共同「追问」那些「搅动当下,影响未来」的议题。每天,我们都将为你带来两个「科学追问」。

今天,我们邀请到华裔数学家张益唐教授、李开复博士以及知乎新知答主图灵的猫,领衔问答。


💡10 月 14 日-11 月 13 日,「抓住那个好奇心」创作活动正式启动,以科学为方法,从好奇心开始。爱因斯坦说:我没有特别的才能,我只是对世界充满了狂热的好奇心。人类不能没有好奇心,它不只让我们问「为什么」,还让我们追问「为什么不」。我们想邀请你一起寻找好奇心、守护好奇心,抓住好奇心。


🧪11 月 4 日,我们将邀你共赴一场「非正式」科研人组会。以科学为方法,交流科研经验,分享科研思考,讲述科研故事。前辈和后辈的传承,同门和校友的相遇,不同学科的碰撞,在这里迸发着好奇与求知的火花。

✨11 月下旬,「2024 知乎科学盛典」全网播出。以科学为方法,重燃科学新想象。我们将邀请科学家、科技领袖、知乎答主以及热爱科学探索的人们,围绕新认知、新方法、新征途,一同探讨当下热门、前沿的科学议题,触摸正在发生的技术变革,想象人类可能去到的未来新世界。

这不仅是一场关于想象的科学盛会,也是一份人类未来生存指南。

以上。未来一个多月的时间,是属于科学的。


在这段与科学共处的日子里,我们期待「科学精神」被照亮,期待更多「坚守科学精神的人」被看到。

对了,开篇的故事,还有一个插曲。

那个种豌豆的「怪人」直到临终前,他的科学成就也没有被认可。他的论文送到图书馆,无人问津。他对朋友说:「让那些论文先睡上几十年吧,我相信承认我的一天终将到来!」

孟德尔说得没错。

「以科学为方法」的时代,终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