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片含广告
作者 |
每晚·舒音
来源 |
每晚一卷书
(ID:
JYXZ89896
)
各位书友晚上好,欢迎来到由帆书出品的读好书栏目
《遇见》
。
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钱钟书先生的散文集
《写在人生边上》
。
这本书由杨绛先生编定,
收录的散文语言幽默,见解独到精辟,极富哲理。
正如钱钟书自己所说,这些文章如同中国旧书上的眉批,填补的是人生这部大书的空白。
他一生学贯中西,著作等身,但更令人津津乐道的是他的“毒舌”。
钱钟书年轻时恃才傲物,几乎吐槽过所有的民国名家,还常常写文嬉笑怒骂时事人情。
29岁那年,他出版了第一部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
书中或是旁征博引嘲讽人性弱点,或用奇幻想象针砭社会时弊,文字犀利幽默,令人喷饭。
几乎每个人都经历过类似迷局,也有无数人在迷茫中问自己:
在《写在人生边上》这本散文集中,就有一篇是钱钟书对《伊索寓言》的批驳。
寓言原意是讽刺青蛙不自量力,钱钟书却觉得,青蛙真正的错误是选错了赛道。
钱钟书总结说,一切缺憾皆有弥补。只可惜不是所有人都能把自己的特点,放在合适的地方。
《伊索寓言》中还有一则故事,讲的是一只狗叼着肉过桥,一低头发现水中也有只狗,狗嘴里也叼着肉。
狗立刻扑进水中抢肉,结果水面破碎,倒影消失,狗只落了一场空。
狗做出蠢事的根本原因,是不知道镜子的原理,所以才攻击倒影。
所以需要及时给自己树一面镜子,时时揽镜自照,反省过往的浅薄疏漏。
犯错是人之常情,小到考试时的一处笔误,大到人生关键时刻做错选择走上歧路。
没有人能永远正确,但人比青蛙和狗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人会在自己的错误中反躬自省,从别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
察觉言行失当,那就规范言行;发现技能不足,那就补足技能。
认知不足,就去博览群书;格局不够,就努力打开眼界,站到更高的维度上思考问题。
罗振宇说,成长就是你主观世界遇到客观世界的那条沟。你掉进去了,叫挫折;爬出来了,叫成长。
在诱惑中,寻回自我
《写在人生边上》里,有一篇很奇幻的故事,是《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
某个深夜,魔鬼醉醺醺赴宴归来,错走进钱钟书的寓所。
据说魔鬼少年时曾大闹天宫,想谋夺上帝的位置,却不幸失败,被打入寒冰地狱。
他变成美丽的女人、可亲信的朋友、可追求的理想,用尽方法靠近凡人。
他处心积虑揣摩别人的喜好,每句话都打入听众的心坎。
渐渐地,竟然有越来越多的人拜倒在魔鬼脚下,对他顶礼膜拜,大肆赞扬。
没过多久,魔鬼终于成为梦寐以求的名人,身居高位,每天应酬不断。
因为魔鬼发现,自己已经被名利场绑架,只能扮演别人期待的角色。
无数人被引诱着踏上争名逐利的滑道,不惜投机钻营,不惜违背本心。
蓦然回首才发觉,所谓繁华不过转瞬即逝。喧嚣落下,内心只剩一片虚无。
民国时期,国民政府某高官许诺让钱钟书去联合国任职,生活待遇远超国内。
他深知高官厚禄必有代价,索性不入局,也就不必受驱使。
又过了几十年,钱钟书的小说《围城》改编成电视剧,一时间万人空巷,名利滚滚而来。
他毫不在意。起居日常依然简朴到寒酸,对待记者采访一概拒绝、
从现在起,请谨慎地选择自己的生活,给欲望精简,把虚荣看淡。
在苦痛中,习惯自愈
在《写在人生边上》这本书中,最多的不是读书的思考,而是钱钟书对生活的随想。
法语的“喜乐(bonheur)”是由“好”和“钟点”两个词组成,可见好事多磨,只是个把钟头的玩意儿。
钱钟书忽然想起,汉语的快乐,一样是把欢乐与稍纵即逝联系在一起。
而德语的“沉闷(langweilig)”,按字面直译就是“长时间”。
钱钟书写下《论快乐》这篇散文,在文中感叹道,快乐的时光过得飞快,所以人一生中的快乐总显得格外短暂,苦痛反而比实际更加漫长。
比如一个失眠的晚上,一课沉闷的听讲,就能让人体会到“永生”的滋味——当然不是永久活着,而是折磨永无止境。
然而,身体的感受影响着情绪,真正决定情绪的却是精神。
洗一个澡,看一朵花,吃一顿饭,假如你觉得快乐,并非因为澡洗得干净,花开得好,或者菜合你的口味,主要是你的心上没有挂碍……
他年轻时和妻子杨绛一起去牛津大学读书,他是正科生,杨绛是旁听生。
钱钟书却劝她,刚好不受课程的约束,可以自在读想读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