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谷雨影像-腾讯新闻
由腾讯网新闻中心出品的纪实图片故事栏目。用影像冲击心灵,感受事实的力量。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湖南日报  ·  蜜雪冰城,突传消息! ·  2 天前  
三联生活周刊  ·  福建没有的“福建面”,成了这座城的顶流小店?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谷雨影像-腾讯新闻

磨破了屁股也绝不搭车,一段属于父子间的川藏公路 | 活着

谷雨影像-腾讯新闻  · 公众号  ·  · 2017-10-21 16:54

正文


这是《活着》栏目第694次推送


国道318川藏线,成都到拉萨,是中国最美的天路,全程2072公里,从天府之国到世界屋脊,要翻越10余座海拔超4000米的高山。2017年暑假,40岁的王超把骑行川藏线作为了给儿子小学毕业的礼物,在这位父亲的教育理念中,“常识比知识更重要”。


启程


40岁的王超生于四川省南充市西充县一务农家庭,他从小便过着“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似的农家生活。90年代中国进入快速发展期,王超也被卷入“滚滚洪流”之中。王超懂得干活的艰辛,他当过保安,打过杂工,开过火锅店,这位聪明好学的年轻人慢慢积累着人生财富。到2010年。王超的公司业务范围已经涉足过采矿、餐饮、工程等。

生意做大了,应酬越多。一次偶然的机会,王超接触到了马拉松,运动带给他向上的力量把他拉出了曾经亚健康的生活状态,而他也带着儿子王润曦参加各类马松拉比赛。

在学校里,许多同学都羡慕王润曦他有个超酷的老爸。王超经常为儿子向老师请假,带着王润曦去世界各地参加马拉松,顺道进行游历。

为了这次骑行,父子俩提前半年就开始有针对性地训练。王润曦从六年级下学期开始骑自行车上下学,为此学校还专门让王超写过安全保证书。


① 成都周边格外闷热,王润曦在一处缓坡奋力蹬车,将父亲甩到了身后。

② 刚吃完午餐,王超就接到了小升初学校报名的电话。而父子二人已上路,只能委托亲友办理。

③ 晚餐后,王润曦冲澡洗去一身的汗水,而在一旁的王超还在帮儿子搓洗袜子。


即使经过了昨日11小时的骑行,父子俩第二天还是在清晨六点早早地醒来。待到十点雨后初霁,从雅安出发的二人保持着第一天的状态,用王超的话来就是“比较High”。而在临近天全县新沟村最后不到十公里连续上坡,让王超感受到了,“真正的川藏路才刚刚开始。”


① 天色苍蓝,山脉绵延不绝,父子二人骑行经过紫石关,这里是到二郎山的必经之地,以险峻著称。

② 一只小狗注视着吃西瓜的父子,骑行间隙,父子俩补充水分。

③ 为了方便骑行,父子儿人租用一辆补给车驮运行李。骑行间隙,王润曦倚着补给车打个盹。

④ 夜幕降临,父子二人在绵延起伏的缓坡路段上努力骑向住宿地新沟村。


王超和王润曦在骑行的第三天,父子俩用了5小时,翻越二郎山,抵达泸定镇。二郎山是川藏南线上从成都平原到青藏高原的第一座高山。最高海拔3437米,是青衣江、大渡河的分水岭,为自然地理的分界线。


以陡峭险峻、气候恶劣闻名于全国的二郎山,不仅是千里川藏公路上的第一道咽喉险关,被人们称为“天堑”,素有“千里川藏线,天堑二郎山”之说。

补给车途经二郎山上坡处搭上一位身体不适的女骑友,车窗外父子二人顶着烈日,奋力“爬行”。有九年藏地骑行经历的资深骑友李伊峤告诉王超“骑行川藏线心态很重要,百分之九十的骑友不搭车都到不了拉萨”。
尽管有补给车在全城保障,但王超和儿子约定,“此行绝不搭车”。


父子二人穿越二郎山隧道。这条隧道是亚洲最长的公路隧道,其中主隧道长4172米,海拔高度2182米,是国内已贯通的公路隧道中最长和海拔最高的一条。二郎山隧道2001年建成后,比原川藏公路二郎山段缩短里程25公里,并避开了山顶事故、灾害频发路段。


① 途中休息,王超给王润曦涂抹防晒霜。

② 父子翻越二郎山时,一辆从玉树开往成都的长途旅客大巴上一男子吞食路旁的石块,这一怪异举动吓坏了同车的旅客,纷纷上来劝阻。

③ 在昏暗中的二郎山隧道里骑行充满危险。王超总是在后面保护着儿子。


麻烦来了


随着骑行的深入,上坡路段开始增多,麻烦和坏天气也接二连三地到来。第四天,王润曦自行车出了故障,他坐在康定镇的车行里打着哈欠。从甘孜州泸定镇出发到折多塘村住宿,67公里的路程,父子俩耗费了整整半天,12小时。

四天的长距离骑行,还把王润曦的屁股磨破了,他只能在外裤上套上婴儿用的尿不湿缓解摩擦。


到了第五天,王润曦受伤的屁股并没有好转,反而越发疼痛,这位男孩坚持推着自行车向西步行上山。折多山以东是山区,而折多山以西则是青藏高原的东部,真正的藏区。以往,不过折多山不知川藏公路之难,这里的山口海拔4298米,路面极窄,塌方常见,冬季雨雪不断。尽管改建后的川藏公路已不复往日的艰险,但这座山依然是自二郎山隧道的贯通后,川藏线上的第一座具有挑战性的高山。


生理上的不适带来了坏情绪。到达海拔4200多米的山口,王润曦靠在一块大石头上休息。而父亲王超因为担心高海拔的可能引起的不适和行程时间原因,催促着王润曦启程,父子俩产生了小矛盾,委屈的王润曦还流了几滴眼泪。


骑行第六天,从新都桥到相克宗,全程80公里,骑行9小时。出发前和途中,王超几次为儿子涂上凡士林,虽然王润曦的屁股磨得红肿,但父子俩都丝毫没有停歇。


父子俩在第七天途径川藏南线剪子湾山的天路十八弯,这里以4659米的高海拔和道路艰险曲折而得名。时常有寺庙僧人正在举行法式,以保佑这里事故不再发生。


来到海拔4685米的海子山,人们的反应往往不同,有人喜其“蛮荒”,有人则厌其“苍凉”。而海子山却在骑行的第八天以极端的方式迎接父子俩的来到。绚丽多姿的风景被突如其来的乌云所打破。黄豆般大小的冰雹砸在王超和王润曦的脸上,刺痛着神经。全身冻僵了的王润曦只好与父亲裹挟着雨衣艰难前行。


骑行第十天,父子二人从四川甘孜州巴塘县城出发,抵达西藏自治区所属的芒康县。途中他们必须小心翼翼地骑行在川藏公路海通沟段。2016年,受藏东高原持续强降雨影响,该路段53公里处突发多处水毁灾害。虽经过武警官兵昼夜的艰苦奋战实现了基本通行,但由于损毁过于严重,如今道路通行能力受到很大限制。


途中,王润曦的车轮被破烂不堪的路面扎破破。由于没有维修工具,父子二人只好求助好心骑友帮忙补胎。这一天,他们骑行110公里,耗时10小时。


父子俩在第十一天从芒康出发不久后,就遭遇降雨,高海拔与低温让王润曦直打哆嗦。经过5个多小时骑行,王超带着儿子抵达如美镇。


经过几天较为舒缓的路段,王润曦逐渐熬过了体能的极点,屁股上的伤也有所好转,不再折磨,父子俩的状态在路途过半之后反而越来越好。


① 天蒙蒙亮,澜沧江上的一座桥清晨时分要封闭,父子便凌晨五点半起床赶在封路前通过。

② 王超与王润曦巧遇了从巴塘去拉萨朝圣的向巴次仁一行。他们8人要花五个月时间走完这趟朝圣之旅。

③ 该草原是沙鲁里山脉中最大的山间草原, 7月正是草原的黄金季节。

④ 父子俩穿越广袤无垠的海拔4000多米的毛垭大草原。

骑行路上,泡面成了王润曦最好的“伙伴”。

⑥ 王润曦口渴难忍,喝着藏民为洗车而架设的管道喷出的山泉。

⑦ 骑行结束后,父子二人做着拉伸运动来缓解肌肉的酸痛。

父子站在云雾萦绕的觉巴山中小憩,这里是横断山区的著名险段之一,30公里盘山路,上依绝壁,下临深渊。



父与子


在第十六天从八宿至然乌的途中,一条溪流冲破水渠,泛滥至路面。王润曦抬过自己的自行车后又转身回来帮父亲抬车。王超说:“这孩子很懂事,他的脚湿了,不想让我的也湿。”


这一天,距离然乌镇还有40公里,王超的自行车链条断了,几次就地维修都不成功,只能有将自行车交由补给车送去维修。临行前的誓言“绝不搭车,爬也要去拉萨”的父子俩,在海拔近4000米左右的山区,每隔两公里轮换骑自行车,不骑车的就慢跑。


在第十七天途中休息时,王润曦将零食包装纸随手抛向空中。王超顿时便呵斥儿子。随后,他弯下腰将包装纸拾起,整个川藏线骑行都教育王润曦不留下一片垃圾。


近二十天的骑行让父子疲惫万分。第十九天的午饭后,王超在补给车副驾驶打盹,而儿子王润曦坐在路边石头上睡着了。


骑行至第二十一天,父子在林芝至工布江达的途中偶遇一成都骑友,老乡之间攀谈起来。听说王润曦只友12岁,骑友连连称赞让这位男孩有些不好意思。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