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三会学坊
"叁會學坊”由清華法政哲學研究中心主办,華宇汉语法学专项研究基金资助,概分會讀、會講与會飲叁端。旨在积聚同道,于术业专攻中求会通,在切磋琢磨里观天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每天学点做饭技巧  ·  袜界绝绝子!你可能没穿过真正的“纯棉袜”!这 ... ·  昨天  
萧山发布  ·  来就对了!萧山让你“鲜掉眉毛”! ·  2 天前  
萧山发布  ·  来就对了!萧山让你“鲜掉眉毛”! ·  2 天前  
日食记  ·  简单又暖胃,打工人天选晚餐。 ·  5 天前  
润农畜牧报价  ·  2025年2月21日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三会学坊

No.1076 钱穆 | 政教为先,种姓次之——《读王通中说》

三会学坊  · 公众号  ·  · 2019-03-10 08:00

正文


政教为先,种姓次

——《读王通中说》


钱穆 | 文






本文转载自“新传统政治学”公众号

原文选摘自钱穆:《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








是通(王通)在种姓观念上,固同情南朝,而在政教文化观念上,则转向北朝。故曰:“《春秋》,一国之书也。《元经》,天下之书也,以其无定国而帝位不明。”又曰:“《春秋》抗王而尊鲁,《元经》抗帝而尊中国。”又曰:“尊中国而正皇始。”又曰:“元经兴而帝制王。”盖以种姓而尊中国,亦仅能尊其文化,不复能尊其王统,此元经之志也。


文中子王通,乃隋代大儒,后人以与董仲舒、杨雄、韩愈并尊。然其人《隋书》无传,其所为《中说》,有多伪羼。其人其书,遂多疑辨,若沦为可有可无之列。惟余读其书,确有反映出王通当时之特征,绝非后人所能伪撰。既有其书,则绝有其人。其人虽不能详考,其书虽不能详定,大体而论,犹多可信。



王通(584—617),字仲淹,道号文中子



《全唐文》一九一杨炯《王勃集序》有曰:


“文中子之居龙门也,睹隋室之将衰,知吾道之未行。裁成大典,以讃孔门。讨论汉、魏,迄于晋代,删其诏命,为百篇以序《书》。甄正乐府,取其雅奥,为三百篇以续《诗》。又自晋太始元年,至隋开皇九年平陈之岁,褒贬行事,述《元经》以法《春秋》。”

宋濂《诸子辨》引皮日休著《文中子碑》,谓通生陈、隋之世,以乱世不仕,退于汾、晋,序述六经,敷为《中说》,以行教于门人。因谓皮唐人,距隋为近,其言若此,可证通之必有其人矣。

今再读《中说》,知王通亦出北方大门第。其先祖虬自宋北迁,仕于魏,见《文中子世家》。《中说》中引述其祖先北迁后六代之巨著,有《时变论》、《政大论》、《政小论》、《皇极讲义》等。

以儒学传统而不忘当世政教大纲盛衰要端,乃确乎北方门第之学统。通之自为《礼论》、《乐论》、《续书》、《续诗》、《元经》、《易赞》,皆承其门风也。

惟既注重历史观点与文化传说,通乃以政教为先而种姓次之,公然承认北方为正统。其述北魏皇始而叹曰:“戎狄之德,黎民怀之。”故《元经》帝元魏。其于苻坚、王猛及魏孝文皆颇推誉,又曰:“苻坚举大号而中原静,惟王猛知之。”又曰:“中国之道不坠,孝文之力也。中国之士民东西南北,自远而至,猛之力也。《元经》其正名乎!皇始之帝,征天以授之也。晋宋之王,近于正体,于是乎未忘中国。齐、梁、陈之德,斥之于四夷也。以明之中国之有代,太和之力也。”

又曰:“太和之政近雅。江东、中国之旧也,衣冠礼乐之所就也。永嘉之后,江东贵焉,而卒不贵,无人也。”又曰:“其未亡,则君子夺其国焉,曰:‘中国之礼乐安在?’其已亡,则君子与其国焉,曰:‘犹我中国之遗也。’”

是通在种姓观念上,固同情南朝,而在政教文化观念上,则转向北朝。故曰:“《春秋》,一国之书也。《元经》,天下之书也,以其无定国而帝位不明。”又曰:“《春秋》抗王而尊鲁,《元经》抗帝而尊中国。”又曰:“尊中国而正皇始。”又曰:“元经兴而帝制王。”盖以种姓而尊中国,亦仅能尊其文化,不复能尊其王统,此元经之志也。

同时稍前,有北齐颜之推之家训,可与《中说》之书略相比较。之推生世先于通,其家北迁则后于王家。之推乃南士翘楚,沦陷北朝,看不惯当时北方一种胡、汉混合之局面。乃曰:“齐朝有一士大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亦要事也。’吾时俯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

此乃凭于门第教育以求保存完整种族传统文化之深心。此乃南方人观念,然亦只限于一门一族之内,为教子教孙之语。

至于《中说》,则着眼到全国全群之治乱兴衰,上下古今政教文化之大关节、大脉络,而治统非所重。此乃北方人观念。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