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文史知识
1981年创刊,坚持“大专家写小文章”的办刊宗旨,作者队伍荟萃了全国一流文史学者,从不同角度、以多样手法,深入浅出地介绍、评述优秀传统文化。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鱼羊史记  ·  男人约女人出来玩的7个最佳去处 ·  昨天  
上下五千年故事  ·  朱棣刚驾崩,太子就哭着从天牢放出一罪臣,结果 ... ·  2 天前  
鱼羊史记  ·  和生理性喜欢的人在一起,才会有的6个感觉 ·  2 天前  
上下五千年故事  ·  近代“3大战神”:林彪、薛岳、白崇禧,谁的军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文史知识

文史知识 | 周先慎:不平等的偷情——古典小说艺术漫笔

文史知识  · 公众号  · 历史  · 2019-10-18 12:43

正文


这个题目定得好像有点怪。 一个已婚妇女同一个有妇之夫偷情,历来有一个很难听的说法,叫作“奸夫淫妇”,双方不是半斤八两吗? 有什么平等不平等可讲呢? 可是复杂的社会生活告诉我们,偷情还真有平等和不平等之分。 《金瓶梅》中所写的潘金莲和西门庆的偷情,就是不平等的偷情,而这恰恰表现了《金瓶梅》写实艺术的高明。


西门庆和潘金莲是《金瓶梅》里的男女主人公,小说在开篇不久就写他们两个人的偷情。 虽然“词话”本在第一回里就说潘金莲这个女人“诸般都好,为头的一件好偷汉子”。 实际上这时(只是这时)的潘金莲不过是担了一个虚名,在与西门庆发生关系之前,我们在小说里实在找不到她“好偷汉子”的真凭实据。 张大户同她的关系,只是那个浑老头子凭借财富对她的占有和奸污; 她对武松的勾引呢,并未得手且不说,其目的也只是出于对自己婚姻状况的不满,而对“身材凛凛,相貌堂堂”的英俊男子(与既矮又丑,人称“三寸钉、谷树皮”的丈夫武大形成鲜明对照)在婚姻上的一种期望和觊觎。 小说是这样描写她看见武松时的心思的: “奴若嫁得这个,胡乱也罢了。 ”“谁想这段姻缘,却在这里! ”她与西门庆的勾搭成奸,才是潘金莲嫁给武大以后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偷汉子。 但这次偷情却是很不平等的,在这个不平等中包含着许多的社会内容和思想内涵。


且看小说是如何描写的。


第一回里交代潘金莲得名的由来就很有意思。 小说写她“自幼生得有些颜色,缠得一双好小脚儿,因此小名金莲”。 一个人的名字竟同她的一双小脚有关联,这听起来好像有点儿不可思议,但这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社会生活的反映,作者这样写有他的根据,也有他的用心。 要注意到小说写西门庆挑逗和勾引潘金莲时,就是从借捡筷子去捏她的这对金莲开始的。 小说特意点出人物名字的这种取意,是具有象征意义的,象征着潘金莲供男人欣赏、玩乐的身份、地位和命运。 在封建时代的男权社会里,男人欣赏女人的小脚,是一种变态的、畸形的审美观,一种非人性的恶趣; 而西门庆对她的勾引,恰又从捏她的小脚开始,这就在不经意中,表现出西门庆明显地带有一种把潘金莲当作玩乐对象的意味。 结合后文一系列的情节和细节,仔细品来,小说的艺术描写确有不可忽视的深层意蕴在内。


凡读过《金瓶梅》的人,几乎没有一个人不认为潘金莲是淫妇的。 这确实不错。 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作者的笔下,潘金莲并不是生来就淫荡,并不是一个天生的淫妇,而是有一个堕落(或者更准确地说是“沦落”)的过程。 《金瓶梅》艺术描写的高明就在于,它很准确、很细腻地写出了这个市井妇女沦落为一个淫妇的原因和过程。


关于潘金莲和西门庆偷情的艺术描写,作者对两个人的态度和用笔,都很不相同,自然地构成了强烈的对比意义。 其中有两段描写尤其值得我们注意: 一段是潘金莲在与西门庆勾搭成奸之前的种种表现,一段是与西门庆勾搭成奸之后到正式嫁给西门庆之前,两个人关系热和冷的变化。 这两段描写表现了一个过程,前后是连贯的,同时又是有分别的。 其间作者的匠心,很值得我们仔细分析和体会。


明崇祯本《金瓶梅》插图

先看第一段。 小说写潘金莲在失掉人身自由的情况下被强嫁给武大,写她与武大的不般配,写她合乎情理地对婚姻的不满,而后就是随之而来的一系列与此相关的她的各种行为和表现。 总体来看,她的表现确实是相当放浪的,但也就只是放浪而已,还够不上称为淫荡。 放浪与淫荡很相近,但是有分别: 放浪是指她不守礼法,或不遵守世俗的规矩,而淫荡则是指性放纵,是没有情感基础和情感内涵的纯肉体的寻欢作乐。 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早期的潘金莲,并没有把她当作一个真正的淫妇来描写,定位和在具体描写上的把握都是相当准确的。


小说第一回,作者在感叹她的婚姻遭遇不幸(就是所谓“自古才子佳人相凑着的少,买金偏撞不着卖金的”)以后,就写她用自己的姿色(这是她能够用来对抗和改变命运的唯一的资本)来勾引男人。 武大出门卖炊饼去了,“妇人在家,别无事干,一日三餐吃了饭,打扮光鲜,只在门前帘儿下站着,常把眉目嘲人,双睛传意”。 还写她“常常站在帘子下面嗑瓜子,故意把一对小金莲露出来”(又写到小脚,可见连潘金莲本人也知道这对金莲是能够取悦男人的)。 但是这一大段描写,连同后文写她勾引武松,小说都写得很有分寸: 第一,她虽然打扮光鲜艳丽,眉目传情,拈花惹草,但是她并没有乱来。 你看,那一帮浮浪子弟想用各种办法去挑逗她,勾引她,她不为所动,并不理睬。 相反,在武大为了避免这些人的骚扰,提出“要往别处搬移”同她商议时,她毫不犹豫,马上答应,还提出为了避免“小人啰唣”(这是她的原话,表现了她对这些浮浪子弟引诱、挑逗的一种反感),不能再住这里的“浅房浅屋”,要去“典上他两间”大房来住,并主动把自己的“钗梳”(首饰)拿出来,真的去典得一套“上下两层,四间房屋”,还有“两个小小院落”的大房子来居住。 这绝不是专事勾引男人的淫妇所可能有的表现。 如果她这时真是一个“好偷汉子”的淫妇,那帮浮浪子弟天天想尽办法来引诱她,不是正好满足她的淫欲吗? 第二,前面已经提到,她对武松的想望和勾引,是从对婚姻的不满出发,想嫁一个比武大要强、要英俊的男人来考虑问题的,并不是想勾引男人来使自己得到一时的性满足。 这是一种不满于不合理的命运,并且期待着能够反抗命运和改变命运的人的心理,与一般所谓的淫妇显然也是很不一样的。 同时,她对武松的态度,也正可以反过来说明她对那些浮浪子弟不屑一顾的原因,因为她要选择的是生活的伴侣(婚姻),而不是单纯寻找满足性需求的性伴侣。 小说的艺术描写表明,这时的潘金莲,追求的主要是要改变自己不满意、同时也是不公平的婚姻状况,希望嫁一个称心如意的好男人,并由此而改变自己的生活命运。


明崇祯本《金瓶梅》插图


再看第二段。 小说写她同西门庆的关系,也是写得非常准确和富于思想深度的。 虽然是写两个人偷情,但在作者笔下,男女双方的心理和所要追求的目的都是很不相同的。 写西门庆,有这么几点值得我们注意: 一是,小说在这个时候这个地方(而不是别的时候别的地方)介绍说,他是一个“自幼常在三街四巷养婆娘”(今天类似的说法叫“包二奶”)的男人。 这个仅仅一句话的介绍,却无异于告诉我们,他同潘金莲勾搭,也不过是多养一个婆娘,同过去找别的女人一样,只是为了满足他淫欲的需求而已。 二是,王婆深知其人,所以在二人初次成奸后,就特意问西门庆满意不满意,所提出的问题是潘金莲的风月手段如何(她不问别的,比如容貌如何,性情如何等等),西门庆回答说: “这色系子女不可言! ”什么意思呢? 色系就是“绝”字,子女就是“好”字,合起来就是“绝好”,就是好到了极点,好到了不可言说的程度。 可见他的淫欲追求确实从潘金莲那里得到了充分的满足。 所以小说接着就写,在这之后有两个多月的时间,西门庆是“常时三五夜不曾归去,把家中大小丢的七颠八倒,都不喜欢”。 三是,真是非常奇怪,对这样一位令他如此满足的女人,从端午节相聚之后,竟有两个多月的时间冷落和疏远她,不仅不再到她家里去,而且从不联系,音信杳无。 这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出乎潘金莲的意料之外,当然也出乎读者的意料之外,西门庆在这段时间内娶了孟玉楼作为第三房妾,并且“燕尔新婚,如胶似漆”。 再加上女儿西门大姐也在这段时间出嫁,就完全把潘金莲忘到脑后去了。 孟玉楼无论从外貌或风月手段上看,都没法和潘金莲相比,但她很有钱,可以满足西门庆贪财的欲望。 西门庆纯然把潘金莲当作自己寻欢和泄欲的工具,在财富的引诱面前,在一段时间之内,潘金莲当然就显得微不足道了,她的被冷淡、被忘却,都是完全合乎生活逻辑的。


再来看潘金莲,情况就很不一样了。 这次与西门庆勾搭,小说虽然没有明确写到她像对武松一样有婚姻的考虑,但她所期望的却是要找到一个至少在情感上可以依靠的男人。 这一点小说是写得非常清楚的。 第四回里写西门庆以捏她的小脚来挑逗她时,她这样说: “官人休要啰唣! 你有心,奴亦有意。 ”这句话从表面上看只是奸夫淫妇勾搭时的互通心声,没有什么太深的意义,但联系到潘金莲的身份和具体处境,以及两个人后来的关系,却有值得我们注意之处。 在这句话中,其实是隐含着潘金莲的一种心理,一种内在的要求,这就是: 既然偷情,两个人就应该是“情投意合”的。 “情投意合”的关系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 无论是就“情”还是就“性”来说,都是一种对等的关系,平等的关系。 但既然西门庆是把潘金莲看作是满足自己淫欲需求的对象,而此时的潘金莲却是别有所求,那在西门庆的心目中,两个人的关系就不会是对等的、平等的。 潘金莲隐隐约约地感觉到了这一点,所以她才总是担心西门庆会负心,会把她忘到脑后,因而很警觉地,也是很可怜地,几次提出来希望西门庆不要负心。 第五回,在毒死武大后,潘金莲就对西门庆说: “我的武大今日已死,我只靠你做主! 休是网巾圈儿打靠后(这就是比喻忘到脑后的意思)! ”第六回,又再次表达说: “蒙官人抬举,奴今日与你百依百随,是必过后休忘了奴家! ”为什么有这样的担心,并且情急地要一再地表达出来? 就是因为她想找到一个能够靠得住的男人,但她一接触就已经感到这个男人是不大靠得住的。 对比来看,西门庆就没有也不会有这种担心,对他来说,潘金莲即使负心他也不在乎,他要的是性伴侣,他的性伴侣很多,可以随时更换。


非常清楚,两个偷情的人是各有心思,各有所求,一个想找的是易得易弃的性伴侣,而另一个则是想得到一个情投意合的靠得住的情人。 所以在两个人成奸之后,各人的表现是很不一样的。 一边是西门庆与孟玉楼燕尔新婚,把潘金莲忘得干干净净; 一边却是,已经没有了丈夫的约束可以自由行事的潘金莲,在被冷落感到孤寂难耐时,并没有去偷别的汉子,而是苦思苦恋,盼望着西门庆的到来。 第八回里的描写颇具深意: 她“每日门儿倚遍,眼儿望穿”。 她不能忍耐,于是脱下两只绣花鞋来打相思卦,看看西门庆几时能来。 书中引了两首《山坡羊》,传达了潘金莲的心声: “他,不念咱; 咱,想念他! ”“他,辜负咱; 咱,念恋他。 ”后来从玳安那儿得知西门庆娶了孟玉楼时,她几次痛哭流泪,还写了一首《寄生草》托玳安带去,其中说: “将奴这知心话,付花笺,寄与他。 ”明知西门庆已经忘了她,却仍然要把自己的“知心话”传递过去,可见这时的潘金莲对西门庆的痴情和执着。 注意,小说写她并不是在西门庆的面前流泪,而是偷偷一个人流泪,可见不是做假,不是装给人看的,而是内心痛苦的真实表现。 此后,“每日长等短等,如石沉大海一般”,在百般寂寞痛苦之时,她独自弹琵琶,唱一曲《锦搭絮》,里面唱道: “奴家又不曾爱你钱财,只爱你可意的冤家,知重知轻情性儿乖。 ”她心目中所期盼的,也是她要求于西门庆的,就是这样一个“可意的冤家”。 两个偷情人所追求的目标,原来是这样的天差地别!


潘金莲的这些表现和她所唱的曲子,至少说明两点: 第一,她与西门庆不同,西门庆只有淫欲,而这时的潘金莲是淫欲与情欲相混,而以情欲为主。 第二,在她的心中,或者说在她的希望中,与西门庆的关系应该是一种对等的关系,平等的关系。 如她通过《山坡羊》所表达的: 我思念你,你也应该思念我,如果你不思念我,就是负心,就是辜负了我。 这里的意思非常清楚,就是要求在两人的情爱(注意: 在潘金莲的心中不是纯肉欲的性爱)关系中是对等的,平等的。 西门庆曾经在潘金莲要求他不要负心时赌咒发誓,说如果负心了,就会如武大那样惨死(第五回)。 如此严重的誓言他都不管不顾,还是很快就把这个让他感到极大满足的潘金莲抛到了脑后。 这些描写,都表现了相当深厚的思想意蕴,揭示出在那个时代,对于像潘金莲这样出身卑贱的市井妇女,就连偷情也是不平等的; 她期望、追求,并且以各种方式热切地呼唤这种平等,但是她得不到。


《金瓶梅》对潘金莲这样的妇女的生存状态及其心理,描写得如此精细和准确,在中国古典小说中是并不多见的。 作者真实地写出了这样的现实,也就自然地表现出了他对潘金莲的悲悯和同情。 理解了这一层,我们就不难看出,小说从第四回到第八回,情节的安排和布局,作者也是很有讲究,很有匠心的。 小说的故事原本是由作者虚构的,写西门庆娶孟玉楼做妾,什么时候不可以写,安排在什么地方不可以呢? 偏偏要安排在他与潘金莲偷情期间,作者这是有他的用意的: 这样写就与潘金莲对西门庆的苦苦思念和苦苦等待形成对比,说明了: 西门庆对潘金莲和跟潘金莲的关系是不当回事儿的,而潘金莲对西门庆和跟西门庆的关系,却是很当回事儿的。 作者让我们看到,有钱的男人和卑贱的女人,在那个时代,那个社会条件下,无论是在“情”或者在“性”的关系中,他们的地位都不可能是对等的。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有根据地说,至少在进入西门府之前,小说的艺术描写是并没有给潘金莲戴上“淫妇”的帽子的,虽然到这时她已有不少丑恶的和罪恶的行径让人憎恶,尤其是她参与毒死武大,这在任何时代、任何条件下,都是一种犯罪,都是不能饶恕的。 所以作者虽然对她的身世遭遇不无同情,但对她的这一桩罪案一点也不宽恕,到后面的第八十七回里写她死在为兄报仇的武松的刀下,连五脏六腑都被掏了出来。 潘金莲的一生是一个悲剧,她与西门庆的这段偷情,只是她人生悲剧的一个序幕,而对于小说的艺术描写来说,也还只是一种铺垫。 真正有声有色的演出,是在她进入西门府之后。 不过由此我们可以体会到,在创造潘金莲这个人物时,作者的悲剧意识是渗透在整个的艺术描写之中的,如果我们仅仅从她最后被杀的惨局来理解潘金莲的悲剧,就会把《金瓶梅》的艺术描写看得太浅了。

(作者单位:北京 大学中文系)
——本文刊于《文史知识》 2007年第4期“小说丛谈”栏目

感谢您对本刊的厚爱,2019《文史知识》继续贴心陪伴您,忙碌中别忘了订阅哦:

一、去往邮局征订,邮发代号2-271。

二、咨询伯鸿书店购买,联系电话:010-63458912、010-63265380。

三、北京的读者可以去往三联韬奋书店、万圣书园、伯鸿书店购买(伯鸿书店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中华书局一层)。

四、需要网上购买的读者,请登陆“杂志铺”网站(www.zazhipu.com),京东商城中华书局官方旗舰店(http://mall.jd.com/index-84097.html)然后在搜索栏搜索“文史知识”,即可看到《文史知识》的订阅信息,按照网站购物流程购买即可。

五、集体订购电话:010-63458229。

六、您也可以添加《文史知识》的微信公众号“wszs1981”及时获取《文史知识》的更多信息!征订在即,请千万别错过。

七、敬告读者:自2018年7月1日起,《文史知识》编辑部不再接受任何购买咨询,如欲购买《文史知识》新刊、过刊、历年合订本等销售问题,敬请致电中华书局伯鸿书店(010-63458912、010-63265380),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订阅


《文史知识》(月刊)邮发代号2-271,每月1日出版,定价15.00元,全国邮局均可订阅,国内统一刊号 CN11-3153/K

国内发行:北京报刊发行局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002-9869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邮局汇款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文史知识》编辑部收 邮编:100073

电话:010-63458229

(邮购 每册15元,挂号每次另加3元)


微信号:wszs1981

QQ群:363031535(迁移中)    713071938(新群)

新浪微博:@文史知识杂志

官方网站:中华书局/文史知识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电话:010-63397473

010-63458229


• end •


文史

知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