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延长县人民医院是当地一家极其普通的医院,加入医疗集团之后,在各方面都得到提升。据院长任永年介绍,加入集团三年多以来,医院实现了“五个提高”:医疗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意识增强;患者满意度增强;总诊疗人次提高;业务收入中体现治疗、技术的比例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延长县人民医院的业务收入也在稳步上升。2014年,医院业务收入全年只有3400万元,而2016年已经增至5800万元。
县医院综合实力的提升离不开医疗集团内部资源共享,除了信息、技术等方面支持之外,延大附院管理团队委派的管理团队,对延长县人民医院的发展起了关键作用。
任永年原本是延大附院行政副院长,也是位普外科专家,与他一同来到延长县的除了多位技术骨干之外,还有延大附院的两位管理人员,他们分别担任延长县人民医院业务副院长与行政副院长。
6S管理、处理医患纠纷流程、绩效分配制度……从管理理念到医院文化,延长县人民医院都在尽量复制延大附院。“过去我们总认为,大医院的临床专家定期或不定期到基层,就能带动县医院能力的提升,但是现在看来,基层缺的不仅是先进技术,更需要管理人才。”任永年说。
任永年的观点得到延大附院院长李小龙的认同。李小龙在接受健康界采访时表示,专家只能解决技术问题,不能解决系统管理问题,大医院托管基层医院最根本的是要植入三级医院的管理理念,把规范的运行机制带动起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才可以帮助市县级医院发展。
“说我‘跑马圈地’的人,太小看我李小龙了。”
由于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目前各地都在探索不同形式的医疗集团或医联体,政策制定者试图通过这种方式,让优质医疗资源得以下沉,大医院不再“时刻保持战时状态”。但时至今日,并未出现任何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可以供其他地方完全复制。而每个地区疾病谱不同,区域医疗机构设立情况也不同,因此在各地的探索中,人们发现,“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在延大附院的带动下,5家县医院显然找到了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式。但与此同时,大医院却难逃“跑马圈地”的质疑。“说我们是在‘跑马圈地’的人,实在是太小看我李小龙了。”李小龙从不认为三级医院主导医疗集团就是在虹吸资源,相反,资源整合让大医院将常见病、多发病患者尽量留在基层。不仅如此,集团化管理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效率,对各级医院来说都是好事。
收入分成?大医院或许根本不在意
事实上,医联体或医疗集团内部如何在遵循各家医院发展的前提下建立合理的利益分成机制,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健康界就这个问题采访多位公立医院院长,但对方均三缄其口。西部地区某三甲医院院长私下透露,由他所在医院主导的医联体在签订协议时明确,合作启动后,下级医院每年业务收入增长部分的10%要归三甲医院所有,在这个基础上,三甲医院向医联体内部成员医院长期派驻管理和技术团队的动力十分强劲。
将目光拉回到延长县人民医院。在延安医疗集团托管协议曾提到,延长县人民医院每年业务收入增长部分的50%要给予延大附院,但三年以来,双方从未有过资金利益往来。
业务收入逐年走高,却没有“回馈”三甲医院,任永年显然也有自己的考虑。“医院业务收入增加部分多半用于人员培训和新设备的购置,无法再分给三甲医院。”任永年说。延长县卫计局副局长尚晓华也直言,县医院始终坚持公益性,用低价高质吸引患者,收入上很难有结余。
好在这点“分成”李小龙从未放在心上。“对我们来说,组建医疗集团的初衷有两个,品牌输出和收治更多疑难危重症患者,自身定位清晰之后,各家医院自然有回报。”李小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