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地理知识精选
带你走进地理知识的殿堂,天文、地质、历史地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等,大家多多推广,希望能给给更多的人带来更多的地理知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国家地理  ·  今天,被“神树冰脉”震撼到了 ·  昨天  
中国国家地理  ·  变化莫测的自然美景,你了解多少? ·  昨天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  青海 湖北 浙江这样部署2025年林草重点工作 ·  昨天  
中国国家地理  ·  最能代表中国的省,凭啥是它? ·  3 天前  
中国国家地理  ·  黑河好白啊!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地理知识精选

秋天秋天就要离去,3分钟看懂你秋天的秘密

地理知识精选  · 公众号  · 地理  · 2018-11-22 08:00

正文


古语云:“一叶落知天下秋”,

最近各地频频刷低的气温

和路边随处可见的落叶,

都在提醒我们,

深秋时节,真的已经来了!


说到秋天,

除了日渐寒凉的天气外,

其实我们身边还有好多有趣的天气现象。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

聊聊

秋季里身边的那些气象科学。


1.秋叶为何会变黄?



又到赏叶季了,每年秋天,大大小小的黄叶给秋色增添了无限魅力。目之所及,满眼金黄,随意一处路边皆风景。


但是,你是否想过, 为什么秋叶会变黄呢?

秋叶。姜虹 摄

秋叶。李根 摄




1

气象有话说

从科普角度来看,各种各样的植物,其叶片中都含有色素,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叶绿素类,类胡萝卜素类和藻胆泰类(高等植物叶绿体中含有前两类,藻胆素仅存在于藻类植物中)。这三大类色素,都能在光合作用中起作用。


树叶呈现出什么颜色,主要是看这三者中谁更"强势"。


由于 叶绿素的合成过程中需要较强的光照和较高的温度 在春天和夏天,太阳光照长,气温高,水汽充足,新生叶子叶绿素的含量远远超过叶黄素等其他色素,其他色素的颜色被绿色掩盖,所以叶子呈现叶绿素的颜色——绿色。


而到了秋天,尤其进入深秋,气温较低,白天短夜晚长,太阳光照相对不足,因此秋季合成叶绿素的能力大幅下降。


与此同时,它的小伙伴 类胡萝卜素(主要有胡萝卜素、叶黄素等)相比则不易受到外界温度降低的影响 ,因此当秋天叶绿素的含量下降后,类胡萝卜素所占比例相应就增加了,从而使得叶片呈现出黄色。





2. 为何说霜打的柿子甜透了




图片来源:互联网

2

气象有话说

俗话说“霜打的柿子,甜透了”,霜降时节的柿子个大、皮薄、汁甜,可谓达到了最佳成熟状态,你准备好大口大口吃柿子了吗?


不过,吃之前先考考你, 你知道为什么,霜打后的柿子更甜吗?


其实也和天气因素有关。霜冻这一天气现象本身是在气温较低的情况下发生,水果们为了防止自身细胞被冻坏会采取相应的自我保护措施。为了抵抗寒冷,它们会将植物果实、块根、块茎等贮藏淀粉较多的部位里的淀粉类物质转化成麦芽糖酶,进而又转化为葡萄糖, 细胞液中增加了糖分,细胞液就不容易遭受破坏 ,这样水果也就不容易被霜打坏,这是植物自我保护、适应环境变化的一个办法。


除了柿子,秋冬时节,菠菜、白菜、萝卜等蔬菜也会变得味道甜美,也是同样的道理。




3. 霜降的霜是降下来的吗?



图片来源:互联网

3

气象有话说

《诗经·蒹葭》有言:“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说的是当河岸边的芦苇变成暗绿色,露水也因气温降低而转化为霜花了。


在我们的口语中,常说下雨、下雪、下雹子、下霜,二十四节气中还有“霜降”这一节气。 那么,霜真的是像雨、雪那样从天上降下来的吗?


从霜的成因中我们知道,当晴朗无风的夜晚,地面上的物体温度降到0℃以下时, 空气中的水汽接触到冷的物体就在其表面凝华(气态变成固态)成了冰晶 ,这就是我们见到的白花花的霜。

由于霜是地面附近的水汽凝华而成的,所以不管物体的上面下面、里面外面,只要冷到成霜的程度,都能有霜生成。难怪瓦片底下也是雪白的霜呢!如果霜是从天上降下来的,那瓦片底下是不会有霜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中国国家地理  ·  今天,被“神树冰脉”震撼到了
昨天
中国国家地理  ·  变化莫测的自然美景,你了解多少?
昨天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  青海 湖北 浙江这样部署2025年林草重点工作
昨天
中国国家地理  ·  最能代表中国的省,凭啥是它?
3 天前
中国国家地理  ·  黑河好白啊!
3 天前
金乡大蒜辣椒国际交易市场  ·  怎么才能种出好大蒜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