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国家广电智库
“国家广电智库”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主办,致力于及时深入地解读广电行业政策,发布领导讲话、行业新闻、发展规划、广电法规、研究报告等,对广电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媒体融合发展、新兴媒体建设等重要课题给予重点关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91运营网  ·  91运营网vip会员早鸟票抢座ing!! ·  昨天  
运营研究社  ·  2元管饱的县城地头蛇,集体打退网红店 ·  昨天  
江苏市场监管  ·  @经营主体,这件大事不能忘! ·  3 天前  
江苏市场监管  ·  @经营主体,这件大事不能忘!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国家广电智库

【综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影视文旅融合发展机遇广阔 动能强劲

国家广电智库  · 公众号  ·  · 2024-10-16 18:12

正文

导  读

10月13日下午,首届中国广播电视精品创作大会影视文旅论坛在郎园Station隆重开幕。论坛以“以文塑旅 以旅彰文——影视文旅深度融合的场景与机遇”主题,来自广电与文旅行业主管部门、互联网平台、影视制作机构、研究机构的领导、专家学者共聚一堂,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为推动影视文旅行业深度融合,探索共同发展的新机遇凝聚共识、共话未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朱咏雷,北京市副市长司马红出席论坛并致辞。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祝燕南主持会议。



顶层设计聚合高质量发展合力

“影视+文旅”融合发展前景广阔


朱咏雷指出,广大从业者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影视文旅深度融合、共同发展。 一是 要关注时代,凝聚共识,用充满魅力的故事和画面,吸引广大观众走入祖国大好河山,真切感受新时代伟大成就; 二是 要心怀人民,贴近生活,体现日常生活美感和平凡生命美学,让拍摄地更富魅力、深入人心; 三是 要加强创新,优化服务,为艺术家下生活采风和进行创作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启发灵感、获取滋养,实现以剧造景,打造文旅新引擎。

司马红在致辞中表示,北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部署要求,着力培育好作品、拓展新场景、推动大融合,努力把历史文化资源、旅游资源和影视资源更好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工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所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工作任务,为文化、旅游领域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和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影视与文旅深度融合成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文化和旅游行业重要的文化使命。影视作品在满足人民群众对于美好视听生活新需求、新期待的同时,也为地方文旅产业与区域经济转型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能。

加强顶层设计,系统推进融合发展。 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副司长马力指出:要建立文旅与广电产业融合发展的合作机制,主动对接融合,主动谋划推出更多跨界融合的作品和项目,发挥统筹引领作用,建立跨部门、跨区域、跨领域合作机制。今年以来,国家广电总局与文化和旅游部共同举办“锦绣荧屏 精彩视听——电视陪你看中国”文旅主题电视节目发布活动;策划指导“我的阿勒泰:读一本好书,看一部好剧,去一个美好的地方”文旅互动活动;今年9月,文化和旅游部在天津举办首届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主题馆中专门设置“跟着影视去旅行”展区,对一系列优秀影视作品做了集中展示。

“一部剧带火一座城”现象接续上演,“影视+文旅”呈现广阔市场和产业空间。 在主管部门的推动下,影视行业积极探索与文化和旅游等产业跨界深度融合,推动文化传承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影视内容题材的丰富包容、场景消费和体验经济的崛起,为影视文旅联动带来了新的契机。《繁花》播映后上海的取景地旅游打卡搜索热度迅速上涨,《去有风的地方》带火了大理的有风小院和扎染、白族刺绣、木雕、乳扇、鲜花饼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狂飙》让广东江门热度居高不下,古装剧《与凤行》让取景地缙云仙都景区成为热门打卡点。《我的阿勒泰》带动当地成为今年最令人瞩目的网红打卡地点,播出20天后,阿勒泰全地区接待游客超286万人次,同比增长42.05%,实现旅游收入20.45亿元,同比增长77.98%。


深化影视IP的现实转化

实现剧与城的共情共生


城市是书写在中国广袤大地上的IP,满足观众更深层次的精神需求。 爱奇艺公司副总裁兼总编辑王兆楠认为,每一个城市都有独特的文化底蕴、自然风光、人间烟火。影视创作要“种草”城市IP,核心和难点在于怎么借助城市的有形载体,传递无形的生活理念。《人世间》通过周家三兄妹看到了吉林长春无数个普遍家庭几十年生活的变迁;《狂飙》带火了广东江门,使观众看到了时代洪流下普通人命运的不可预知和偶然;《我的阿勒泰》火爆出圈,用自然豁达,放松治愈了城市青年的精神内耗。影视“种草”城市,根本上是因其满足了人们对于价值感、意义感的精神需求。



影像之中重建地方感,作品与生活形成互文和转译。 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张铮指出,内容创作要重建人们对于地方的感受。 一是 影视作品能够描绘地方风貌,展示当地人的生活和历史变迁,带给受众不间断的心流体验,以实现内心的丰盈感和满足感。 二是 将观众通过角色共鸣和自我投射代入角色命运之中,与剧中人物相关的地点、场所、空间和氛围产生深度的共情。 三是 影视文旅相融合,使文旅消费者可以“走入”消费的场景之中,实现“目的地旅游”和“目的性旅游”深度融合。 四是 观众在旅游场景中,不仅是对影视剧集的场景、情节进行复制,更是通过沉浸体验实现剧集的二度创作,使影视IP完成了衍生与转化,给文旅产品和服务带来更多的附加价值。


思维融入 业态融合

影视与文旅双向奔赴


以旅游场景滋养影视创作。 中国旅游协会副秘书长、南开大学幸福与创造实验室高级研究员葛磊指出,融合发展是旅游业的时代需求。《我的阿勒泰》爆火的背后,不仅是一部电视剧带火了一个目的地,更是阿勒泰的山山水水滋养了李娟的书,李娟的书又孕育了今天的《我的阿勒泰》。马力指出:要推动广大文化机构、文艺院团、旅游景区、城市街区园区,与广电媒体机构、企业开展合作,相互赋能,守正创新,深入挖掘特色文旅资源,将文旅魅力自然地融入剧中,实现文旅资源与剧情的有机结合。张铮指出:要以鲜明的地方风物,传播地方生活美学,深入挖掘影视剧内容和拍摄地的特色的文化资源,强化观众从内容到文旅场景的情感共鸣。

以影视思维营造文旅场景。 从上世纪80年代带货河北正定荣国府的《红楼梦》、90年代河南开封的《水浒传》、再到2019年为西安打造文旅新地标的《长安十二时辰》,从“观影”到“入戏”,影视剧取景地转化为影视旅游目的地的现象,见之于多部影视剧的传播过程。葛磊指出,影视和旅游最大的共性是“造梦”,中国旅游正在整体性进入影视思维的时代,要让游客能够入戏而不出戏,让游客自己在影视场景和环境中去发生故事,成为一段故事的主角。中国旅游景区协会沉浸式文旅专业委员会专家组长王东指出,要以内容创造的思维指导文旅项目的打造,文旅项目团队中应有以IP思维设计产业业态的策划者。要推动地方景区打造与内容创作深度融合,实现文旅与IP一体化设计,给游客以真实沉浸的文化体验。



影视IP再造沉浸式新场景

虚实融合释放新质生产力效能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