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金固定收益研究
中金公司固定收益研究团队倾情奉献!”专业+深度+及时+准确“,涵盖宏观利率走势研判、信用评级全覆盖、信用策略紧跟踪、转债市场精细研究。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格上财富  ·  2025年,十大预测 ·  5 天前  
格上财富  ·  宇宙历史的新三维图谱 ·  3 天前  
格上财富  ·  2024年度书单:十大好书,与你分享 ·  4 天前  
中金固定收益研究  ·  【中金固收·信用】中国信用债评级调整周报 ·  3 天前  
中金固定收益研究  ·  【中金固收·利率】2024年债持不炒的中债和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金固定收益研究

【中金固收·利率】先苦后甜

中金固定收益研究  · 公众号  · 理财  · 2017-04-22 23:02

正文

作者

陈健恒分析员,SAC执业证书编号: S0080511030011 SFC CE Ref: BBM220

    分析员,SAC执业证书编号:  S0080515110005

但堂华联系人,SAC执业证书编号:S0080116080033


先苦后甜

4月份债市再起波澜,委外赎回,债券抛盘加重,收益率创年内新高。从最近几年的债市来看,4月份历来都是不太平静的月份,收益率容易出现异常的大起大落。2014年,在经济开始走弱的情况下,当年4月份央行首先宣布定向降准,从2014425日起下调县域农村商业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下调县域农村合作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债券收益率应声大幅下行。2015年,尽管股市走强,但商品价格回落后,经济偏弱,加上地方债置换启动,2015年央行在419日宣布大幅降准100bp,开启了资金宽松的大周期,收益率应声大幅下降。20164月,铁物资的违约引发了市场对信用违约风险的担忧,基金遭遇严重赎回,债券抛盘加重,债券收益快速上升,创当年高位。今年4月份,银监会从月中开始密集出台规范和自查文件,整顿银行体系。这一系列文件对债市的影响也在逐步发酵,上周达到阶段性的小高峰。因上周出现较大量的债券委外赎回,引发债券的剧烈抛盘,债券收益率明显上升,4月初以来,利率债收益率平均升幅接近20bp,信用债收益率升幅平均接近30bp,目前整体债券收益率水平再创年内新高。

我们上周也进行了最新的市场调查《同业兴债券兴Or同业衰债券兴?》,其中在关于银监会一系列政策的执行和落实程度的问题上,大部分投资者认为落实和执行程度较高,选择70%以上程度的投资者占26%,选择50%-70%落实程度的投资者占45%(图15)。只有少量投资者认为落实程度不高或者地区差异较大。也正因此,债券投资者目前最担忧的债券风险也集中在:(1)监管机构持续趋严的金融去杠杆政策导致市场波动;(2)货币政策继续收紧,资金利率升高;(3)信用违约风险升高等,反而是对经济基本面、美国加息和股市走强等风险担忧下降(图16)。


委外由于过去两年扩张较快,且流动性较好,容易首先受到影响,但监管政策的后续影响仍会陆续体现。从银监会一系列的文件来看,核心的并不是针对委外,只是之前摸底了解过委外的杠杆和风险情况。委外这个业务模式本身并不存在违规之处。但从影响上来看,委外的赎回是在这次监管文件出台后首先出现的连带影响。最近两年,在银行表内和表外业务规模扩张很迅猛的情况下,银行自身人员和投研能力有限,因此面对庞大的资金,产生了较为强烈的委外需求。最初是银行理财资金进行委外,后来银行表内的自营资金也有较大量的委外。一些银行还特意成立了同业业务部来从事委外业务。

从银监会一系列文件来看,“三套利”占据更核心的位置。即专项治理“监管套利、空转套利、关联套利”。其核心精神是要穿透到底层资产,避免银行通过一系列的资管通道进行包装,从而规避各种政策限制和降低资本金占用。在“空转套利”部分,理财空转层面,要求自查:是否存在非银机构利用委外资金进一步加杠杆、加久期、加风险等现象。在同业空转层面,要求自查:是否存在通过同业存放、卖出回购等方式吸收同业资金,对接投资理财产品、资管计划等,放大杠杆、赚取利差的现象。

一旦要严格穿透和限制同业负债对接同业资产,将对过去几年银行资产负债表快速扩张的做法起到很大的约束作用。而在银监会周五最新召开的一季度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会中,也指出,要规范交叉金融业务,落实穿透原则,根据基础资产性质足额计提资本和拨备,不得对新开展的同业投资业务实施多层嵌套。也是对上述“三套利”文件的落实。

委外虽然占银行理财资金规模的比重不高,一般10%-20%,但过去一两年快速发展。而去年四季度以来债券收益率大幅回升(存量债券价格下跌)使得全行业委外的业绩回报都不达预期,因此此前也陆续有一些银行赎回了委外。而这次监管文件加速了这一过程。而委外的赎回可能也对应多重原因,业绩不理想只是一方面,如果此前委外的杠杆比较高或者底层资产资质有瑕疵,那么在穿透原则下会面临一定的压力,赎回来也可以避免后续自查过程中的麻烦。即使不考虑监管的因素,纯粹从市场角度来看,由于委外一般都是市值计价,且有一定的流动性(可以提前赎回或者到期期限短),在政策对债市有扰动的情况下,委外本身就面临着估值压力和市场风险,因此赎回也是避免后续产生更大的浮亏。此外,在限制同业负债对接同业资产的情况下,过去增长较快的同业理财面临收缩,对于理财机构而言,同业理财的收缩意味着必须在企业和居民理财上发力,否则负债端规模会下降。但由于居民和企业理财的吸收相对没有同业理财高效,而且息差压缩导致中间收入减弱的情况下,银行分支行在销售居民和企业理财层面的动力也下降。如果银行理财面临负债端的不稳定性和规模下降压力,会主动压缩资产,赎回委外也较压缩其他资产更容易。虽然不好判断委外赎回是否还会持续,但我们认为不至于引发整个行业的赎回,目前的赎回只是局部的。

但银监会文件涉及的面很广,对金融市场和资产价格的影响也不局限于委外业务。我们更关注后续同业负债和同业资产规模的变化及其影响。按照上述分析,如果未来几个月银行自查落实到位,同业业务的增长会进一步放缓甚至可能收缩。从银行资产负债表本身来看,银行过去几年的快速扩张都集中在同业业务。比如,银行对非银金融机构的债权,每年都以很高的速度在增长(图17)。而同业资产的扩张又集中在同业理财和资管计划。同业理财和资管计划从银行资产负债表的科目对应来看,基本集中在可供出售账户和应收款项账户。同业理财比较好理解,就是银行理财向银行自营部门发售的理财产品,连接了表内和表外。从同业理财和同业存单的扩张速度来看(图18),两者大体对应一致。而资管计划中对接的资产,大部分都是信贷、票据和信托受益权等非标资产。在2014年银监会出台127号文约束表内非标之前,银行的表内非标基本都装载在“买入返售”这个科目,当时这个科目按照同业性质处理,可以降低资本金占用。但127号文之后,买入返售科目持续萎缩(图19),这些表内非标资产后来通过资管计划重新装载。这些非标资产反映在银行“股权及其他投资”这个科目上(图20)。


近期银行陆续公布2016年的年报,从银行年报的披露信息来看,也可以看到同业理财和资管计划的扩张速度较快(图21)。从某家上市城商行的年报可以看到,在可供出售和应收款项科目,2016年的增量集中体现在债券(地方债)、同业存单、同业理财和资管计划上,其中同业理财的增量最高。某家股份制银行的情况也类似(图22)。此外,基金投资也是银行这两年增长较快的资产,尤其是公募货基和债基,其分红可以免税。

从宏观的层面来看,随着银监会文件的落实和银行自查,同业业务的增量会开始显著放缓。甚至我们了解一些银行要开始压缩同业业务规模,其存量会下降。同业理财和资管计划所对接的主要是债券和非标类资产,这意味着这两类底层资产未来的需求会放缓,余额增长会放慢。债券其实已经表现的比较明显,信用债已经连续几个月出现净减少或者低增长,而近期委外赎回的过程,信用债抛盘加重,很多债券发行取消,未来净增量可能会进一步走低。而利率债在需求减弱的情况下,净增量也已经明显减少。而非标资产尽管过去一个季度扩张很快,社融中的信托和委托贷款增量较高,但很快也会开始感受到这种同业收缩的压力。我们预计接下来的几个月,非标的扩张也会慢下来。

这次银监会一季度的会议提到的数据也能佐证,同业和理财业务增速放缓。3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同业资产和同业负债余额分别为21.7万亿元和30.3万亿元,比年初分别下降1.4万亿元和1.9万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2%12.6%。银行理财产品余额29.1万亿元,比年初增加958亿元,同比增长18.6%,增速比去年同期大幅下降34.8个百分点。

资产扩张的放缓,对应的负债端派生的存款也会减弱。虽然过去两三年同业负债扩张很快,比如银行负债端的债券发行和同业存单净增量较高,但真正支撑银行负债的还是存款。从银行负债端的结构来看(图23),去年负债中有超过一半是企业和居民存款,其次是央行借款。一旦资产派生放缓,存款减弱,加上同业负债受限,银行的资金来源会进一步放缓,从而反过来又限制银行的资产扩张,陷入恶性循环。我们在上周的周报《以存定贷对银行意味着什么?》分析过这个问题。一旦同业资产和负债扩张放缓或者收缩,那么经济动能会相应受到影响,债务滚动受限使得违约风险也会上升。我们在此前几期周报也有所分析,不再累赘。


一手硬,另一只手就要软,银监会加强风险防范,货币政策继续收紧倒逼的可能性减弱,货币政策未来可能逐步松动。银监会政策的影响正在逐步发酵,但真正的影响程度,包括对金融和经济的影响却还需要持续观察。在银监会政策比较严厉的情况下,货币政策继续收紧倒逼金融去杠杆的必要性在下降。一季度MPA考核对银行资产负债的扩张已经起到很大约束作用,而银监会政策的约束作用比MPA更大。目前来看,货币政策进一步收紧去倒逼银行去杠杆的意义已经不是很大。货币政策可能进入观望期。

尽管上周资金面收紧,但这主要是4月份企业集中缴纳企业所得税的影响。而央行的一系列动作表明,其偏紧的态度已经有一定松动。比如上周央行在公开市场操作上开始净投放,且投放量是春节以来最大的一周(图24)。而MLF的操作中,央行的资金投放期限也在延长,1年期的占比提升到70%以上(图25),使得银行的资金稳定性回升。此外,从3月份开始,央行向政策性银行投放的PSL规模也有所上升,缓冲政策性银行发债成本上升对其利润的冲击(图26)。虽然货币政策不会马上松下来,但这些积极的转变使得更严峻资金面冲击的风险在下降。

我们在年度策略报告以及近期报告都分析过,一旦后续广义流动性收缩,对经济和通胀产生负面压力,那么货币政策在年内有转松的可能性的。


债市短期内面临政策扰动和冲击,但中期来看,在风险释放后,随着基本面的逐步有利,收益率有望重新回落,债市将先苦后甜,二季度仍是逐步吸筹的好时机。近期债市面临较大的抛售压力,收益率再度回升到年内高位。虽然抛盘不小,但接盘力度也较大,尤其是利率债,显示市场仍有一定的厚度。从我们的市场调查来看,投资者对债市仍持有较谨慎的态度,投资策略偏防御为主(图27),但随着风险的逐步释放,投资者也并不是很悲观。比如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高点,大部分投资者看到3.5%-3.6%(图28),认为上行空间有限。从大类资产配置的角度,目前投资者也偏看好利率债和高等级信用债以及黄金,对大宗商品和股票的看法都更为谨慎。


从历史上来看,如果不是来自基本面的利空,而是来自政策扰动和流动性冲击,那么这种冲击对债市而言是短暂的,不会有很强的持续性,反而冲击就是机会。尤其是货币政策在边际上不再收紧甚至可能慢慢松动,那么结合基本面的影响,天平会重新开始向多头倾斜。我们认为投资者可以在收益率回升的过程中逐步吸收筹码。被套的投资者也不必过于焦虑,看一两个季度,我们认为收益率会看到相对明显的回落,可以持券等待。不过,随着金融杠杆的放缓以及同业业务的收缩,信用风险可能会有所上升,信用利差也会重新扩大,对信用债尤其是低等级信用债仍宜采取规避策略或者尽量分散投资。对于配置性投资者,目前政策性银行债收益率已经全面高于历史均值,从长期配置的角度来看,投资者也可以逐步增加配置。


本文所引为报告部分,原文请见2017年4月22日中金固定收益研究发表的研究报告《中金公司*陈健恒,唐薇:路演感受:先苦后甜

相关法律声明请参照:

http://www.cicc.com/portal/wechatdisclaimer_cn.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