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饭爷的江湖
这是个小号,主要说投资故事,讲人生道理。大号:炒股拌饭 通过历史经济大视野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湖南日报  ·  蜜雪冰城,突传消息! ·  2 天前  
三联生活周刊  ·  福建没有的“福建面”,成了这座城的顶流小店?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饭爷的江湖

给投资三要素加个限定条件。。

饭爷的江湖  · 公众号  ·  · 2024-12-13 20:50

正文

昨天晚上有小伙伴给我看了下基金销售平台上的统计数据,发现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如果统计过去几年那些定投明星基金的用户数据,会发现如果从5年时间的维度看,可能只有5%的用户是赚钱的

但是如果对比同时间段定投指数基金的用户数据的话,会发现盈利的比例相对高一点,差不多能到20%样子

我自己感觉那些明星基金和指数基金有差异的原因,是因为明星基金很多在高位都配置了当时最热门的行业和板块

这些板块和行业因为当时热度比较高,也会被短期持续涌入的资金把估值拉到很高

所以在市场从牛转熊之后,大概率面临的是股价和估值的双杀,下杀的幅度也是非常惨烈的

指数在牛熊转势以后,虽然下跌的幅度也不小,但是因为持仓会比较分散,相比明星基金配置的那些热门股,相对还是要好得多

从这个统计数据我们也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你在高位定投买基金,不管是指数基金还是明星基金都是很难赚钱的

我们以前总说投资有三要素,低位,确定性和重仓,这三个要素可以说缺一不可

如果说需要再给这三个要素加上一个限定条件的话,那么可能从低位到高位需要做波段,不要期待市场能持续长牛涨下去

另外就是如果你想做定投,要在熊市估值回到低位以后,才能持续去做这个操作

到了牛市以后,等市场的位置和估值都到了高位的时候,这时候就应该反定投慢慢卖

这个道理我们在《 牛市亏损最大的根源 》里面讲过原理,这里也就不多说了

如果你有眼光会挑那种主动型基金,那么你可以用主动型基金做一个组合熊市慢慢买入,不过这个很考验你的眼光就是了

如果你觉得自己没啥眼光,也挑不来主动型基金,那么手里有闲钱定投最好的选择是指数基金

几个大的宽基指数,比如说沪深300ETF,中证500ETF,A500指数ETF都是可以选择的观察对象,无论从流动性还是分红角度看都不错

拿最近比较热的A500 指数 ETF(159351)来说,这段时间的规模其实已经突破百亿,整体流动性可以说是非常不错的

而且因为它跟踪的是A500指数,所以里面囊括的行业比较均匀,哪种风格都能沾一沾

从分红的角度看,满足相关条件的时候,甚至可以做到每个季度至少分红一次

比如说A500 指数 ETF(159351)条款就写的很清楚,符合条件的话执行季度分红

具体条件也不难达到,比指数赚得多(有超额收益,主要是股息)、可分配利润>0就能分

基金分红的意义相当于你买了房子,但是房价可能短期跌了,但是你仍然可以选择出租收取租金。

拿中证A500指数来说,目前的股息率在2%以上,稳定的现金流可以给你更多待在场内承受波动的底气

而且对于想通过个人养老金配置宽基的小伙伴来说,这两天随着个人养老金投资目录的扩围,这个想法现在也可以实现了

假如想要配置前面提到的中证A500指数的话,那么可以通过加入个人养老金投资目录的联接基金来实现

举个例子,比如嘉实中证A500ETF联接基金(Y类022905)已经加入个人养老金投资目录

那么通过这个联接基金里面的Y份额,就可以配置到挂钩的中证A500指数的宽基了

所以通过这类宽基来做自己的配置和跟踪,对于多数普通投资者来说其实算是个不错的选择

当然如果风险偏好更大一点的话,还可以看看创业板ETF,甚至风险偏好再大还可以配置部分科创50或者科创100ETF

当然如果对海外有兴趣的话,还可以配置挂钩标普500和纳斯达克指数的ETF

买指数的好处在于不用像买一家公司一样,需要选择公司看具体的财务情况才能做选择,也不用担心类似个股退市的风险

在熊市位置低的时候逐步建仓,到了牛市以后逐步减仓,对于有闲钱的人来说算是个不错的选择,能获得的平均收益也还不错

不过说实话,能有耐心这么做的人比较少,多数人都是平时不关心也不关注市场的

等赚钱效应起来了,看到别人在市场里赚钱了,自己也着急忙慌的冲进来追

一开始因为觉得不了解胆子小,所以先少拿点钱试试,之后赚了点钱以后有信心了,开始把存款取出来大笔投入了

这也是为啥我们会看到每轮资本市场到了后期,基本都会出现银行存款搬家跑步入市的情况

如果赚钱真这么容易该多好,要是小白看到盈利效应起来冲进来都能赚到钱顺利离场,那不是人人都能实现财务自由了

体力劳动赚取报酬,人人可行。以前流水线组装,现在写字楼搬砖,本质没有任何区别,无非就是流水线上的组装变成了组装word,ppt,excel。

但是利用资本通过投资赚钱,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高阶的智力活动,怎么可能人人掌握

要知道投资本质上是对社会,政策,行业,产品,人性,交易对手的深刻理解,

幸运儿瞎猫逮住耗子当然有,但是维持路径依赖的话,最终依然还是要付出代价和买单的

尤其是过往没有什么相关知识积累,脑子一热冲进来的小白就更不可能掌握

所以从过往统计数据,我们也会很容易的看到,什么样的人最容易亏大钱和买单
是那些在相对低位的时候拿点钱试试,市场到了后半程时候开始加倍投入的人
举个例子说,半导体在2019年开始启动,这里面最终要的驱动因素是贸易战以后国家大力推进的国产替代
新能源这块从2021年开始逐步启动,不管是光伏还是电动车上下游也就是前后脚的关系
这期间我们都看到,新能源相关上市公司在政策驱动下业绩大幅增长,大半年之后很多公司的股价都翻了三四倍
但这一轮亏钱最多的,就是开始时候不相信,但是涨到高位以后信了的那批人
还有那些在高位买了三年期封闭式基金的人,不少都是三四成的亏损甚至腰斩
我们这个市场每次的苦命人,都是那种低位时候不敢下注,但是到了盈利效应起来的高位,却敢冲进来追高但又不会止损的人
当然了,也有可能是他们专业知识不够,根本判断不出来什么是高什么是低,只是看到盈利效应情绪上头而已
通常追高被套牢以后,他们又会闭眼管账户不看,然后苦熬几年等亏损回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