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李志轩
李志轩,笔名吕游,旅游法律法规研究与应用专家,主要研究实施“旅游+金融+互联网+旅游商品+新能源客车+导游”等跨界商业模式。对旅游企业的“营改增”、新三板挂牌、IPO以及对“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新疆特别是喀什的文化旅游经济交流有一定的研究。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艾格吃饱了  ·  抢完的好东西新鲜到货了,让我来享受一下 ·  23 小时前  
中国消费者报  ·  近期大量上市,多人吃进急诊室!紧急提醒→ ·  昨天  
中国消费者报  ·  近期大量上市,多人吃进急诊室!紧急提醒→ ·  昨天  
日食记  ·  换季后,建议养生党把奶茶换成它。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李志轩

谁在将佛教商业化?——普陀山上市的忧思

李志轩  · 公众号  ·  · 2018-04-14 05:35

正文

2018 4 13

来源:中国佛家协会

作者:奘真

4 2 日,中国证监会官网发布一份《普陀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说明书(申报稿)》。《说明书》显示, 普陀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已正式向中国证监会提交在 A 股发行股票的申请。这是该公司 2017 6 21 日首次报送发股申请后,第二次提交申请。 普陀山上市 的消息一出,舆论哗然,小僧也着实震惊!

能用 普陀山 的名称上市吗? 作为佛教圣地的名称显然不行。普陀山与佛教不可剥离,明眼人都可以看出,以 普陀山 名义上市,难脱将佛教商业化之嫌。

普陀山,是世界佛教徒的信仰圣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是中国佛教乃至中华文化的象征符号,在海内外具有广泛的影响。山名中的 普陀 二字,源自佛教《华严经》 “Potalaka”( 普陀洛迦或补怛洛迦 ) 的音译,该经记载 普陀山 为观自在菩萨(观音菩萨)的住地。可见,普陀山的宗教人文意义,远大于其地理的意义。 作为普陀山的精神文化内核,佛教与普陀山是无法剥离的整体。

此次 普陀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拟将普陀山景区旅游客运、香品生产销售、旅游商品销售、租赁餐饮等业务打包上市, 虽然表面上未涵括寺院等佛教资产,但佛教是普陀山旅游的最大特色和核心资源, 佛教寺院、圣迹及观音信仰的感召力,是支撑其上市业务的最重要前提,也是 普陀山上市 的最大 卖点 保障 普陀山 上市 ,显然有捆绑 佛教 上市之嫌, 不可避免地会使佛教背负庸俗化、商业化的恶名,严重伤害佛教及信众的合法权益。

普陀山上市 有违国家刚刚出台的宗教法规和政策

近年来,佛教 被上市 ”“ 被承包 ,借佛敛财等佛教商业化问题,饱受社会争议,遭到佛教界一致谴责和反对。前些年,峨眉山、九华山被打包上市,已经引起社会舆论广泛诟病,也成为佛教界之痛。由于未及时处理,其负面影响一直发酵,造成一些名山纷纷效仿。

2012 年,国家宗教事务局、中国证监会 等十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处理涉及佛教寺庙、道教宫观管理有关问题的意见》中明确规定, 不得以任何方式将寺观搞 股份制 ’‘ 中外合资 ’‘ 租赁承包 ’‘ 分红提成 等。 2017 年,国家宗教事务局、中国证监会等十二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治理佛教道教商业化问题的若干意见》亦明确 禁止将佛教道教活动场所作为企业资产打包上市或进行资本运作。 2018 2 1 日正式施行的新修订 《宗教事务条例》 明确规定, 禁止投资、承包经营宗教活动场所或者大型露天宗教造像,禁止以宗教名义进行商业宣传。 借与佛教高度关联的 普陀山 名称上市,显然脱不了商业宣传的干系。

在全国上下大力贯彻落实《宗教事务条例》、处理佛教商业化问题的背景下,普陀山谋求 上市 的行为显得尤为 刺眼 是对《宗教事务条例》、国家十二部委《意见》等中央文件的严重挑战。 其以发展旅游产业之名,行 捆绑 佛教上市之实的行为,明显违反了党的宗教政策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必将使 普陀山 神圣形象蒙灰,严重损害佛教清净庄严的形象,严重伤害广大佛教信众的宗教感情。

以信仰之名 上市 是整个社会的悲哀,对中国民众的社会心理将产生深远影响。

近年来, 老板寺庙 的现象屡见不鲜,佛教名山、景区 上市 的传闻不绝于耳。利用宗教信仰谋取经济利益,不仅背离了宗教的根本精神,也突破了社会的基本价值底线,是整个社会的悲哀。

信仰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