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CMA
CMA(Certified Management Accountant)是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协会IMA旗下管理会计认证,CMA全称是美国管理会计师,CMA也一直被誉为国际财务界的MBA,广受精英财会人士欢迎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医药经济报  ·  徐景和在广东调研化妆品监管工作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CMA

管理会计高手亲述的9个财务分析关键点

CMA  · 公众号  ·  · 2020-11-03 13:36

正文


在财务若干的工作中,财务分析与报告是财务部门最重要的工作,也是财务成果有效性的重要体现。充分了解财务分析报告中常见的几大问题,将对财务工作非常有帮助。



立足点不清

把报告写成下对上的汇报


财务分析作为公司管理的工具,应立足于财务数据,揭示公司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如果把财务分析演变成下级对上级的汇报,分析报告将会变味,分析问题会变成寻找客观理由,解决问题会变成推诿责任。最终,管理工具会沦落为表功的道具。


机械套用模板

不考虑自己的实际是否与模板匹配


财务输出模板化的理念现在已经深入人心了。实现模板化有以下几大优势:


①上级将意图直接表明,下级无须猜测;


②交付格式统一,便于汇总;


③填报时直奔主题,省去下级的无效工作量;


④关注点明确,减少上级的无效阅读。


简单来说,就是把少数人思考的结果作为集体意识贯彻下去,让大家都省点心。


目前,不少集团公司都会编制财务分析模板,下发给分子公司使用。但在使用的过程中却存在这样一个问题:一旦有了模板,分子公司的会计人员往往都是直接套用模板,而不考虑自己的实际是否与模板匹配。试想,模板是根据集团的共性设计的,但每个下属公司都有自己的特色,如果在使用时不加变通,模板就成了胶柱鼓瑟了。


因此,模板化虽然有利于提升效率,但也需要会计人员在套用时加以分析,形成适合自己公司特色的模式。


把握不住重点

没能揭示根本性问题


任何企业经营中都会有最突出的问题,或者说是最根本的问题,如同企业的病灶。这一病灶又会引来诸多不良反应或其他疾病,但这些反应与疾病都是次要的。


成功的财务分析需要透过财务数据,找出企业最根本的问题。譬如,公司销售收入下降,有研发设计的原因,有成本价格的原因,有质量的原因,有广告宣传的原因,但根本的原因可能是研发和设计不够贴近市场所需。而找到所有问题中的重点,就是财务分析最重要的目的。如果不能拿捏住根本性问题,所有的分析都将是肤浅的,甚至可能产生方向性误导。


财务分析与业务实质分离

风马牛不相及


分析一旦揭示出了公司最根本的问题,就需要对此问题进行专项和深入的分析。


譬如,某公司的资金链紧张,主要原因可能是应收账款过度膨胀造成的。揭示这一问题后,专项分析就应定位在如何限制新增应收账款、如何清收前期应收账款、如何制订赊销政策与进行客户评级等。这样娓娓道来,才能首尾呼应,让分析报告富有逻辑性,也更能促进实际业务的发展,实现业财融合。


要是揭示出的问题与专项分析风马牛不相及,做出的财务分析必然会与业务实质两张皮。


数据分析不到位

分析报告看不出头绪


财务分析报告中,我们经常能看到此类话语,“公司利率下降了20%,主要因为收入下降了10%,管理费用增加了20%,销售费用增加了15%”。这样的数据罗列,实际上并不能称为分析,因为我们看不出收入缘何而下降,费用因何而增高。


更合理的书写方式如下:“因华南市场推广受阻,xx产品销量降低了30%,导致毛利减少xx万元”,“因写字楼租金上涨xx万元,导致管理费用增加了20%;华南市场广告投入增加xx万元,导致销售费用增加了15%”。把数据背后的原因说出来,分析报告会更有实际效用。


财务分析粗枝大叶

无法量化


“因市场竞争加剧,公司收入出现大幅下降,利润也因之降低。”这是典型的定性式描述。


如果财务分析不能做到量化,只是宽泛地讲原因,分析结果的可信度要下降许多。大家都希望能做到分析量化,言之有据,应该承认,很多时候数据确实不易取得。有的是因为没有积累,有的是因为核算颗粒度太粗放,有的是因为核算维度未涉及,有的是因为组织架构调整。


除了这些原因,还可能是因为我们对市场、对业务理解不透彻。量化分析不仅是财务核算精准的体现,也是财务人员深入理解业务的体现。


预测的准确性差

无法优化公司资源配置


财务分析报告在结尾处往往要对全年的经营指标结果进行预测。


预测准确与否,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检验财务分析效果的标尺。此前,谈及华为的财务预测工作时,任正非曾说,预测是管理的灵魂。


财务对业务的支持从事后走向事前,预测是可以为之的举措。准确的预测有助于公司做出正确的决策,可以优化公司的资源配置。


任务令表述不清晰

改进措施空泛


对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清楚后,就需要提出解决思路了。如果能在分析报告中让解决问题的思想落地,这等于把财务分析推进到了经营分析的高度。


既然是期望解决问题,责任就要落实到人,要有明确的解决措施,要有完成任务的时间节点。


空洞的任务令诸如,“措施:加强市场推广;责任人:销售部全体”。


可执行的任务令应做到措施就是行动方案,如“在当地电视台投放xx分钟的广告,每月选择一个万人社区进行一次路演推广”,责任人可以追责、可以负责,时间节点是考核的依据。


前后期任务令无闭环

丧失应有价值


财务分析应该是持续进行的,按月度或季度完成。


这就要求前后月度或季度的分析报告应相互呼应,特别是上一期的任务令在本期要有验收,是否都完成了,为何有的没有完成,未完成的本期是否需要继续推动,这些都应该在报告中体现。


如果报告中对此不做要求,责任落实可能就是一句空话。如果财务分析不能改进工作,不能成为管理的工具,分析报告将成为会计人自说自话,而丧失应有的价值。


精选资料推荐:


1、财务尽职调查报告.doc

2、新上任的财务经理,如何顺利开展工作?(附必备攻略)

3、企业全套管理制度.doc (财务必备)

4、 财务报表分析工具.xls

5、财务报表指标分析模板.xls(直接套用)

6、全税种应纳税额自动计算模板.xls

7、 全自动成本核算系统.xls

8、企业成本费用控制手册.doc

9、财务经理必备管理手册

10、财务年中总结.ppt

11、2020年全行业会计分录,齐了!

12、合并财务报表.ppt

13、华为财务会计分录曝光,确实流弊!

14、四大财务管理培训.ppt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