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经验 | 文献 | 实验 | 工具 | SCI写作 | 国自然
作者:子非鱼
转载请注明:解螺旋·临床医生科研成长平台
话说,众多科研者不惧严寒酷暑的整日泡在实验室,就是为了等待吾家有子初长成(论文新鲜出炉)的那一天。虽说自家孩子(文章)落在自己眼中那是千好万好,但是一旦要将自家辛苦培养的孩子(文章)送去面见各大武林门派(各类期刊杂志)中的长辈(编辑&审稿人)时,心里总是忐忑不安:到底能不能被收入门下,就看这一遭了。
因此,科研者对孩子的仪容(格式)、拜师信(the cover letter)以及携带的见面礼(附属材料)那是千般万般小心,丝毫不敢有所疏忽,深怕自家孩子会入不了长辈的法眼,而被拒之门外。然而,有时太过纠结细节,反而适得其反。学术界期刊“泰斗”Cell杂志就“送子拜师”(提交论文)的过程中常见的四个误解进行深入点评。
误区—:格式左右着编辑的决定
诚然,好的仪容(文章格式)会留给编辑良好的印象,但这并不是决定文章能否被接受的关键因素。毕竟,文章内容质量好才是王道!
举个栗子,哪怕孩子仪容略显混乱(也不要太过邋遢),但是只要其骨骼清奇、根骨奇佳,仍会被慧眼识英才的长辈所看重,进而会被收入门下做关门弟子;但如若孩子本身歪瓜裂枣,哪怕被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在长辈眼中也只是一个化了妆的如花而已,自然不肯再多看一眼。
所以大家在提交论文之前,最先考虑的是自己的文章是否条理清楚、逻辑分明且有理有据,是否能让编辑们觉得即便不是万中无一,但也是颇具潜力,是篇难得的好文章。其次,在依据各个杂志的要求,对文章格式进行针对性的调整,这样方显出自家孩子(文章)拜师的诚意。
误区二:The cover letter越长越好
诚然,一封饱含真诚之心的拜师信(cover letter)是抓住editor眼球的绝佳利器。因而很有可能你会捕捉论文的每一个细节,并尝试在信里一展无遗。殊不知这犯了纠结细枝末节的大忌,要知道一旦你的cover letter像老太太的裹脚布一样又臭又长时,确实挺招人厌烦的。
谨记不要让冗长的cover letter埋葬了论文的意义,而编辑们所看重的,也只是简单明了的letter,所以直接上干货就好,比如论文的重要意义何在?它与期刊的定位是否相一致?以及文章的take home message是什么。
至于要如何撰写一封声情并茂的cover letter来赢得Editor的青睐,那么解螺旋的这篇文章《Cell Press的编辑告诉你,正确的cover letter是这样的!》你就不可不读!
误区三:推荐的上传文件大小只是建议
常言道,一白遮三丑,一胖毁所有。一旦自家孩子(文章)体积过大,超过了杂志所推荐的上传文件大小,文章上传过程就会被迫中止。这时就莫怪杂志给你吃闭门羹了,自己连编辑大大的门都过不了,又谈何面见编辑、觐见审稿人呢?
所以让文章“瘦身”就成为大家不可忽略的关键细节。其实,影响文章大小的主要因素就是图片文件。为了减少文件大小,可用作图软件将文章中指向同一结论的图片组合成一张图片,如此不仅节省空间,还可方便读者对比。
另外,SCI论文图片文件大小最好控制在10M以内,此时在用PS将图片另存为TIFF格式时,存储选项勾选“作为副本”,去勾选“图层”,并选择LZW压缩方式(无损压缩,保证分辨率的情况下显著降低图片大小)即可。最后在上传论文之前,将图片和文本合并成一个PDF,也可减少文件大小。
误区四:附属文件可加快评审进程
秉着礼多人不怪的原则,很多小伙伴在上传文件时,恨不得把与论文有关的所有附属文件如eTOC模糊文件、图形摘要、conflict of interest form、 STAR Methods section以及需要提供的关键资源表统统上传,以此来增加砝码并期望编辑和审稿人心中的天平能够向己方倾斜。
其实不然,杂志编辑在处理文章时最先考虑的唯一材料是论文初稿和cover letter。而以上种种相关信息的提交只是一种锦上添花的存在,并不会影响编辑对文章是否接收的决定。另外,如果期刊杂志需要更多的有关信息,编辑会要求作者做出相应补充材料。
参考文献:
http://crosstalk.cell.com/blog/common-misconceptions-about-submitting-a-manuscript
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