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政治学评介
专注于政治学相关领域优秀研究的分享,同时还聚焦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的介绍。不过我们不满足于只做“知识的搬运工”,还力图能够对相关研究有所评论,为学人的理解提供我们的见解和贡献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广西市场监管  ·  【八桂美食】崇左烤猪——炭火吟唱的风味史诗 ·  2 天前  
每天学点做饭技巧  ·  刘亦菲拍内衣照引热议?网友评论一边倒,本人大 ... ·  3 天前  
鹤城发布  ·  这道菜,惊动了全网! ·  4 天前  
鹤城发布  ·  这道菜,惊动了全网! ·  4 天前  
吃什么情报局  ·  节后吃货必备!口腔溃疡、牙周炎🤐别靠"硬忍"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政治学评介

重磅赠书 | 刘守英教授著作《中国乡村转型与现代化》

政治学评介  · 公众号  ·  · 2024-04-16 09:30

正文

点击关注「政治学评介」获取更多资讯


政治学评介赠书活动 



作者简介


     刘守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制度与经济发展等。多次参与中央和地方土地政策咨询,参与地方改革试验和政策设计。曾获第六届、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第十九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第七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中国发展研究奖等。


赠书活动流程


1、关注「政治学评介」公众号。


2、长按下方图片,扫描小程序二维码参与抽奖


3、4月21日(周日)12:00 开奖


4、中奖名额一名,每人一本。中奖后请联系公号后台,发送您的收货信息,将有工作人员与您联系。



内容提要

     本书将乡村视为人、地、业、村联动的系统,旨在构建一个分析乡村转型与现代化的理论框架。基于实地调研和理论研究,在城乡中国格局下研究乡村转型与现代化的逻辑、路径、体制和政策,明确提出城乡中国是理解、分析和解决中国乡村现代化问题的基本结构形态,农民的代际革命及其与土地和村庄的黏度变化是研究乡村转型的根本维度,实现农业和乡村产业革命是乡村复兴的基础。


     本书拓展了理论界对城乡中国格局下乡村问题的讨论,矫正了传统理论与政策中对于城乡关系以及农业、农民、农村问题的一些认识,因应城乡关系的历史性变化和乡村变化的机遇,提出了有效的制度改革方案与实施措施,对于破除城乡分割体制结构,实现城乡融合与乡村现代化的政策制定与实施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绪论节选

从乡村变局观中国转型,两个维度尤为关键:一个是农民与土地的关系,这是乡土中国的“根”,另一个是农民与村庄的关系,这是乡土中国的“魂”。

      历经近百年的结构变迁,中国的城乡关系在2003-2010年间发生了革命性的跃迁,我们告别了那个以农为本、以地为生、以村而治、根植于土的“乡土中国”,进入乡土变故土、告别过密化农业、乡村变故乡、城乡互动的“城乡中国”阶段。城乡中国是理解、分析和解决中国乡村现代化问题的基本结构形态。

     这一变革的根源在于农民与土地、农民与村庄关系的根本性变化。而推动这一变革的主力军,正是农二代——这批继承了上一代离土、出村传统的农民,他们中的大多数选择了不回村、不返农的道路。这一选择导致了人地关系、农地制度、农业经营制度、农业发展方式以及村庄的演化与分化等方面的重大变革。

     这些新的经济社会特征不仅昭示了费孝通先生所描述的“乡土中国”的告别,还将对未来相当长时期的农业、村庄乃至整个乡村现代化走向产生深远影响。农民的代际革命,以及他们与土地和村庄的黏度变化是研究乡村转型的根本维度。


本书目录


第一部分 城乡中国


第一章   从乡土中国到城乡中国
一、 乡土中国的基本特征 / 005
二、 结构变革下的乡村转型:从乡土中国到城乡中国 / 013
三、 城乡中国的特征 / 023
四、 基本结论与公共政策含义 / 037


第二章   “刘易斯转折点”的真正到来
一、 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 040
二、 测度 “刘易斯转折点” 的方法与结果 / 043
三、 转折点到来之后的发展挑战和战略选择 / 048


第三章   农业、农村与城乡政策转向
一、 工业化战略与城乡发展:一个解释框架 / 053
二、 各经济体农村、农业政策转折点的测算 / 056
三、 各经济体城乡统筹发展的基本内容与方式 / 063

四、 结论 / 079


第四章   城乡融合阶段
一、 告别城乡二分范式 / 084
二、 城乡融合下的城乡连续体范式 / 089
三、 城乡融合阶段的特征:经验证据 / 097
四、 结论与启示性意义 / 103


第五章   城乡转型的政治经济学
一、 作为政治经济问题的城乡转型 / 107
二、 结构转变方式与中国的城乡转变 / 112
三、 城乡中国结构与乡村振兴路径 / 121
四、 城乡融合的新政治经济学 / 128

第二部分 农民的代际革命


第六章   小农的特征与演变
一、 对小农范式的批判 / 134
二、 典型中国小农的基本特征 / 139
三、 制度变革与农民行为 / 143
四、 结构变迁与小农特征演变 / 152
五、 结论与政策建议 / 169


第七章   农民的城市权利
一、 关闭城门与绑民于土:国家工业化时期的城市与农民 / 171
二、 城门未开与乡土筑城:乡村工业化阶段的农民自主城镇化 / 175
三、 撞城入城与城市过客:高速城市化下的农民与城市 / 177
四、代际分别与结构革命:农二代与农民城市权利困境 / 1 8 3
五、开放农民城市权利的公共政策 / 1 8 7


第八章   代际革命与农民的变迁
一、 引言 / 189
二、 基于城市权利视角的文献与政策评论 / 190
三、 离土出村不回村的一代 / 197
四、 农二代的城市权利状况与困境 / 205
五、 公共政策含义 / 211


第九章   重塑乡村老人发展境遇
一、 乡村老年群体状况堪忧 / 214
二、 靠子女:“养儿防老” 一去不复返 / 218
三、 靠社会:在乡村振兴实践中对乡村留守老人的关注有待进一步加强 / 221
四、 多措并举, 改善乡村老人发展境遇 / 223


第十章   “摘帽”后的农民相对贫困问题
一、 中国式扶贫与减贫绩效 / 225
二、 不会因 “摘帽” 而去的贫困课题 / 227
三、 纳入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战略的持续减贫策略 / 233


第三部分 农业工业化与产业革命


第十一章   农业的历史转型
一、 传统农业的变迁与特征 / 239
二、1949 年到 20 世纪 70 年代末的农业现代化 / 248
三、 从改革开启到世纪之交的农业现代化 / 260


第十二章   农业现代化的新阶段
一、 出口导向工业化与农村劳动力的跨区域流动 / 273
二、 农村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 278
三、 农业劳动力结构变化对农业投入的影响 / 288
四、 农业现代化新阶段的农业生产率变化 / 296
五、 迈向农业现代化的标志性特征 / 297


第十三章   要素组合与农业工业化
一、 引言 / 299
二、 农业就业份额下降与农业转型:一个文献综述 / 301
三、 农业工业化理论及其拓展 / 305
四、 中国农业发展阶段的要素组合特征 / 317
五、 基本结论与政策含义 / 341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