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清华同衡规划播报
专业视角的规划资讯传播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证券时报  ·  “减负”超2.6万亿元!国家税务总局最新公布 ·  13 小时前  
中国证券报  ·  A股主线,重要变化! ·  23 小时前  
中信建投证券研究  ·  中信建投:TMT科技本周核心推荐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清华同衡规划播报

遗产保护类丨济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清华同衡规划播报  · 公众号  ·  · 2018-04-27 16:45

正文

济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申报所:历史文化名城研究所

合作单位:济南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项目地点:山东省济南市

项目规模:8177平方公里

完成时间:2016年12月


济南是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价值极高,特色突出。早在1989年,济南市就编制完成了首部《济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为了对济南历史文化遗产进行更为有效地和具有针对性地保护,2014年9月,济南市政府委托市规划局组织开展 新一轮《济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以下简称《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


《保护规划》于2016年11月通过了由住建部城乡规划司组织的专家审查,2017年12月通过了第四届济南市城乡规划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议,2018年2月通过济南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保护规划》在规划编制中充分采纳公众和部门意见,编制过程中多次组织社会公众咨询和专家论证,并对规划成果进行公示,充分采纳多方意见。


01

规划编制的核心

目前,名城保护工作正处于转型和攻坚期,本次规划编制的核心工作以 彰显济南名城特色 为基本出发点,在 明确保护底线 的基础上,强调 全域资源管控、名城引领和规划传导 ,使名城保护作为 公共政策 做到可管可控,实现名城对 城市发展的文化和空间双引领


02

规划编制的主要特点和创新点

1

紧扣泉城独特主题,全域构筑文化与自然遗产资源的价值认知和保护体系

1、挖掘泉水价值,梳理城市资源,强化对历史名城的价值评估

此次规划改变此前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仅停留在 单纯保护历史遗存 的思路,变单纯的保护为对 历史价值的重现 ,对济南历史文化名城的价值和特色进行了 详细分析论证


1

价值一:济南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一座因泉而生,泉城共生的城市,具有独特的泉水文化,是古城冷泉利用体系的典范

济南岩溶地下水系统是中国北方岩溶水系统的典型代表,具有给排功能分区明确、存蓄调节平衡、三水转化立体循环的特点。

济南地区岩溶水文地质地理单元(左)

济南泉水出露区泉眼密度图(右)

济南古城是中国现存唯一一座因泉而生,泉城共生的大型城市聚落,具有独特的冷泉防用体系。

济南古城防洪涝体系分析图(左)

济南古城导蓄体系分析图 (右)


2

价值二:济南名城山、泉、湖、河、城一体共生,古城与商埠区东西并举,格局独具特色

济南市域范围内泉水分布广泛,与南部山区和名镇名村融为一体,共同形成了山、泉、湖、河、城一体共生的宏大山水格局。

枕山、环水、面屏的城市格局图(左)

古城商埠东西并举示意图(右)

济南具有独特的古城区与商埠区东西并举的营城特色。

古城区与商埠区东西并举的营城特色

济南古城营建与泉水利用体系紧密结合,形成了城泉一体共融的格局特色。

“明湖倒影”宏大尺度景观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宏大尺度景观

泉水景观

商埠区开埠后形成了小格网的特色格局。

格网特色格局


3

价值三:济南是中国近代首批自开埠城市之一,丰富的近代遗产是济南近现代城市发展的缩影,是中国近现代发展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济南是中国近代首批自开埠城市之一,开埠后保留至今的旧工业厂房和银行旧址,是济南近现代工业的重要载体。

济南近现代优秀工业遗存分布图

开埠至今留存的众多教堂、领事馆等西式建筑,是济南近现代城市化进程的见证。

历史城区堂、领事馆等西式建筑分布图

胶济铁路是济南近现代发展史的重要一环,沿线文化遗存丰富。


4

价值四:济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儒释道文化、名士文化、红色文化特色突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

济南儒释道文化底蕴丰富,佛教和舜文化遗存众多。

济南南部山区宗教寺观分布图

市域范围内历史传统村镇众多,是济南泉城共生的重要载体。

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分布图

济南革命遗址众多,是山东革命先驱的前沿阵地。

历史城区革命遗址分布图

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

济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

2、济南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

济南是一座因泉而生、泉城共生,古城与商埠并举,山、泉、湖、河、城一体,文化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名城。


2

以保护促发展,彰显文化名城促进城市长远发展的引领战略,全面构建文化展示利用体系

1、扩大名城保护范围及保护要素

在确定历史城区及其周边环境,历史文化街区和传统风貌区,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及近现代优秀工业遗 三个保护层次的基础上,增补了市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优秀传统文化两个层次 ,并将济南泉水文化景观作为专项保护层次纳入济南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框架之中。

规划范围示意图


2、明确保护底线,落实各层次38类保护要素构成及其保护措施

市域保护要素图(左); 历史城区保护要素图(右上)

中心城区保护要素图(右下)


// 以古城传统街巷保护为例:


3、市域以文化遗产廊道和文化遗产聚集区的塑造为重点,形成联动的区域展示格局

规划构建了市域 “一核、五廊、十片、多点” 的文化遗产展示结构。

· 一核 —— 以历史城区及其周边为核心的中心城区

· 五廊 —— 市域范围内与济南核心价值密切相关的五条文化遗产廊道

· 十片 —— 市域范围内与济南核心价值密切相关的十个遗产聚集区

· 多点 ——市域范围内35处已公布的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及本次规划提出的107处建议传统村落。

市域展示结构规划图

胶济铁路文化遗产廊道

// 近期抢救性保护、修缮大辛庄遗址、西河遗址、城子崖遗址、四禅寺遗址等文物保护单位。

// 编制胶济铁路文化遗产廊道保护规划,进一步加强遗产廊道内遗产资源的调查与评估,划定保护范围,对原胶济铁路济南站近现代建筑群、胶济铁路沿线优秀工业历史遗存等重要遗产资源提出保护措施与要求。

// 中期对济南站近现代建筑群、胶济铁路沿线优秀工业历史遗存等重要文化遗产进行合理展示。

// 增强胶济铁路文化廊道的宣传与合理利用,加强对胶济铁路历史环境的保护。

// 远期实现文化遗产廊道的整体展示。


4、历史城区以泉城特色的营造为核心,与用地、功能、交通深度结合,形成以名城资源为核心,与城市布局相匹配的展示利用体系

历史城区结合数量众多的泉水泉池及泉水园林,依托现存非物质文化遗产,构筑多主题展示体系,并结合城市公共交通规划设置了3条文化探访线路支撑城区历史文化遗产的展示与利用。

历史城区展示规划图

保护老城,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引入旅游服务配套、文化娱乐及商业设施、休闲绿化等活力功能,突显历史城区作为城市旅游服务和商业贸易区的功能定位。

历史城区与名城展示相关用地图

历史城区确定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原则,引导历史城区交通出行方式朝绿色交通转变,提高公交出行比例。

历史城区公共交通规划图

古城游览观光线路图


3

明确空间管控便捷、强调底线思维,制定责权明细及落地措施,全面建立保护规划实施保障机制

1、结合名城保护要素形成38类管理要素


2、落实六大保护底线,形成清晰的空间管控边界

紫线: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历史建筑保护范围

文物保护线: 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地下文物埋藏区范围

城市河道“蓝线”: 城市各级河、渠道用地规划控制线

城市“绿线”: 中心城区山体绿线,与名城格局保护密切关联的城市公共绿地、公园、单位绿地和环城绿地

济南城市建设 “南控线”

泉水保护区划线、历史城区范围、历史街巷红线


3、明确管控的禁止、应当、鼓励等核心事项条文,形成管理底线

4、强化管理、合力实施,建立保护的责权体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