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健康界
健康界:华语医疗智库—为了更好的医疗服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医学影像沙龙  ·  X线机房在没有曝光的状态下有辐射吗? ·  10 小时前  
德大器械注册与临床  ·  【器械临床一起学】伦理委员会有没有管理文件? ... ·  昨天  
朱志良博士de职业健康  ·  噪声聋诊断的另一个客观检查(ABR/BAEP ... ·  3 天前  
朱志良博士de职业健康  ·  噪声聋诊断的另一个客观检查(ABR/BAEP ... ·  3 天前  
丁香园肿瘤时间  ·  III 期不可切除 MET 高拷贝数扩增伴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健康界

关于延安医疗集团 院长这些话跟别人没讲过

健康界  · 公众号  · 医学  · 2017-09-05 20:57

正文

摘要

提升县域水平,大医院专家下基层够吗?健康界探访发现,延安医疗集团之所以在三年内全面提升县医院综合实力,源于大医院将管理理念植入基层。

来源:健康界 作者:李子君


2009年新医改启动以来,国务院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就整合、重组医疗资源等方面内容进行探索,各种医疗集团在医改的背景下遍地开花。


近年来,由延安大学附属医院(下称延大附院)担当总医院的延安医疗集团备受业内关注。延安医疗集团是延安市人民政府领导下的公益性医疗机构联合体。集团以延大附院为主体,联合洛川、延长、志丹3家县级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和延安大学医学院组成,实行“政府监管、管办分离、自主办院”的管理体制。


日前,健康界跟随国家卫计委分别走访延大附院及其集团成员单位--延长县人民医院。健康界在实地探访中发现,延安医疗集团之所以能够在短短三年内全面提升县医院综合实力,源于大医院将管理理念植入了基层。


“六个不变”给县医院吃“定心丸”


2013年12月,以延大附院为主体,吸纳洛川、延长、志丹3家县医院和市第二人民医院组建了延安医疗集团,2015年12月又将宜川县人民医院也一并纳入医疗集团一体化管理,医疗集团分院现已增至5家。


分级诊疗格局的形成,重在医疗机构合作机制的创新,而如何让县医院心甘情愿与大医院“结对子”是个不小的难题。


在托管协议中,县医院会保持“六个不变”,即隶属关系不变、独立法人组织不变、资产归属不变、医院性质和功能不变、财政拨款渠道和标准不变、职工身份不变。这“六个不变”,让被托管的县医院无论是管理层还是普通职工,都从托管那天开始,就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下沉的不仅是技术 还有管理团队


五家被托管医院之一--延长县人民医院是第一批加入医疗集团的医院。这家县医院始建于1948年,是延长县唯一一所综合性二级医院。除了这个本名之外,医院还有另外两个名字--延安医疗集团总医院延长分院、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延长分院。

过去,延长县人民医院是当地一家极其普通的医院,加入医疗集团之后,在各方面都得到提升。据院长任永年介绍,加入集团三年多以来,医院实现了“五个提高”:医疗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意识增强;患者满意度增强;总诊疗人次提高;业务收入中体现治疗、技术的比例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延长县人民医院的业务收入也在稳步上升。2014年,医院业务收入全年只有3400万元,而2016年已经增至5800万元。


县医院综合实力的提升离不开医疗集团内部资源共享,除了信息、技术等方面支持之外,延大附院管理团队委派的管理团队,对延长县人民医院的发展起了关键作用。


任永年原本是延大附院行政副院长,也是位普外科专家,与他一同来到延长县的除了多位技术骨干之外,还有延大附院的两位管理人员,他们分别担任延长县人民医院业务副院长与行政副院长。


6S管理、处理医患纠纷流程、绩效分配制度……从管理理念到医院文化,延长县人民医院都在尽量复制延大附院。“过去我们总认为,大医院的临床专家定期或不定期到基层,就能带动县医院能力的提升,但是现在看来,基层缺的不仅是先进技术,更需要管理人才。”任永年说。


任永年的观点得到延大附院院长李小龙的认同。李小龙在接受健康界采访时表示,专家只能解决技术问题,不能解决系统管理问题,大医院托管基层医院最根本的是要植入三级医院的管理理念,把规范的运行机制带动起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才可以帮助市县级医院发展。


“说我‘跑马圈地’的人,太小看我李小龙了。”


由于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目前各地都在探索不同形式的医疗集团或医联体,政策制定者试图通过这种方式,让优质医疗资源得以下沉,大医院不再“时刻保持战时状态”。但时至今日,并未出现任何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可以供其他地方完全复制。而每个地区疾病谱不同,区域医疗机构设立情况也不同,因此在各地的探索中,人们发现,“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在延大附院的带动下,5家县医院显然找到了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式。但与此同时,大医院却难逃“跑马圈地”的质疑。“说我们是在‘跑马圈地’的人,实在是太小看我李小龙了。”李小龙从不认为三级医院主导医疗集团就是在虹吸资源,相反,资源整合让大医院将常见病、多发病患者尽量留在基层。不仅如此,集团化管理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效率,对各级医院来说都是好事。


收入分成?大医院或许根本不在意


事实上,医联体或医疗集团内部如何在遵循各家医院发展的前提下建立合理的利益分成机制,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健康界就这个问题采访多位公立医院院长,但对方均三缄其口。西部地区某三甲医院院长私下透露,由他所在医院主导的医联体在签订协议时明确,合作启动后,下级医院每年业务收入增长部分的10%要归三甲医院所有,在这个基础上,三甲医院向医联体内部成员医院长期派驻管理和技术团队的动力十分强劲。


将目光拉回到延长县人民医院。在延安医疗集团托管协议曾提到,延长县人民医院每年业务收入增长部分的50%要给予延大附院,但三年以来,双方从未有过资金利益往来。


业务收入逐年走高,却没有“回馈”三甲医院,任永年显然也有自己的考虑。“医院业务收入增加部分多半用于人员培训和新设备的购置,无法再分给三甲医院。”任永年说。延长县卫计局副局长尚晓华也直言,县医院始终坚持公益性,用低价高质吸引患者,收入上很难有结余。


好在这点“分成”李小龙从未放在心上。“对我们来说,组建医疗集团的初衷有两个,品牌输出和收治更多疑难危重症患者,自身定位清晰之后,各家医院自然有回报。”李小龙说。


(本文系健康界原创,转载需授权。商务咨询:010—82736610—8877)

更多新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