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平平无奇的上午,我花了十多分钟,就从成都东大路到了曼哈顿。
原美领馆附近的
曼哈顿自然派小区
。
这是一个现在看起来仍然觉得很神奇的建筑,或许比它刚立起来的2000年时更神奇。
曼哈顿体量不大,占地仅25亩,扳起指拇儿数也不过三栋楼,放在地图上看,存在感约等于0。
但它在社交平台上却红得发紫,一些网友甚至称之为
“梦中情屋”
。
(来源:摄影博主hukanamatata)
梦中情屋实际上并非那么触不可及。
贝壳找房显示,曼哈顿平均单价不到1.3万,目前在挂房源共55套,大多数是
50万左右的套一
,
建面约110-130平的套二和套三,总价也不过130万+。
只不过,网上一个劲说好便宜的人,一直没空在现实中现身。就像学历985起步的知乎网友和人均财务自由的虎扑JR,没空临凡一样。
曼哈顿建成于2000年,从诞生那天起,就显很有点不一样。
小区采用
全开放式设计
,每栋楼的入口都可以通过简短的步行动线直接串联街区。
区别于当前市面上所有以“空中院落”
(实际上是巨大阳台)
为产品亮点的项目,
曼哈顿是成都首个将私家院落送上高楼的项目
。
一条可以散步的开敞式走廊,串联起家家户户,
在保证所有户型都双面采光的同时,又满足了业主享受独门独院私家领地的入户快感。
下面这张抹去了滤镜的实拍图,可以更清晰的get到曼哈顿独特的建筑风格。
原本封闭的建筑实体被打开,每四层开一个通高8米4的建筑空体,舍掉一部分实体房间,构建出一个与自然天光和空气穿透的建筑体,不仅有公共环境空间,还围合出一个个小巧的私家院落。
据说,曼哈顿的开发商合力达应该也比较得意这一产品,将其定义为:
独院派house
。
“让传统公寓通风采光不畅的压抑感
内走廊黑暗的闭塞感
和缺乏风景的枯燥感统统作古”
(曼哈顿当年的宣传文案)
很难想象,20多年前,成都开发商对于居住的想象就已经如此先锋。
也因此,曼哈顿当仁不让地成为当年的网红盘。项目开盘时,就连我领导的同事都忍不住去抢了一套。
20多年后,这个项目在岁月的浸润中已成为一个魔方大厦。
栋楼从上到下,滋生出各种各样的商业形态——
自习室、产后修复、体态管理、剧本杀、美甲美睫、成品首饰、私人衣橱、花店民宿……
你所能想到的商业类别,几乎都可能在这里拥有一席之地。
上一秒,你还在欣赏某人的花园,下一秒,就可能闯进了一家艺术中心。
贝壳找房经纪人说,小区三层以上的房屋交易权属均为住宅,由于经历了住改商,因此商用现象比较普遍。
虽然不符合现代居住对纯粹性的要求,但如果将它作为一个生活样本来观察,会感受到不同个体糅合的浪漫。
(“曼哈顿”一户私人住所的个性化设计)
这个成都初代网红盘,正在脱掉最初人们所“以为”的精致外衣,回归真实生活和自我创造。
一些老一点的成都人,会把它戏称为
“曼哈屯”
——一种热烈的景象。
或许与大多数住宅项目相比,它的走向有点“不务正业”,但有时候,跳出规矩,才更有趣。它向这座城市证明:
建筑不必只有一种答案
。
只是我们的城市,已经很久没有出现这么富有情趣的项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