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豆瓣电影
发现好电影,分享看电影的乐趣。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电影资料馆  ·  “小景自足”与“全史在胸”——影片《只此青绿 ... ·  5 天前  
张小北  ·  //@西夏2067:转发微博-2024101 ... ·  6 天前  
张小北  ·  马斯克的火星殖民愿景是推动Space ... ·  6 天前  
银幕穿越者  ·  电影《749局》票房口碑双掉线,哪里出了问题?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豆瓣电影

这位编剧大大有点“懒”,笔下的男主角都叫徐天

豆瓣电影  · 公众号  · 电影  · 2017-06-26 20:03

正文

“我觉得自己就是豆瓣人群中的一员” ——《红色》编剧、《缉枪》导演 徐兵 专访



提起「徐兵」,很多人也许并不熟悉,但如果说到《红色》《请你原谅我》《乱世书香》等多部国内优质影视剧,几乎无人不知。而徐兵,就是这些剧的编剧,其中《红色》的豆瓣评分高达9.2,他更是国内产量多且保持高水准的金牌编剧之一。说句暴露年龄的话,“我们都是看着徐兵写的剧长大的”。


徐兵刚刚工作时,他和七八位志趣相投的文学青年一起成立了“蓝田掘野“文学社,这是他文学创作的初始。1992年,徐兵考入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从此开始了在北京的打拼,二十五来,他在北京创业、生根,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2017年这位被誉为中国影视金牌编剧的徐兵,首执导筒拍摄长片处女作《缉枪》,编导一体。这是中国大陆影史首部过审的「打击制贩枪支犯罪」题材的警匪电影,影片将视点聚焦在了“枪”这一敏感话题上,把打击制贩枪支犯罪这一鲜为人知、从未在影视作品中表现过的公安题材搬上了大银幕。 



然而导演直言,故事核心并非要表现枪贩的穷凶极恶,也非缉枪警的英勇无畏,他更希望表达的是不同社会阶层人群的迷茫困惑与生存现实。一支私枪把两个破碎的家庭、4组生死相连的人物命运交织在一起,影片以现实主义手法,还原了缉枪警察与制贩枪支犯罪的搏命斗争,并展现出不同社会群体人物在枪支犯罪背后的现实人生。


6月23日,这部影片将在国内上映。是的!你没看错,它和《变形金刚5》同一天。豆瓣电影有幸专访了徐兵编剧/导演,聊到了他做导演的契机、对电影的解读、深入狱中采访枪犯、为何众多作品中的男主都叫“徐天”,以及他眼中的豆瓣……在与导演简短交流的几十分钟里,发现导演是个性情中人,爽快、真实都是他身上耀眼的属性,也映射在他的作品当中。 



Q:为什么会做导演?


徐兵:其实我没有做一个职业导演的梦想,很多事情都是机缘巧合。我原来做电视剧编剧,在这个行业里很多环节我都做过,比如监制、制片,但是就是没做过导演。我是一个喜欢创作的人,电视剧中创作最浓厚的环节就是编剧,后面的流程其实就是生产环节。所以我想有一个从头到尾自己创作的作品,我能够参与到每个环节。但是电视剧又实在太长,有很多与创作无关的事情,电影短,所以我选择了电影。


Q:第一部长片为何选择警匪题材?


因为这个类型很合适,市场上没有讲枪的题材,真真正正发生在中国大陆的没有,加上我自己也喜欢枪,所以就拍了。但其实刚开始我是拒绝拍“缉枪”的,因为如果按照套路拍,就是警察抓枪贩,拍得再好估计也没人看。但如果换个角度拍就不一样了,最终想到了好的故事逻辑,才就有了这部电影。 



Q:您对自己第一次做导演满意吗?


徐兵:影片的幕后团队——制片人、录音、摄影指导、美术、音乐,他们都很专业,在这个团队里最弱的一个人其实是我。他们都是我多年的朋友,很感谢他们包容了很多我的不专业,我觉得我下一部应该能比这一部做得更好一些。  



Q:在拍摄之前,是否深入实情,搜集了创作资料?


徐兵:有,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采访了警察,第二部分是采访了枪犯,通过公安部联系司法,我到监狱里一个一个去采访。这些枪犯,有无期的、几年的、几十年的、马上要释放的等等。特别有意思的是,没有一个枪犯是穷凶极恶的。不同于香港电影里的枪犯,他们实际上都目光闪烁,特别腼腆,而且都是极其狂热的枪支爱好者,还跟我交流枪支型号。


Q:哪些内容使用在了影片当中?


徐兵:没有一个真实事件的一部分用到了电影里,都是我跟他们聊天后汲取的一些信息和状态。 



Q:影片最大的看点是什么?


徐兵:我是希望看电影的人能在电影中找到自己,送餐员、白领、枪贩、卖东西的等等。我觉得看电影能够找到自己的影子,有影射,有共鸣,而不是看一个浮在上面的电影。这是一个现实主义的作品。


Q:您在《缉枪》中最想表达的是什么?


其实《缉枪》这部作品,最重要的并不是说警匪,而是现在的社会阶层,人的冷漠、不公平。大家都在自己的位置上有着自己的情感,但是并不会因为出现了一个事件,相互融合、相互了解,从此生活在一起,我觉得(如果这样发生了)这是戏剧,这不是现实社会会发生的事情。


很多人对于这个行业的知识来源于网络、美剧等等。但我的知识或者说力量来源于社会,我在这个社会中的体会,有温暖的地方、奇怪的地方、冷漠的地方、不公的地方,我从这些里面汲取营养,然而这些都不是现在这个体制所乐意去表达、去看到的。但这些确实是现实的、真实的。而影片力图去表达的就是现实社会中的种种真实。 



(此问题有剧透)

Q:为什么俞苗在收到马三叹的讨债、威胁信息时,没有第一时间报警?


徐兵:这有多种解释,有多种可能,我们选取了一种。第一,俞苗是回老家见她婆婆,而不是躲债。第二,俞苗亲眼看见老公被警察击毙,在俞苗内心是恨警察的,这是一种情绪,而且俞苗对警察的恨意,一直在延续。


(此问题有剧透)

Q:影片结尾意味深长,是想表达什么内涵?


徐兵:我做任何戏都希望表达个人对现存体质社会的感受和理解,我认为我们中国的现存社会,普通百姓什么都依靠不了,只能依靠自己,最能信任的只有血亲,每个人只能自己保护自己。


俞苗的亲人是老公;警察有警察的职责;枪贩其实家里也养着一堆人,为了生存所以要保护自己的买卖;而徐天是最底层的老百姓,最底层的人往往都是最善良、最悲催、最无情的人,他其实在所有事件中是最无辜的人。然后徐天和俞苗的命运交织在一起,他们彼此看起来好像有一些相互帮助和解围,但其实未必,因为大家都自顾不暇。而徐天为什么执着地要钱?是因为和贾小朵感情有多深吗?不是。是因为徐天内心的一口气,一口想讲理的气,他觉得把这15万还给这家人,这件事才算了了,而最后攒了几年的钱去贾小朵家里了这件事,才发现贾小朵也一直在隐瞒他(很重要的事情)。所以,你说有没有意味深长?是现实有时候就是这样悲凉。 


俞苗(热依扎 饰演)


徐天(白举纲 饰演)


Q:影片中没有大量的枪火对决,更多是一击命中,这样会不会削弱影片的视觉观赏性?


徐兵:不会,因为这就是真实的。我们特效和车戏指导罗礼贤是香港很棒的大指导,但我一直在压、在克制。因为我觉得真真实实的就好,影片有点像半纪实的状态。 


警察(连奕名 饰演)


Q:在追捕过程中使用了交响乐作为背景音乐,为什么要做这样的设计?


徐兵:这就像大家的命运走到那里,人物的命运在奔跑,有点悲伤,又很抒情的感觉。所以这里使用交响乐还是为了关注人物的命运,不是说去描述这个场景的动作本身。


Q:我们发现您之前的编剧作品中,男主角的名字多次使用了“徐天“,有什么特殊意义?


徐兵:我儿子的名字叫徐天,因为我懒得起名字。不仅仅是“徐天”,我近六七年的戏很多角色也都用的是同一个名字。 



我们都是“徐天”系列(《红色》张鲁一、《请你原谅我》吴秀波、《美好生活》张嘉译(非剧照)、《最好的安排》付辛博(非剧照)、《缉枪》白举纲)


而导演徐兵作品中的“徐天们”是这样评价导演的↓


Q:警匪片不像爱情片、喜剧片比较接近普通人的生活,如何做到通过影片来引发大家的观影共鸣?


徐兵:我首先不是一个职业导演,我更不是一个警匪片专家。其实不管是警匪片还是谍战戏,都是家长里短,从家长里短中去塑造人物。但电影和电视剧不太一样,我理解的电影是不用费太多笔墨,不同的人看了有自己的理解,能体会到一些什么,感悟到一些什么就好。 


Q:关于对票房的预期


其实我们到现在也没想要在票房上有多少表现,拍摄的资金都是我和几个哥们凑的。我觉得一个导演觉得难、忐忑,是两个因素影响的,第一个是导演期望成名,还有一个就是票房压力。然而这两个因素我没有,我没有想过成名。


(所以您从来没有对这部影片的票房有所预期吗)


我这么说不合适,但我觉得被豆瓣承认也就可以了,被小部分人群承认就可以了。 



Q:您之前编剧的很多作品在豆瓣都有很好的反响,大家都很喜欢您。您知道吗?


徐兵: 其实我挺感激豆瓣,因为我也觉得我自己是豆瓣的那一部分人群(中的一员),现在豆瓣(评分)也越来越成为一部电影好坏的标准,挺好的,幸亏有这么一个标准。其实我做电视剧,电视台给我有个评价,说“太现实”,其实这是一个不好的好词,因为“太现实”就代表有很多“雷区”,有危险。像《红色》还好,因为挂着“谍战”标签,但是我去年刚拍完的一部戏,在审查上就有巨大的问题,但我认为豆瓣(观众)可能会很喜欢这部戏,因为豆瓣这个平台,跟现在的市场国情有很大的不同,很多票房很高、收视率很高的作品,在豆瓣上的评分都很差很差(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