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局长刘秉贵同志指出,少数民族学生在威宁县占比约为20%,威宁县对少数民族学生给予了多项政策倾斜,如高考、中考少数民族的加分政策等。同时,威宁县设有少数民族班,面向全县招生,优势资源较为集中。
检察院第五检察部主任马渊同志介绍,威宁县目前有“四大检察”,有58人正式在编。威宁县检察院是全省第一家支持检察机关进行公益诉讼的单位。同时,检察院创立了“五个一”工作法,广泛接触信访群众,发展乡村贤老调解制度,从而实现矛盾的基层化解。
法院立案庭庭长沈雪同志介绍,法院大力推进诉前、诉中治理,多措并举保障少数民族的诉讼权利,如聘请律师、翻译等。同时,法院也积极协同其他单位共同推进民族地区基层治理工作。
民宗局民族研究所负责人文友军同志指出,威宁县是全国民族团结示范县,离不开广大少数民族群体以及各级政府、单位人员的共同努力。威宁县不断完善“五融”工作体系,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示范基地,大力实施三项计划,从建设“样板县”到“示范县”,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实现共同繁荣。
司法局副局长王伟同志介绍,近年来,威宁县的矛盾纠纷数量呈上升趋势的主要原因来自两方面:第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种经济纠纷、借贷纠纷、房屋买卖纠纷逐渐增加,;第二,由于普法工作近年实施情况较好,少数民族人民更加懂法、知法,懂得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利,因此,很多事件有更大可能上升为矛盾纠纷。为推动矛盾纠纷在基层化解,有效团结各族人民,司法局在金融纠纷领域成立调解工作室,在交通事故纠纷领域成立损害赔偿委员会等等,并借助平台及党校对人民调解员进行专业化培训,与法院合作大力开展诉源治理工作。
孙新宽老师在听取各方代表的看法后指提出了他的思考,目前我们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矛盾纠纷诉源治理是有很大的必要性。由于基层法院工作压力大,且少数民族存在着文化差异背景,调解难度也较普通地区更大;同时,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和人口基数的特有国情,我们不能够成为矛盾大国。因此,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至关重要。孙新宽老师也结合近日在法院、检察院和人民政府调研的经历,肯定了威宁县在民族团结方面做出的努力,并分享了自己对民族团结工作及民族纠纷诉源治理方面的建议。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咸雪茹老师也进一步指出,威宁县少数民族及当地百姓对待游客非常热情,体现了威宁县淳朴的民风,也展现了威宁县民族团结的美好图景。
咸雪茹老师希望能呼吁更多北师大优秀学子来到威宁、共建威宁,为民族团结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