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上海译文
上海译文出版社官方微信账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收获  ·  《收获》书评 | ... ·  2 天前  
为你读诗  ·  春天赠予我雷霆,也赠予我花朵 ·  20 小时前  
精英讲书  ·  此身饮罢无归处,独立苍茫自咏诗 ·  2 天前  
互联网思维  ·  40 岁后,你的心在什么层次,命运就在什么层次 ·  2 天前  
互联网思维  ·  40 岁后,你的心在什么层次,命运就在什么层次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上海译文

觉得2016年“the worst”?英国《独立报》列了八个更“worse”的年份!

上海译文  · 公众号  · 文学  · 2016-12-29 23:02

正文

昨天,当无数星战粉丝还在为“永远的莱亚公主” 凯瑞·费雪(Carrie Fisher) 去世而伤心叹息的时候,今天又传来不幸的消息:费雪的母亲、曾主演《雨中曲》的女演员 黛比·雷诺兹(Debbie Reynolds) 去世,享年 84 岁。


这张照片拍摄于 1963 年,7 岁的 凯瑞·费雪 在后台看着正在表演的母亲。图像依旧清晰,照片上的两人却在短短两天内相聚去世,实在是让人唏嘘不已。

2016 年注定将会被记录为是一个不太平的年份,先不说别的,下面这张图片上,众多带着几代人美好回忆的明星、名人相继去世,就已经让世人不断哀叹 2016 ,你为什么还没有结束……当然 除了这些欧美明星名人,还有我们熟悉的杨绛、何藩、陆谷孙等等……


而在这些逝者之外,2016 年还有什么?仔细想来,似乎大多数并不怎么好:

发生在欧洲的诸多恐怖袭击事件,巴西寨卡病毒肆虐,中东的难民危机,伊斯坦布尔的未遂政变, 英国退欧以及随后卡梅伦和特蕾莎·梅的交接, 美国夏洛特的枪杀黑人引发如潮抗议,奥兰多同志酒吧遭袭,阿勒颇争夺战,巴西沙佩科恩足球俱乐部遭遇不幸的坠机事件……哦,对了,还有目前难以定论会给世界带来什么的美国候任总统特朗普……

英国 《每日电讯报》 制作了一个回顾视频,从英国人的角度回顾了这一年的世界重大新闻,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戳文末 阅读原文 看下完整视频。

有趣的是,同是英国媒体的 《独立报》 两天前发布了另一篇文章,问道: 2016 年糟糕?不,还有更糟的 。于是,他们列出了比 2016 年更糟的八个年份。看来,真是应了那句俗语: 没有最糟,只有更糟 。一起来看看。

- 1 -

1348 年

图:Hulton Archive / Getty

从 1348 年开始到 1350 年,横行欧洲的黑死病(鼠疫)杀死了大约 150 英格兰人,几乎相当于当时英格兰国家人口的一半。而如果将时间、空间的维度扩大,从 1346 年到 1353 年,黑死病在欧亚大陆杀死的人口数,将达到骇人的 2 忆。

黑死病在欧亚大陆扩散示意图

关于这场劫难的书籍不少,美国学者、专研欧洲历史的 约瑟夫·P·伯恩 就写有专著 《黑死病》 ,探讨了瘟疫对当时社会、城市、个人和艺术的影响。 朱迪斯·M·本内特 C·沃伦·霍利斯特 合著的 《欧洲中世纪史》 也有专门的一章记录这场 “灾荒、瘟疫及复苏”

意大利伟大作家 卜伽丘 名作 《十日谈》 ,就以一三四八年瘟疫流行的 佛罗伦萨 为背景,下图即为当时佛罗伦萨瘟疫爆发的场景:

以下推荐两本大家可能更为熟知的、关于瘟疫的文学作品:

《瘟疫年纪事》

笛福以1665年大瘟疫袭击下的伦敦城为背景,巨细靡遗地描述当时瘟疫肆虐的场景。还提供有伤亡数字表,讨论各种不同记载、轶事的可信度。后世评论界甚至将其视为“真实的历史”。

《鼠疫》

加缪的这本经典名作无须多言,只是其背景放在了北非一个叫奥兰的城市,更突出瘟疫中人的精神力量。


- 2 -

1492 年

图:AFP / Getty

对现代人来说,1492 年是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的年份,是一个伟大时代 开始的 标志。但对原本平静生活在这片大陆上的土著来说,这是他们末日的开端:欧洲人带来的诸如天花这样的传染病,最终害死了大约百分之 80 - 90 的土著居民。

对包括天花等传染病 传播在内,欧洲殖民者登陆后几个世纪,发生在两块大陆之间的文化、文明、物种传播,学界有个专门称谓: 哥伦布大交换 (Columbian Exchange)。美国学者 艾尔弗雷德·W·克罗斯比 写有 《哥伦布大交换:1492年以后的生物影响和文化冲击》

哥伦布大交换

“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斑疹伤寒、腺鼠疫以及其他一些在欧洲流行的传染病,毁灭了其他大陆的许多民族,从而在欧洲人的征服中起了一种决定性的作用。例如,一次天花流行在1520年西班牙人第一次进攻失败后蹂躏了阿兹特克人,并杀死了刚刚继承蒙特朱马为阿兹特克皇帝的奎特拉瓦克。在整个美洲,随欧洲人传进来的疾病从一个部落传播到另一个部落,远远走在欧洲人之前,据估计把哥伦布来到前的美洲土著人杀死了95%。”

贾雷德·戴蒙德 《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 中对这场欧洲人带来的劫难作了如上描述。

《枪炮、病菌与钢铁》

戴蒙德在这本普利策奖获奖作品中,记录了现代世界及其诸多不平等所以形成的原因,也是一部真正关于全世界各民族的历史,是对人类生活的完整一贯的叙述。


- 3 -

1666 年

图:Hulton Archive / Getty

前面说到《瘟疫年纪事》写的是 1665 年的伦敦,这场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十四世纪时黑死病延续的瘟疫杀死了大约十万伦敦人 ——差不多是当时四分之一的伦敦市民人数。

次年,就当城市开始从疾病中复苏时,1666 年 9 月,伦敦突发大火并席卷全城,烧毁了 7 万多所房屋,而城内房屋总数大概也就在 8 万所左右。今年 9 月时,英国专门举办了各种仪式纪念伦敦大火三百五十周年。

今年九月,伦敦市专门搭建了一个巨大的木质伦敦城市模型,并在泰晤士河上再现了 350 年前的场景。


《伦敦传》

要了解这场三百五十年前的大灾难,不会有比去读 译林出版社 今年 4 月出版的 《伦敦传》 更适合的了。 彼得·阿克罗伊德 用四章篇幅讲述了瘟疫、火灾,以及重建。


- 4 -

1919 年

图:London News / Getty

这一年份的灾难可以说是双重的。首先是流感大爆发,五亿人——大概是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三——受到感染,死亡人数据估计为五千万到一亿!

下图为纽约、伦敦、巴黎和柏林在1918年6月至1919年3月的死亡率。单位:每千人。

同年6 月——一战结束六个月后——《凡尔赛条约》签订,发动战争的罪责全部由德国承担,并被要求赔偿 1320 亿马克的战争赔款。虽然之后赔款数被 少量 减免,但整个德国不可避免地陷入大萧条。

以及还有一个更为严重的后果:很多历史学家认为,过于苛刻的《凡尔赛条约》,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后来希特勒的上台掌权。

各国代表在镜厅签署《凡尔赛条约》


《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温斯顿·丘吉尔 的一战回忆录分为五卷,其中第五卷副标题为 《世界危机——战后》 。合约签订了,但欧洲依然处于脆弱的和平中。丘吉尔清醒地认识到: “战争的危险并没有离开世界”


《海德格尔的危机:纳粹德国的哲学与政治》

美国学者 汉斯·斯鲁格 试图通过审视哲学在纳粹德国所扮演的角色来探讨哲学与政治间的关联,描绘了纳粹期间及其酝酿时期哲学与政治间的互动网络,并将海德格尔的个人危机放入德国哲学的整体危机中予以观照。


- 5 -

1933 年

图:Hulton Archive / Getty

这一年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世界大萧条期间状况最糟糕的一年,失业率高达百分之 25.2 。

阿道夫·希特勒在这一年成为德国总理。

3 月,达豪集中营建成开始使用。直到 1945 年 4 月 29 日集中营才被美军解放。下图为从空中拍摄的达豪集中营。

“太阳照耀着,希特勒成了城市的主人;太阳照耀着,可我的几十位朋友,我在工人学校的那个学生,我在国际工人救援会遇见的男男女女都进了监狱,而且可能已经死去。”

“柏林已处于内战状态。仇恨没有预兆没有根源地突然爆发,在街道的角落里,在餐厅里,在电影院里,在舞厅里,在游泳池浴池里;在半夜爆发,在早餐后爆发,在下午爆发。”

一九二九年, 作家 克里斯托弗·伊舍伍德 随好友诗人 W. H. 奥登 前往柏林,在当地待了四年,恰好亲眼见证了纳粹的兴起,上面这样的文字记录,被写进了合称为 “柏林故事集” 《别了,柏林》和《诺里斯先生换火车》

身着制服举着万字旗游行的孩子

《别了,柏林》

“任何人的心力都可能衰竭,只要有子弹打了进去……”

以什么样的方式,告别一座城?


《再度觉醒》

奥斯维辛最重要的记录者和见证人,意大利国宝级作家 普里莫·莱维 回溯了奥斯维辛这座人间炼狱,以及走出奥斯维辛后的希望之旅。

《纳粹德国:一部新的历史》

克劳斯·P.费舍尔 以时间为轴线,详实阐述了希特勒的崛起、纳粹党的兴起及其夺权路径,以及希特勒如何一步步将德国引向战争直至最终毁灭的过程。


- 6 -

1942 年

图:1942年4月,一辆满载日本战俘的巴士开往拘留营  / Getty

德国已经占领了大片的苏联领土,日本则通过战争,掠走了大片原本由欧洲国家控制的亚洲殖民地。同时在美国,成百上千的日本移民及其后裔被美国政府拘禁关押。

1941 年 12 月 7 日军偷袭珍珠港时,被轰炸的美国海军亚利桑那号

《日本帝国衰亡史》

美国历史学 家约翰·托兰 描述了日本于 1936 - 1945 年间和纳粹德国遥相呼应,在亚洲发动战争,侵略中国,蹂躏东南亚各国人民,偷袭珍珠港,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展开激战,直至最后被迫投降的历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