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外滩TheBund
《外滩画报》官方微信,由外滩画报全媒体编辑部倾力打造,每日为读者提供具有国际视野的新闻、文化、生活、时尚报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氧叔本叔  ·  谁又惹她了...Lisa新造型cos吴莫愁,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外滩TheBund

被改编成 2000 余种版本的爱情名曲,故事居然都是假的

外滩TheBund  · 公众号  · 时尚  · 2017-03-13 13:29

正文

人们总是热衷给名曲加上故事光环

很少有人思考这些故事的真实性或实际意义

答应我,以后还是好好欣赏音乐吧





今天说一说「世界名曲」卡农。你一定看过无数种卡农的改编版本,有人热爱,也有人痛恨,比如这个小伙:




(大提琴和二部小提琴膝盖好疼……



嘴上说着讨厌,身体却很诚实。D大调卡农对于小哥来说已经烂熟于心,而这支曲子的和弦的确与现在的许多流行歌曲一模一样,所以显得很「百搭」。


这首D大调卡农是巴哈贝尔最著名的曲子。全名是《Canon and Gigue in D major for 3 violins and Basso Continuo》(为三把小提琴和通奏低音创作的D大调卡农和吉格舞曲)。大约作于1680年。



知道这首曲子的人,大概都已经知道「卡农」是一种曲式,而这首「D大调卡农」有名到直接取代了这个曲式。


作为复调音乐曲式之一的「卡农」,字面上是「轮唱」的意思。几个声部的旋律依次出现,互相模仿,互相追随。十三、四世纪开始出现。


大家可能更熟悉另一种复调曲式:巴赫捧红的「赋格」。区别在于赋格先是各个声部轮流展示一遍主题,然后进行发展。赋格十七世纪后才开始发展,演奏起来也比卡农复杂。


或许是因为旋律分几个声部重复出现,交织、追随,让人有无退延伸的感觉。好多人用诸如「悠远、纯净」等形容词描述这支曲子。




这支曲子因好莱坞电影《凡夫俗子》采用它作为配乐而广为人知。后来《我的野蛮女友》也为它的推广助了一臂之力。


BMG公司在巴哈贝尔诞辰350周年出了一张CD收录15个优秀的卡农版本。甚至两年后,又出了续集。





真的是男女老少雅俗共赏,堪称「最受全世界的喜爱的古典音乐小品」。据说,目前为止世界上重新演绎的卡农版本达2000余种。如果巴哈贝尔还在世的话,可能是全世界版税收入最高的音乐家。


其实真正令人讨厌的不是卡农,而是不知何时开始流传的背景故事。




卡农背后的爱情故事?



这个流传甚广的爱情故事是这样的:(以下选取最常见的一个版本)


作曲家巴哈贝尔(Pachelbel)十几岁时,战乱使他沦为孤儿。流浪到英国的他,被英国一个小村庄的天天在教堂弹琴的琴师收养。他天天听牧师弹琴,耳濡目染便学会了。在他们旁边的镇上上有一个女孩子叫Barbara Gabler,是镇上最漂亮的女孩。自从到教堂听了Pachelbel弹的曲子,就爱上了他。很多有钱人上门向Barbara提亲都被拒绝了,因为她心里只喜欢Pachelbel。


(可能姑娘长这样?)

维米尔画作


Barbara找Pachelbel拜师学琴,但几乎不把经历花费在钢琴上,遭到了Pachelbel的责骂。有一天Pachelbel对她说:“你走吧,你真的不适合弹钢琴。而且你也不喜欢钢琴。”


Barbara听后对自己说:“不要说我不行!我回去一个要好好弹琴,半年后我要拿到本地的钢琴第一名的!”(在Barbara的镇上每年都会举行一次女孩钢琴大赛)后来她比赛果真的拿了奖。但当她拿着奖杯去找Pachelbel的时候,Pachelbel已经被征去打仗了。Barbara一等就是3年。


在这期间村长的儿子看上了Barbara,村长的儿子很清楚Barbara已经心有所属,就叫人从前线运回来一具碎尸体,说是Pachelbel。Pachelbel没有父母和亲戚,Barbara相信了,趴在尸体上哭了3天3夜。3天后,在当时Pachelbel教她钢琴的教堂里,割腕自杀了。


其实:Pachelbel在Barbara离开后,他发现原来自己已经爱上了她。他准备写一首歌,做为向Barbara求婚的礼物。当他完成了1/3的时候,他被招去打仗了。在战乱中,他完成了2/3。


在Barbara自杀后第2个月,Pachelbel回到了村里。他从村民的口中知道了Barbara的故事,放声大哭。Pachelbel招集村上所有人,弹出了卡农“Canon(D Major)”。在场的所有人没有一个不落泪的。就在那天晚上,Pachelbel在那个教堂以同样割腕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作曲家并没见过钢琴的模样



故事虽然很凄美,也很多戏。但是不得不说,这个精确到女主角有完整姓名的故事,实际上漏洞百出。Barbara Gabler是巴哈贝尔妻子的名字。而那时候真的会有所谓「女孩钢琴大赛」吗?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照时间,作曲家活在管风琴的年代,用的钢琴也是古钢琴,他并没有见过现在钢琴的模样。





翰·巴哈贝尔(Johann Pachelbel,1653-1706),巴洛克早期的作曲家和管风琴师,属于巴赫前一代管风琴家。


他出生于德国的纽伦堡(Nuremberg)。早年随施韦默尔(Schwemmer)学习音乐。


以他为代表形成了中德学派。其作品有简朴的对位风格,管风琴和键盘音乐是他主要受到肯定的创作领域,在新教宗教音乐创作方面,他的地位也相当高。


上文提到,这支曲子全名是《Canon and Gigue in D major for 3 violins and Basso Continuo》(为三把小提琴和通奏低音创作的D大调卡农和吉格舞曲)。结果前半首卡农火了,没有人知道吉格舞曲。


如果巴哈贝尔还在世的话,一定想不到,自己辛辛苦苦写了一辈子音乐,火遍了全世界的却是如此普通的一支卡农。好处是他能靠版税收入跻身富豪前列。



看他一脸疑惑的表情:↓



这就像,上了小学语文课本的「贝多芬月光奏鸣曲传说」一样。有时候故事促进了曲子的传播,但你的目的到底是听故事呢还是听音乐?




(你讨厌卡农这首曲子吗?理由评论区见~)


文 编辑 _ 梨科夫斯基 | 图片来自网络

以上内容来自外滩新媒体旗下分类媒体「靠谱」

转载需授权并注明出处,微信号:kaopumusicreview



- THE END -

长按下图二维码关注"外滩TheBund(the-b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