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煮酒论史
「掌上历史」团队和天涯等煮酒论史论坛主创者原创出品,打造第一历史自媒体。围炉话知己,煮酒论英雄。让我们一起仗剑古今、纵横历史、快意江湖!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六神磊磊读金庸  ·  看了春晚才发现,“时间的朋友”原来是李子柒 ·  3 天前  
朝文社  ·  套现45%,97岁李嘉诚新年“大撤退” ·  2 天前  
历史地理研究资讯  ·  葛剑雄:何以中国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煮酒论史

与金庸齐名,华语历史小说宗师,他的小说让人一读就上瘾!

煮酒论史  · 公众号  · 历史  · 2020-11-25 07:00

正文

绝大多数人所知道的“高阳”,不过就是一个地名。


殊不知, 高阳,是与金庸齐名的华语历史小说宗师。



在“2020喜马年中好书榜”的“人文历史”榜单中,高阳的作品“霸屏”,在前十名的作品中,占据五席,攻占了一半江山。



高阳是最后一批中国传统文人中的一员。 出版家霍宝珍曾言:“中国大陆有十一亿人口,也没有出过一个高阳。”


“有井水处有金庸,有村镇处有高阳”。 他的小说语言半文半白,但简练流畅、不失典雅,与金庸相仿。

高阳的历史小说,犹如一部百科全书,带人看尽历史众生相。 用一流文笔写一流人物,是高阳的历史小说创作观 :“ 因其'有可爱之处',所以可写。


《李娃》中的唐朝李娃乃名妓,却能被皇帝亲封汧国夫人:她重塑跌入温柔乡的望族才子,“可爱”亦“可敬”;



《乾隆韵事》中的康雍乾三帝,对佳人有着缱绻深情,然则转身面对江山,手段高明甚至狠辣,“可爱”亦“可恨”;



《杨门忠烈传》中的将军杨业,带领杨家将驰骋沙场,忠烈直薄云天,为国捐躯,“可敬”亦“可惜”。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在高阳的小说中,饮食、服饰、家居、婚俗、丧葬、科考、娱乐等社会风物让读者全方面地获取知识:


“一曲冤歌传百年,长伴遗恨说青天。”广大观众都熟知的“杨乃武与小白菜”的故事,属于“晚清四大奇案”之一,因其跌宕起伏的案情,多次被改编为影视剧。



高阳以其独到的见解,从历史的脉络中采撷诸说,细腻而深刻的展现了清末的社会面貌与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明争暗斗,对当时官场的黑暗与腐败进行了深刻的诠释。


宦海、商业、生活中的人情世故,均以让读者全角度地了解历史:

“尘中自有侠义豪情,患难中当见肝胆相照。”险遭杨素毒手的侠士李靖得杨府歌妓红拂女冒险搭救,亦有反隋义军首领虬髯客鼎力相助。三人在乱世中施展才华,成就一番霸业,后世敬称其为“风尘三侠”。


一位是慧眼识人的奇女子,一位是智谋出众的布衣侠士,一位是豪爽慷慨的义军首领,红拂、李靖、虬髯客三位乱世豪杰,联合心胸宽广气度出众的李世民,施展才华、成就霸业,共同谱写了一曲旷世传奇。



高阳的书, 言情处含情脉脉 论史处峻刻激烈 说文处清通简切 ,更为读者产生仿佛身临历史现场的感觉—— 历史兴亡、政治成败、宦海浮沉、社会万象、商场竞争:


“是非成败转头空,一切终如金色昙花,只那一瞬灿烂,便萎落了。”府院之争、张勋复辟、巴黎和会、火烧赵家楼、直皖战争、直奉战争、北京政变、溥仪离宫……八年间政权更迭,政客与军阀争权夺利、尔虞我诈,终是昙花一现。

康有为、梁启超、段祺瑞、张勋、冯玉祥、吴佩孚、张作霖……一位位风云人物的浮沉与功过,被高阳用讲故事的方式,结合历史的真相娓娓道来。 除了小说跌宕起伏的情结诱人,还能提高读者的历史辨别能力,培养政治思维。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高阳能够将繁冗复杂的历史枝节、从统治者到贩夫走卒的各色人物一网打尽,展开清明上河图式的历史画卷。他将 笔记、野史、杂著、诗文及民间传说 都烂熟于心,信 手拈来,很自然地融入小说之中:


改编自唐人传奇《霍小玉传》《章台柳传》以及明清传奇《桃花扇》的《紫玉钗》,情节更丰富,人物更饱满。


渣男古已有之,劈腿、玩失踪、婚外情、背叛誓言,样样精通。美人情深恩重,自己却受之无愧,还时不时搞大男子主义,动不动就心生怀疑。叹佳人独守空闺,看千帆皆不是;恨才子横生妒意,疑花折他人手。


高阳有 “野翰林” 之称,写士大夫阶层写得最好,剖析奏折、谕旨、脉案,能写出一字春秋背后的重重玄机:


铁面御史 刘天鸣 携尚方宝剑 代天子巡狩,所到之处,青天之声不绝于耳;后 欲惩治 狼狈为奸 的贪官污吏,却苦于无法一网打尽 …… 当铁面御史欲借 离奇古怪、闻所未闻的命案 除恶时,谁知尚方宝剑被盗,宫中太监来查,才知道这场斗争已经成了他与京中宦官的角力……


《铁面御史》堪称明朝版本的“上错花轿杀错郎”的案件 。两场同天举办的喜事,一起闻所未闻的命案,原来竟是上错花轿杀错郎。但实际上,这个案子更多的还是揭露了官场的百态,铁面御史与其说是在明辨是非,不如说是在于贪官污吏斗志取巧,还百姓一个公道。



很多读者读了高阳的小说,有这样一点共识: 高阳有时岔开去聊的东西,竟然比主要情节还有意思。

这种独一份的历史小说风格,却使那些“会写小说”的小说家“沉迷”。


张爱玲 就曾说:“高阳的小说我一直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