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金融五道口
有用、有趣、有深度。专业团队追踪全球财经热点,精选影响您财富的资讯。优质阅读体验,投资必备神器。Read less, know more!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高分子科学前沿  ·  鲍哲南院士、崔屹院士联手,最新Nature大子刊! ·  9 小时前  
高分子科技  ·  苏州大学张伟/日本金泽大学程笑笑 ... ·  昨天  
中国银行保险报  ·  《哪吒2》票房破百亿!中国首部! ·  昨天  
高分子科学前沿  ·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唐本忠院士团队AFM:自 ... ·  2 天前  
银幕穿越者  ·  《美国队长4》有望打破北美冷清票房局面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金融五道口

GDP大调整!谁狂飙,谁掉队了?

金融五道口  · 公众号  ·  · 2025-01-01 00:12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最新发布的第五次经济普查结果,全国GDP修订后为129.4万亿元,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调降,第三产业增加值大增。文章还分析了经济普查的意义,新增GDP的来源,以及从二三产业法人单位就业人员的变化来管窥各地的增长态势。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经济普查结果及意义

全国GDP修订后增加3.4万亿元,总盘子仍在扩容,但并非所有地方都能受益,有增加也有下降。

关键观点2: 新增GDP的来源

新增GDP部分来自城镇居民自有住房服务核算改革,另一部分来自新产业、新业态的全面普查。

关键观点3: 区域经济格局的影响

第二产业GDP调降和第三产业GDP大增将影响区域经济格局,工业大省和服务业大省将受影响。

关键观点4: 各省市增长态势的观察

通过法人单位从业人员数量的变化和增长态势,可以观察各省市的经济增长情况。


正文

请大家 点击图片上方 财金新天地 → 点击右上角“...” → 点选“ 设为星标 ”就不会错过每篇好文章啦!

作者:凯风

来源: 国民经略(ID:guominjinglve)

文章已获授权 (本文不代表财金新天地立场)

最大的经济悬念,终于落地。

日前,国家统计局发布 第五次经济普查 结果。2023年全国GDP修订后为129.4万亿元,较初核数 增加3.4万亿元 ,上修幅度为2.7%。

其中, 第二产业 增加值从48.2万亿修订为47.6万亿, 调降 0.67万亿; 第三产业 增加值从68.8万亿修订为72.9万亿, 大增 4.1万亿。
总盘子仍在扩容,但不是所有地方都能分到蛋糕。谁增加,谁下降了?

01

全国GDP再次上修,释放了什么信号?

经济普查 人口普查 农业普查 ,并称为关乎国情国力的三大周期性普查,意义极其重大。

经济普查以5年为周期,一般在逢3、逢8之年开展。
我国先后于2004年(因非典顺延)、2008年、2013年、2018年、2023年开展五次经济普查。
每一次经济普查,全国及省市GDP都会跟随调整。2018年四经普调增1.9万亿,这一次五经普调增3.4万亿。

GDP调整属于正常的统计修正,既为消除统计误差,也是顺应经济形势变化。

其实,在非普查年份,年度GDP也要进行两次核算,第一次为年初的初步核算,第二次为年末或次年的最终核算。

需要注意的是,全国蛋糕总盘子变大,不是所有地方都能尝到一杯羹,有地方调增,自然就有地方 被挤水分

上一轮经济普查(2018年),内地31个省份,17个省份GDP数据调增, 14个省份调降 ,最多的调增数千亿, 最大的缩水近万亿。

这一次经济普查, 第二产业GDP调降, 而第三产业GDP大增, 势必影响区域经济格局。
这对工业大省和服务业大省,都会带来直接影响。此前,部分省份主动修订GDP和工业数据,已经预示了这一点。

02

GDP大增3.4万亿,到底增加了什么?

除了统计误差修订之外,五经普增加的GDP,一部分来自城镇居民自有住房服务核算改革,另一部分来自新产业、新业态的全面普查。

先看第一个,自己的住宅为何要纳入GDP核算?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仅此一项,就带来 1.34万亿的GDP新增量, 大约是1.1%左右的增幅。
其实,这是国际惯例使然。
无论是自有住房还是租房,都会产生居住服务。租房有租金,而自有住房相当于自己“消费”居住服务,可用 “虚拟租金” 看待。
过去几年,我国已将自有住房服务纳入GDP核算,不过采取的是成本法,在房价房租上涨之际,存在一定低估。
市场租金一直都在变动之中,因此本次采用国际通用的市场租金法,更为准确,也带动GDP总量增加。
“虚拟租金”改革 ,经济发达、就业人员众多、房地产市场相对发达的 大城市,或将从中受益。
再看第二个问题,新产业新业态,会对GDP核算带来什么影响?

这一次普查,首次对 数字经济、平台经济 进行全面“摸底”,反映我国经济结构重大的变化。

这几年,直播经济横空出世,一场直播动辄产生数千万乃至上亿的营业收入,未必都能全部纳入统计。
这种因经济发展阶段变化而调整统计的做法,并非第一次。

早在2016年,我国将 研发投入计入GDP ,科创优势突出的北京、深圳从中受益, 深圳GDP首次赶超广州 正是得益于此。

这一次,虚拟租金纳入GDP核算,第三产业GDP大增,势必再次影响区域经济格局。
一些第三产业发达、新兴产业崛起、人口众多的地方将会从中受益。

03

四经普到五经普,哪些地方增长最快?

各省市的GDP修订数据,大概要等到2025年初才对外公布,但从二三产业法人单位就业人员的变化,可以管窥各地的增长态势。
所谓法人单位,主要包括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不含个体户,可视为广义上的就业人员。
2018年-2023年, 哪些地方从业人员增长最快?

根据五经普公报,我国法人单位 从业人员最多的5个省份 :广东(5285.7万人)、江苏(3881.6万)、山东(3250.9万)、浙江(3208.9)、河南(2642.8万)。

可以看到,从业人员最多的省份,恰是我国经济总量最高的5个经济大省。
与总量相比,从业人员数量的变动无疑更为重要,更能反应各地的增长态势。

从增量来看, 广东、山东、安徽、四川、湖北 位居 前五 ,其中广东大增674.8万人,在各大省份中遥遥领先。

从增幅来看, 安徽、云南、海南、湖南、宁夏、四川、西藏 7省份 增幅超过20% ,反映出中西部经济产业崛起的大势所趋。

安徽、四川 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安徽借助跻身长三角、布局新兴产业而异军突起,四川则借助产业西移、大基建大投资、国家战略腹地等政策而脱颖而出。

令人困惑的是,作为发达地区的 江苏、北京 ,成了 仅有的 两个从业人员 减少 的地方。

北京很好理解。早在10年前,北京就主动疏解非首都功能,成为全国首个以 减量发展 为目标的城市,大量一般制造业、批发企业乃至央企总部主动向外迁移,从业人员调整并不令人意外。

反观江苏。近年来,江苏发展势头极其迅猛,不断拉近与广东之间的经济差距,“江苏取代广东GDP第一大省”的说法不绝于耳,但从业人员数据却与之相背离,具体原因有待官方说明。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产业结构不同,就业人员变化与GDP走势不能简单画等号。
总之, 城市竞争是一场持久战 ,只要能不断自我转型升级,就不必在意一时的得失。

最后,因为微信公众号推送机制的变革, 现在没有星标的账号,很容易被错过推送 所以如果喜欢财金新天地的文章,拜托你一定一定别忘记 星标★【财金新天地】。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