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和君咨询
和君咨询订阅号,每天分享有建设性价值的商业思索、观察、见闻、感悟、阅读和心灵,致力于为企业和人的成长提供思想动力和人文关怀。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21世纪商业评论  ·  小红书,要开香港办公室了 ·  昨天  
哈佛商业评论  ·  创业想成功,先吃透这些价值千金的教训 ·  2 天前  
21世纪商业评论  ·  4000亿松下掌门人,动刀家电祖业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和君咨询

健康养老专题(连载三) | 经济与制度成熟下健康养老产业发展之路:英国

和君咨询  · 公众号  · 商业  · 2019-12-05 21:00

正文


提示 点击上方蓝字订阅 为企业成长贡献力量~


【引言】 站在健康养老产业五年发展节点,识别产业发展关键要素,站在未来定义眼下。我们从国际先行国家发展历程看产业发展关键要素,回顾我国产业发展历程,对标识别产业发展阶段,从区域时差、细分产业、企业创新模式和路径,看我国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新特征和新机会,希望能帮助企业看准行业规律,把握产业核心要素,规划下一个五年的新发展。


0
1

曲折中不断变革的英国养老产业发展历程


以社会福利事业为起步的50-60年代。 英国作为世界上首个工业化国家,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之一。


根据联合国数据显示,英国在20世纪50年代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达15.5%,与此同时,美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老年人口也超过10%,但英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最为严重。此时,英国政府在贝弗里奇思想(贫困、疾病、无知、肮脏和懒散是影响英国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五大障碍,国家要采取措施解决上述问题)的指导下,相继颁布了《国民保险法》、《国民卫生保健服务法》、《家庭补助法》、《国民救济法》等一系列法案,最终形成“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性社会保障制度。


此时,英国养老产业发展以政府兴办的养老机构为主,同时在高福利的社会制度支持下,对老年人提供照料是国家的一项重要职责,政府为老年人提供免费的医疗、养老机构免费或低费入住服务。本阶段英国养老产业仍呈现事业性发展的特点。


养老产业化稳步推进--机构化向社区照料发展的70-80年代。 随着英国保守党上台,新保守主义思潮兴起,人们的社会福利意识产生变化,由政府开办集中照料老年人的福利院舍被诟病,这些福利院舍虽然给老年人提供了较好的照料,但让老年人失去了适应社会、进行正常生活的能力。同时,新保守主义认为,个人问题应该由个人负责,反对由政府提供全面的福利服务,而是采用市场与非市场运作相结合,通过政府、非营利组织、私人机构进行正规与非正规的合作,提供老年人真正需要的服务,打造“混合福利经济”。


此时,英国的老年社会服务逐步从中央卫生部转移到地方社会服务部门。1974年,英国地方社会服务部门成立,这标志着中央卫生部职责的切分和转移。卫生部主要负责老年人卫生服务体系的建立,包括社会服务的政策和标准制定,服务的监督和管理职能。而地方政府主要承担对老年人服务进行评估、服务信息发布等合理配置国家养老资源的职责。


养老产业化爆发的90年代末21世纪初。 进入90年代以后,西方诸多福利国家面临经济衰退、失业率居高不下、人们对高税负不满等社会问题。此时,英国开始把养老服务向产业化和市场化进行转移,鼓励私营部门和志愿组织参与。同时,在社会福利领域建立“准市场”机制,目的是将福利国家改造为福利社会。其措施包括,把国家出资和管理的养老项目交给私人企业运营、养老金交给私人组织运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加大养老服务的市场化和商业化程度、减少国家提供的福利项目,促进居民向市场购买服务。另一方面,政府也会对老年人家庭财产进行评估,根据不同财产情况提供相应的服务补贴。


英国根据老年人家庭财产提供补贴情况表

(资料来源:《英国社区养老简述》,和君健康养老事业部整理)


此时,随着“去机构化”理念的不断深入,英国养老社区照料服务迎来快速发展期。1989年英国政府颁布《社区照料白皮书》,之后1990年颁布实施《国民健康服务和社会照料法》,开始依托社区的社会服务体系,将老年人转移到社区进行照料,从医院护理转为社区服务,以缓解国民健康服务体系(NHS)的负担。目前,英国的养老服务大部分集中在社区,包括日间照料机构、护理院、老年人活动中心等服务均可辐射社区,同时,社区内配有专业的护理人员、社工组织、志愿者为社区内的老年人提供相应的服务。


养老产业发展面临挑战的21世纪。 随着英国经济放缓,中央政府给地方政府的经费缩减近1/3,又不允许主要由地方政府负担费用的养老服务质量有所下降,这给地方政府财政带来很大压力。同时,由于英国老龄化率进一步加深和护理人员最低工资的上升,养老服务的成本越来越高。


BBC的调查显示,英国有超过1/4的养老机构面临3年内关门的尴尬情况。另一方面,由于成本的上升导致服务质量的下降,很多调查显示公众对养老服务满意度逐渐下降。

此阶段,英国政府一方面通过放宽移民政策,延缓人口老龄化,增加养老产业的劳动力供应。另一方面,逐渐取消65岁常规退休年龄的规定,允许职员工作到不愿工作为止,雇主不能强制雇员退休。同时,政府在2014年提出实行单层次的国家养老金,到2026-2028年期间将领取国家养老金的年龄逐步提高到66-67岁。


0
2

推动英国养老产业发展三大关键要素


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英国养老产业发展的核心。 英国是中央集权型的单一制国家,其社会保障制度建立时间早、覆盖范围广。其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最早可追溯到1601年的《济贫法》,另外1942年的《贝弗里奇报告》为英国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根据英国财政研究所公布的《英国福利体系调查报告》显示,七类社会保障支出中老年人支出共为784.11亿英镑,占比41.64%,是社会保障支出最大组成部分。


对老年人的社会保障集中体现在英国的养老保险制度中,该制度由国家养老金计划、职业养老金计划和个人养老金计划三支柱组成。


第一支柱国家养老金计划主要来源于国民保险税,并由政府提供兜底责任。第二支柱职业养老金计划由私人和公共部门的雇主自愿提供,主要投资领域以股票为主。同时,政府对职业年金制度提供税收优惠,即缴费和投资阶段免税,领取阶段缴税。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计划是个人自愿参加的缴费确定性(DC)计划。


除养老保险制度外,英国的养老服务通过“契约制”,即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保障。 提供服务的机构统一经由政府进行评估,其服务质量、机构人员配置、人员培训、服务标准、服务价格都会定期不定期的接受政府的监督和检查。通过这种方式将养老服务运营交给更有效率的私营或公益机构,保障养老产业的健康有序运行。另外,由于养老服务的责任者是机构而非个人,照顾者和被照顾者之前存在法律上的契约关系,因此,照料过程不会由于照顾者个人的原因而被随意改变,保障了服务的专业化。


老龄化的持续增长,为养老产业发展提供人口基数。 根据OECD统计,英国在20世纪20年代就已进入老龄化国家,并且在20世纪60年代其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就已超过10%,并且每年持续稳步增长。同时,根据英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预计2035年,英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将达到23%,其中85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将增长至350万,占总人口比例达到5%。老年人口的长期持续增长,为养老产业发展提供庞大的人口基数。


1960-2017年英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

(数据来源:Knoema统计网站,和君健康养老事业部整理)


英国人均GDP和医疗保健支出占比增长,为养老产业发展提供经济基础。 英国人均GDP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快速增长,同期,英国的医疗保健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持续上升。并且,根据英国统计局的数据,老年家庭受2008年经济危机影响较小,其文化和娱乐支出是30岁以下家庭的两倍,老年家庭消费支出的增长将英国家庭实际支出拉升至金融危机前水平。


1960年-2017年英国人均GDP增长情况图

(数据来源:Knoema统计网站,和君健康养老事业部整理)


2000年-2015年英国医疗保健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

(数据来源:Knoema统计网站,和君健康养老事业部整理)


0
3

英国养老产业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英国作为老牌福利性国家,政府的支持和补贴对养老产业发展至关重要,反而经济和人口因素均是通过对政府收入和支出的影响,间接推动养老产业的发展。 从发展业务形态来看,从机构养老向社区为中心的服务转移释放了产业发展活力,成为影响产业发展的社会因素之一。


英国养老产业发展阶段及影响因素图

(资料来源:和君健康养老事业部研究成果)


英国养老产业发展历程及面临的挑战对我国养老产业发展具备很大的借鉴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积极应对国家养老金支付压力,提前做好政策准备。


英国的养老保障体系经历了从无到有,到逐步完善、迅速发展,再到陷入困境,又不断改革调整的过程。鉴于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已成必然,社会抚养比逐年上升,国家养老金支付压力将逐步加大。反观英国现阶段的解决措施,从建立多层次的养老金制度、加速养老金商业运作、提高退休年龄、鼓励老年人重返就业岗位等方式,逐步缓解养老金支付压力。我国可在出现养老金支付压力之前,提前做政策准备,完善养老金三支柱体系的建立,实现老年人生活来源和养老支付方式的多元化。


2、积极扩宽政府购买服务的覆盖面,同时建设完善的标准和市场监督体系。


英国政府通过“契约制”改变了由政府直接进行补贴的方式,提高了“保基础”的社会保障的服务效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供应商可以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同时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为老年人提供多种类型的产品和服务,另外也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平台的建立引入竞争机制,让老年消费者享受到性价比更高的服务类型。这就需要地方政府建立完善的工作流程和评估体系、加强事中和事后监督、将企业行为纳入“诚信名单”和完善服务投诉体系等制度方面的配合,为老年人享受高品质养老服务提供制度保障。


3、积极发挥社区和家庭的力量,促进养老服务向社区转移。


英国养老产业“去机构化”的发展历程给我国提供了产业发展形态借鉴。对社区养老服务进行分类,分为“社区内照顾”,即由政府和公益机构提供专业服务人员对老年人进行照护,和“由社区照顾”,即通过家庭成员和朋友、邻居等没有政府干预的力量进行养老照护。这就保证了在政府提供服务基础上,能充分发挥公益组织和家庭的力量,构建以社区关系网络为核心的社区照护体系。该体系的建立将减少政府管理和执行成本,使服务更贴近社区的实际情况,也应和了“让老年人回归家庭,回归社会”的新兴养老理念。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