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健康界 作者:李子君
在第一季度获得巨大利润的手游《王者荣耀》,由于让大量中小学生沉迷其中,连日来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7月4日,《王者荣耀》上线防沉迷系统,对未成年人的游戏时间进行限制:12周岁以下每日限玩一小时,晚上9时以后禁止登录;12周岁以上未成年人每日限玩2小时。然而,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在游戏时间上进行限制,真的可以让孩子暂时放下手游吗?健康界通过对相关专家的采访,得到了否定的答案。
原武警总医院康复科心理医生、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学校心理卫生委员会副秘书长胡乃文在接受健康界采访时特别提到,限制游戏时间治标不治本,在杜绝青少年手游成瘾过程中,家长应帮孩子在积极的事情上建立“心理高原反应”体验。
如今,为何会有很多孩子沉迷手游?在胡乃文看来,现实中,这样的孩子往往经历各种挫折,自己所付出的努力时常被否定,但在游戏里却能轻易被认可和肯定。比如在生活中没有朋友的孩子,在游戏里却因为游戏玩儿得厉害不仅可以有朋友,甚至还能获得大量的崇拜者。与此同时,一些学习成绩差的孩子,在游戏里能通过充值消费,技能短期快速获得提升,通过完成一个又一个任务而获得成就感,所以一般沉迷于游戏的孩子,很多是在现实生活里需求未被满足的群体,心理学上称之为“缺乏归属感”。
“孩子要想有成就,需要有重视家庭教育的父母,还要有一位懂得培养学生的老师,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从而认同孩子。”胡乃文告诉健康界,如果孩子在现实中得到认可,便不会轻易沉迷手游。
“游戏是一个滋养人欲望的绝佳舒适区,因为它是一个很好的倾听者和‘教育者’,至少它做到了无条件接纳。”胡乃文说。
如今,一部分人将青少年沉迷手游的责任推给游戏的制作公司。胡乃文认为,手游制作公司确实难辞其咎,因为在游戏设计上,没有考虑到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相比成年人,未成年人自制力比较薄弱,很容易被游戏刺激所吸引而不能自控。在游戏的虚拟环境中,一切实现起来要比现实容易,未成年人很难像成年人那样理性区别,分析对待虚拟与现实。
“但预防青少年沉迷手游的责任不能全都落在手游制作公司身上,反观在没有网络的时代,照样有孩子沉迷于小说或游戏厅,手游只是个时代背景下的载体,并不是社会的头号公敌。”胡乃文强调,值得人们反思的是,在孩子的教育中,教育工作者和家庭是否做到了尽职尽责,是否让每一个孩子得到了认真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因为只有孩子的心理需求不能得到正常满足,才会去迷恋各种网络游戏。
有人说,手游像精神鸦片,让孩子欲罢不能。目前《王者荣耀》推出防小学生沉迷系统,12周岁以下每日限玩一小时,晚上9时以后禁止登录;12周岁以上未成年人每日限玩2小时。
限制游戏时间看似可以让青少年无限期玩游戏有了难度,但不得不说也只是有难度而已,孩子想要达到游戏的满足仍有各种办法去解决,所以这种方式只是治标不治本。如何降低孩子们的兴趣才是杜绝沉迷手游最有效的方法。
胡乃文说,心理学中最直接的方式是行为疗法,其做法是在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降低他的愉快刺激,出现良好行为的时候给予愉快刺激,这样就可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当孩子当天游戏时间超过两个小时,如果无法获得相应的荣誉和成就,这样的设置便更有效应对孩子手游成瘾现象,当然心理学方法不只有这一种,还有更多有效的方式,建议游戏公司可以多做功课,而不是单纯控制游戏时间。”胡乃文告诉健康界。
胡乃文在过往的心理学研究中,接触到不少具有不良行为表现的孩子,当对其家庭进行分析时,胡乃文都会发现其家庭存在父母教育的缺失。胡乃文建议,杜绝孩子沉迷手游,家长和老师不要想简单粗暴地去解决孩子的问题,要学会怎样让自己的心与孩子的心更近,真正做到尊重、真诚和接纳,并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不断给予积极的刺激,比如真诚的夸赞与欣赏。
“心理学家曾提出一个概念叫‘心理高原反应’,指人们在完成一项期待任务时,血流会加快,脸红发热伴随全身出汗,这种体验可以促使人们对这个任务产生吸引力,想再次经历,所以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在积极的事情上建立‘心理高原反应’体验,而不是放任孩子自己在游戏中建立。”胡乃文说。
(本文系健康界原创,转载需授权。商务咨询:010—82736610—8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